何在呈现丰富馆藏的同时,兼具科学的严谨和美,如何引导大众自己思考,领悟科学的思辨过程。
有一块展板上写道:“四肢退化、听力丧失、视力衰退,却行动敏捷、定位准确、捕猎高效。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答案很简单,是蛇,那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呢?……
它是不是为了很好的穿梭于不同的环境,还是有了其他技能,所以不需要四肢,听力和视觉了?
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答案,但答案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在努力想象一些可能,判断它们的合理性。就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探索精神通过这个问题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向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在自然博物馆的许多展板上,都写下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当人们在这些文字前驻足的时候,能够思考这些问题,接受我们留下的种子。
自然博物馆的工作持续了两年,但我的科普写作却一直持续到了现在。我为《环球科学》,《知识分子》《探秘》等媒体撰文超过6年,从最初稚嫩的翻译,到现在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创作,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科学的知识,学习科学的思考。
我的导师教会了我很多的道理,专业上的,生活态度上的,但他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他说的不一定是对的。刚进入实验室时,他说什么我总是点头称是,他就很生气,说:“你怎么总是不反对我呢?你要经常说我说错了才行啊。”最初我委屈,但后来也开始在讨论中不断的反驳他。现在想想,这或许就是一个科学家对科学真正的理解。
所以,在我现在设计线下科普活动的时候,也总会引入这种批判性思维。每次课上,我都会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作为热身,让学生们依次回答,后一个人要反驳前一个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答案。这个问题是“如果球滚进树洞里了,要怎么拿出来?”,第一个学生通常会想到灌水,后一个人就会说如果树洞漏了就不行,可以把树砍开拿球。在后一个人可能会说这是保护树木,不能砍,可以用夹子夹。一轮下来,最后的学生总是坐立不安,抓耳挠腮,不过也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神奇答案,引来赞叹。通过这个小游戏,大家开拓了思维,也尝试了质疑。在最近的一次课上,一个学生在自己实验后,对我说:“老师,你说错了。”其他孩子可能还是我的崇拜者,立刻来捍卫我,说:“老师怎么可能会错?”那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坚持说:“可是老师就是错了呀。”听到他这么说,我很开心,因为他已经学到了我在研究生时才领悟到的东西,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勇于反驳权威。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的导师一直在数不清的事物间忙碌,但他总是从容应对。在我打退堂鼓的时候,他也总是微笑着说:“没关系,试试看。”现在,我无论面对什么挑战,都能满怀信心,全力向前,用自己的点滴坚持,做出有意义的事。可能在不经意间,导师已经在我身上种下了不畏艰难,独立思考,永不言弃的种子。在今后,我也将继续浇灌这些种子,并把它们传播出去。
我的导师,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钟扬教授,同时也是西藏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在16年的援藏生涯中,他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为西藏大学申请到了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个植物学博士。去年9月,他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遇难,留给我们永远的伤痛与思念。我想,怀念导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的精神和理想传承下去,让他的种子飘向四方,茁壮成长。
(本文系6月29日顾卓雅在“讲述上海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TELL+SHANGHAI录制现场的演讲,该活动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TELL公众演讲会承办。)
1.文章《【标本夹】上海故事 |具卓雅:说说研究生物学的“公费旅行”》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标本夹】上海故事 |具卓雅:说说研究生物学的“公费旅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