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186bd6388f944b5be04177a2c9bd36c?from=detail&index=4" width="600" height="368"/>

起初,“黄花闺女”是指还未婚嫁的女孩子。但随着历史演变,那些失贞的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则无缘得到这个“光荣称谓”。

“黄花闺女”一词,也深刻地反映出历史演变与封建礼教之下的贞操观念。即使丈夫不在人世,妻子也要保持名节,终身不改嫁,才能代表她品行端正。

秦汉到隋唐时期,涌现出蔡文姬、卓文君、萧美娘(萧皇后)等反复改嫁,却没有受到轻视和非议的代表女性人物。

到了宋朝,随着朱熹、周敦颐等人相继提出伦理纲常的理学观念,以至于普通女子在日常生活和思想上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甚至连宋朝理学代表人物程颐都说:“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即使家境再贫困,生活孤苦无依,失去丈夫的寡妇必须从一而终,以死明志。从这些封建观念来看,“黄花闺女”反倒成为束缚女性的一种手段了。

“黄花闺女”诞生之初,这个词语代表着纯洁品行高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个朝代所诞生出不同的礼教制度,让“黄花闺女”从一个赞美女子的褒义词,成为讥讽女性的贬义词。

黄花原本指的是梅花与菊花,用来夸赞女孩子装饰华美。可到了宋元时期,黄花却成为用来衡量女子贞操以及道德是否高尚的判断名词。

朱熹曾强调:“夫丧改嫁,便是无恩”。让男子们产生了对处女的嗜好,离婚和寡居的妇女,在他们眼里已经是糟粕,与“黄花闺女”不可同日而语。

时至今日,还是有不少男性朋友过分强调“黄花闺女”的重要性。

但贞操与名节,并非唯一衡量女子道德品质的标准,内涵与潜在认识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黄花闺女”为何不能用“粉花”或“红花”等代替?无非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发生了转变,让“黄花”这个词,又被人为地添加了许多束缚观念,这也是封建时代遗留下的产物。

既然都是束缚女性的,那叫什么又有何重要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