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领导生态文明的目标,不断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行动,致力于打造绿色江华的美丽家园。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1061.2万亩,造林总合格率为99.8%,创下全省造林速度和造林质量最高记录。森林的持续增长带来了城乡各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的可喜变化。

201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实施了1000万亩森林生长工程,重点实施了丘陵增绿突破、山地造林攻坚、平原农田防护林提升三大造林工程。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以恢复生态保护、造林攻坚、提高森林质量、绿色产业富民等四大工程为重点,推进造林,深入发展。5年来,江淮丘陵地区造林395.6万亩,合肥、六安、泸州三市新造林面积约为20年之和,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绿色量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森林上校化成为现实。皖南和皖西两大山区共完成造林363.7万英亩,绿色扩张和森林质量提高效果显著,山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淮北和江淮平原地区共完成造林302万亩,全省农田林网保护面积增加到2219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全覆盖。各地千方百计攻克石质荒地等历史遗留难点,5年完成石质造林51.6万亩,以前的“禁止造林区、生态盲区”现在散发着绿色的生机。

"让森林进入城市和农村,让城市和农村拥抱森林。"我省不断创新造林发展模式,将植树造林与文明创造、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规模、插绿、山水田林路一体化布局,继续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市、森林村、森林长廊创造活动,加快“三线三面”绿化,“苍三”活动5年来,池州、合肥、安庆、黄山、宣城、六安等6个市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46个(县市)、省级森林城市454个(乡镇)、省级森林村3379个,同时“三线”

"不仅是绿色的,而且要美丽和富有."围绕生态惠民、绿色富民目标,我省继续调整林业结构,积极推进林美、林庆、林旅一体化造林经营,在完善生态短板的同时,努力增加林业生态产品供应。立足各地特色优势,加快开发木本油、森林药材、苗木花等新品种,将高效造林比重扩大到70%以上,经济林生产加工、竹产业、下层经济、森林旅游业等新型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我省经济林和竹林面积已达到1560万亩,其中以山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林面积发展到348万亩,全省经济林产品总产量为385万吨。淮北下层下中药材和蔬菜科种植、江淮丘陵种植养殖、大别山中药材种植和采集加工、皖南山区采集加工及森林旅游等五大特色下层经济试点基本形成,全省下层经济面积达1406万亩。从2012年到2016年,全省林业总产值从1599.8亿元增加到3192.4亿元,山区农民林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王凯宇俊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