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街头巷尾的食物越来越多,但红薯粉丝仍然占据着我们味蕾的一角。漫长的时间里,阳光、故乡和记忆混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费解的感情。

%2B28y2YZ2rigY7OfStJMK%2Fl0wE%3D&index=3" width="600" height="400"/>

阳光下,红薯粉晶莹剔透。

围山味道

从薯变粉,品味四季变迁

从藤到薯,从薯变粉,一年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大围山镇东门村的红薯粉加工作坊里,李谟桂和吴春华夫妻俩正重复着干了三十多年的红薯粉生产技艺。“以前是推着机子走街串巷,帮村民们打粉,现在大家都把红薯送过来,沉淀好了,我们再通知他们来取。”吴春华说,制作红薯粉其实就是提取红薯中的淀粉的过程。

李谟桂将村民送来的100斤红薯依次倒入机器上的“斗篷”里,通过机器的碾压,微微泛黄的红薯汁从下方流出,红薯渣则从另一侧排出,被吴春华用桶装好,“为了提高榨汁率,这个过程要重复两遍,还要再榨一次红薯渣。”

榨完汁,大约4个小时后,红薯淀粉便能沉淀、凝固在水底,大约沉淀出近20斤的淀粉。“将泛黄的水倒掉后,再将凝固的淀粉转移到木桶中,加入清水进行二次沉淀。”吴春华介绍,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有点像“淘金”。

捣碎成泥、沉淀成粉,红薯“大变身”。李谟桂从水中捞起一大块奶白色的淀粉,仔细端详,淡黄色的杂质已经被过滤出来,淀粉散发出淡淡的薯香。等到太阳出来,再借助阳光和风,淀粉便会慢慢散失水分,凝结成粉末状。

“红薯粉是个好东西,泡水喝不仅暖胃还降火。”吴春华取出少量的红薯粉倒入碗中,加入冷水搅拌,将粉化开,随后倒入沸水冲泡,一边加水,一边搅拌,很快红薯粉就变成了浓稠的糊状。轻轻抿上一口,绵柔细滑,感觉心和胃都暖了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