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分类与文化欣赏

花木郡

葫芦是我国常见的登山植物果实,经常用作观赏品或生活用品,葫芦应用广泛,不同品种的功效和价值不同,下面简单介绍葫芦的分类和观赏价值。

葫芦(拉丁学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葫芦科,葫芦属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茎,枝状球门,粘软的毛叶柄纤细。花萼筒漏斗状,花冠黄色;果实起初是绿色的,随后变成白色,变成黄色、花期夏天和果期秋天。

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考古发现是早在7000年前夏武道时代就在我国种植的种子和果实,古代文献中对葫芦的描述很多。比如“刘”、“胡”、“壶”、“壶”;

葫芦在我国各地种植,由于长期栽培,果实形状变异很大,因品种或突变而有很大差异,现在主要有1种原品种葫芦和3种变种,分别是拍子、葫芦和小葫芦。

(H)个字(var.clavata)也叫扁、扣博、单博、长博、扁布等,与葫芦(原种变种)不同。果实粗细均匀,圆柱形,直或略弓,长60-80厘米,绿色白色,果肉白色,果实柔软多汁,可用作蔬菜,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长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夏秋收获。

黄瓜主要指长柄葫芦(var.caugourda)或大葫芦(var.depressa),也称为蒲公英、表袋、大葫芦等,主要起生活用品的性器官和漂浮作用。称赞道。一筐食物,一瓢酒,在后巷里,人们受不了那种担心,回来也不改变快乐,贤者会!“其中的‘瓢’是用葫芦的果实制成的。

小葫芦(var.microcarpa)又称观赏葫芦,果实只有10厘米左右长,有细腰或长长的果树,主要用于制作工艺品,玩或欣赏。

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占据过重要地位,轻便耐用,栽培制作容易,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此外,传统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着传统文化的积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45" height="819"/>

葫芦和道家文化密不可分。道家以养气为主,葫芦外形嘴小肚大,可以收纳气场,被认为有化煞收邪、趋吉避凶之妙用,因此道家人物常见的法器就是葫芦。比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造型以及盛丹药的葫芦,一些道教神仙的绘画当中常见随身携带的就是葫芦。

在一些道教神话传说当中,经常会出现葫芦的身影,用葫芦来形容神通,比如葛洪的《神仙传》中的“壶公”,唐代《云笈七签》中“(施存)学大丹之道……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壶公’。”,大多用葫芦来渲染神仙的魅力。

道家常用“壶中日月”来形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葫芦沾上了仙气,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三山”(方丈、蓬莱、瀛洲),在王嘉的《拾遗记》称为“三壶”:“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日方壶,则方丈也;二日蓬壶,则蓬莱也;三日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不少诗人墨客也有很多描述壶中日月的诗词,李白的“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自有日月天”,“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霞入梦清”;白居易:“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陆游的“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等等。

葫芦和儒教也是关系密切,古典文献当中多见葫芦的描述,《礼记》说:'器用陶、匏,贵其质也。'陶为土质,象征大地;匏,《说文》解释云:“从包从夸,声包,取其可包藏物也。”,古人取其可包藏东西之意,象征上天容纳万物,博大精深。用陶、匏祭祀天地,寄托着祖先希冀上天赐福于他们的美好愿望。

葫芦蔓延生长,果实多而繁茂,寓意多子多孙,瓜瓞绵延,象征子孙昌盛,兴旺发达。不少家庭都会供养几枚天然葫芦,置于中堂之上,一则可以聚财纳气,福寿双至;再则寓意子孙万代,瓜瓞绵绵,连绵不断,保佑子孙;还可以辟邪降瑞、趋吉避凶,因此葫芦作为吉祥物非常受人们信赖。

葫芦由于干后保存时间长,因此古人在上面绘制图画,赋予各种寓意美好的象征,逐渐形成了一种工艺美术作品“葫艺”,葫芦画最早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到如今更是方兴未艾,成为市场比较抢手的工艺品种。

葫芦还可以有其他功效,比如可以制作成乐器,作为我国古代“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之一,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制作成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令人陶醉。

近些年,随着文玩的兴起,小葫芦成了不少人手中把玩的器物,通过手捻葫芦,起到强身健体、寓意美好的作用,小葫芦造型优美,经过把玩,油润光亮,令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从而达到观赏和养生有机结合的效果。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18-10-2易花得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