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买经验,而是借经验的人很幸运。

——布赖辛顿

城市的良心是由下水道决定的。一个城市的生命是由其天空决定的。只是,那天空该由谁来拯救?

雾霾也在伦敦,用了半个多世纪才摆脱雾霾,那雾霾治疗方法能给在万里之外被雾霾困扰的我们一点启示吗?

1952年12月5日,温和的海洋性气候给伦敦蒙上了最重的面纱。也就是说,道路能见度为零,道路封闭,车辆不能行驶。仅在5天内,伦敦就有5000多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死亡人数上升到了13000人。墓地和平时不同,拥挤,沉默说明人们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和雾霾的极度恶劣。

1956年雾霾战斗第一次爆发

1956年,伦敦以一部法律开始了与斯摩格的第一战。这款《清洁空气法》有四种特别重要的空气管理方法。

1.关闭市内所有发电站。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各有一个大型热电站,是四大污染源。处理涉及全市燃气供暖系统的非常复杂的改造。那一年,伦敦毅然把市内所有的热力发电厂迁到了城外。

2.鼓励工业企业外迁:作为工业革命的主力军,工业和矿山企业的外迁无疑可以调动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企业的发展。可见伦敦并不沉溺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是将环境治理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3.改造传统灶具系统:燃烧煤烟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细小颗粒物质加重了空气污染。因此,政府为了用煤气和天然气供应炉灶系统,花了很大的本钱。

4.城市集中供暖:通过集中供暖减少了能源资源的浪费,减少了空气污染的来源。

伦敦政府的对症下药似乎有效,通过法律手段强制空气管理的做法终于使伦敦明朗起来。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持久战

就像经济永远不会停止一样,昂首前进的步伐,污染也随之而来,以新的形式袭击。20世纪70年代,伦敦从工业城市发展为商业城市,大量中产阶级购买了私家车,成为迄今为止400多万辆汽车3354汽车尾气流动的空气污染源。这就像手段高超的杀手一样,无声无息地每年杀死5000多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场新的战争开始了。这次伦敦竭尽全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地铁建设: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修建地铁的城市,伦敦的地铁系统非常复杂。伦敦地铁每天运送300万人,对路面汽车进行了紧急监控。而且,地铁不仅已经是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特色要素。

2.政府车控制:在伦敦,只有总理和内阁部长有权使用公务车,首相也经常骑自行车或坐地铁上班。反观北京,2006年北京的公务车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20%,目前北京有532万辆车,其中公务车的数量可想而知。

3.将私家车限制在市区:当然是在公共交通非常发达的前提下建立的。这也是今天上海、杭州等城市正在采取的有争议的措施。这是对外汽车的“歧视”,也是用钱划出来的门槛,但确实起到了限制作用。

=&index=7" width="400" height="225"/>

4.改造出租车:由于出租车的老旧,伦敦空气污染的20%来自出租车。于是政府补贴,将1200俩出租车改装为电动,并对车龄15年以上的出租车进行吊销执照以强制淘汰。

5.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2010年,伦敦第一条8.5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修建完成,可直达市区。未来十年,还将修建11条类似的专用道。既健身又环保,甚至比开车省时间,一举三得。

6.打造城市“绿肺”:在伦敦市区以外,保留了4434平方公里的环形绿地,用“绿肺”来缓冲污染,净化空气。

7.新材料治理空气污染:伦敦的环卫部门使用了一种名为钙基粘合剂的新型材料。将其涂抹在城市建筑的外墙面,可减少空气中14%的漂浮物。

8.全民监督空气治理:PM2.5监测在1999年就被伦敦引进。2010年伦敦国王学院在全伦敦布置了200多个监测点,并让每个市民都能下载APP监测空气质量,并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反馈。

其实,不仅仅是伦敦,美国、日本、德国同样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但它们也已回归洁净的蓝天,我们虽不能拷贝他们的模式,但他们的决心与方法却能给予我们信心。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也许这恰恰是从伦敦到北京,每一个人的心声。而为了不这么活,国家和人民,都该行动起来!

▼点击下方推广栏,直接收看本期视频《伦敦雾霾是如何消失的》,听吴晓波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伦敦成功治理雾霾所实施的种种方法,启发我们对于中国环境现状的对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