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与风采。

汉魏故都——莲城许昌

“莲,花之君子者也”。许昌因市花为莲,又称“莲城”。历史上的许昌,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颍河穿境而过,既在颍阴,又处颍阳,阴阳和谐。1800年前,曹操在此“奉天子以令不臣”,许下屯田,穿渠灌溉,开漕运粮。今日之运粮河、饮马河、灞陵河,仍依稀流淌着当年的水韵,十里护城河依旧荷花满池。

北宋定都开封之后,许昌直属京城,加之气候适宜,风景秀丽,城市繁华,商贾兴旺,古迹众多,许多文人墨客如周敦颐、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颢、朱熹、梅尧臣等等,在此安居讲学、风云聚会、填词作赋、著书立说。

欧阳修在许昌留下了“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的诗句。苏轼在许昌赋诗“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苏辙长期在许昌居住。《永乐大典》载有:“观荷亭畔花仍发,思故台前草自青”,记录了当时许昌荷花盛放,思故台前绿草盈盈的景象。如今,古人在小西湖畔,亭台楼榭中吟诗做对、豪饮畅谈的踪迹已去,唯有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历经千载流芳于今。从这个意义上讲,荷花正是许昌千百年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

许昌人喜爱莲花,视之如珍宝,甚至给女儿起名也常有爱莲之意,如“越调皇后”毛爱莲。当你在许都大剧院观看豫剧《七品青莲》,或聆听“莲城清风大讲堂”,淳淳的乡音、郁郁的乡韵、浓浓的乡情早已植根于许昌人的血脉之中。当你行走在莲城大道,就会被一派新时代的繁华所吸引,也会被一种淡然和安宁所感染。当你融入许昌,你会被许昌人正直、朴实、奉献的精神所感动。莲的一生,从“清塘引水下藕根”,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到“菡萏发荷花”,到“接天莲叶无穷碧”,再到“荷尽已无擎雨盖”。一生从盛开到零落,变成泥下的藕,花开花落都是那样的朴实自然,像许昌人一样,无怨无悔,平凡生活,无私奉献,辛勤劳作。

莲花承载着许昌的历史,传承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当你来到曹魏古城,走进相府广场,但见曹孟德横槊赋诗,魏武挥鞭,莲花静静地伴其身旁,观其成败得失;当你走进碧殿厚重的春秋楼,再看关云长夜读《春秋》,两院英风,莲花伴他长夜无眠……许昌是深沉而厚重的,这样的莲花只属于许昌。

随着时光推移,许昌一度遭受缺水之痛。许昌人盼水心切,于是立志兴水,发愤图强,引来了长江之水、黄河之水、淮河之水,构架起河河相通、河湖相连、水绿交融的城市格局,建成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美丽家乡,形成了“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水在林中,林在水中”“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体系。

如今的许昌人秉承着莲花精神——虚心正直,积极向上,无惧风雨,正在迈向新的征程。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简直是个预言家!以花言城,以花喻城,将三座中原名城的市花荟萃一文——逸风沉韵的开封,温婉典丽的洛阳,清新优雅的许昌。诚可谓:名花名城两相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莲花挚爱的许昌人,不正是周敦颐苦苦寻觅的知音吗?许昌人感激周敦颐对莲花钟爱有加,赋予其高洁之意;周敦颐也定会感念许昌人,穿越时空,终于找到了知己,真乃“忘年之交”。

开封、洛阳和许昌,这三座历史文化名城矗立在中原大地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文人骚客雅集之地,不仅经历了华夏文明悠久而厚重的过往,还肩负着中原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

观花如观城。这三城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这三城的文化也必将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4日1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