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末,名为湿地生态恢复的伐木运动横扫洞庭湖,300多万棵杨树在10多天内被砍伐。这些柳树反而以植树林的名义,是近10年来种植的经济林。胜利的号角背后,植树业主遭受了经济损失,湿地的破坏仍然堆积着,改善湿地生态需要更长的模式。
“干脆先砍吧”
下冬雨的洞庭湖阴郁,没有尽头,海浪缠绕着黄色的泥土。很难想象雾后面“尸体遍布田野”的“战场”还没有整理好。乘游艇冲入湖面40分钟,才能发现数十万棵杨树横纵躺在湖面上,倒在高耸的高地上,或者倒在高地旁边的沟渠上。油锯和挖掘机的轰鸣声消失了,高地上空没有人,倒下的树干之间只剩下杂草和沉默。
现场油锯发出轰鸣声,欧洲和美国的黑羊倒下了
这是湖南省郑东亭湖2017年末的“杨志光”留下的产物。一个月内砍伐了7万多亩杨林。事情的原因还得从半年多开始。去年5月末,中央第六环境监督组在对湖南的反馈中指出,洞庭湖地区种植的柳树面积达39万亩,其中核心区为9万多亩,严重威胁洞庭湖生态安全,要求进行生态评价,并提出了处理方案。横跨湖北两省的洞庭湖可分为东、南、西三个湖泊,洞庭湖西南的南洞庭湖保护区和洞庭湖、西洞庭湖地区的核心地区是此次杨树清理工作的重点。
核心地区的湿地种杨树已经很久了。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自200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杨树以来,到去年为止,已经种植了欧美黑杨5万多亩。湖南省沅江市南洞庭湖保护区的情况也与此类似。那里的核心地区耸立着两万多亩柳树。王岩是南洞庭湖保护区最大的柳树种植者。他告诉我一亩地可以种三五十棵柳树。西南两个核心地区加起来共有300多万棵。
种植杨树需要提高地形,高大的树木改变了地面的生态系统,湿地的生态遭到破坏,大量种植杨树的行为被环保主义者认为是“杨志光”。但是,环境意识晚于植树的行为,纠正的政策晚于环境意识,柳树问题始终难以根除。去年中央环境保护监察组提交反馈后,湖南省林业厅9月上旬决定减少乱马,2017年开始了在内洞庭湖核心区内放柳树“青英”砍树的行动。
"从10月1日开始,我们集中整理了核心地区的杨林."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执行组长郭灿向本报介绍了韩秀贤的“战斗”过程。在去年10月的工作中,他们陆续发现了统一砍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除了人力不足、雨季天气、水位低的原因外,砍伐指标、林权转让、产权担保、树州经济损失的补贴都是很难整理的问题。“每年我们砍树的指标是1.5万立方米,我们当时要砍10万立方米的木材。在省、市林业部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足够的采伐指标,向业主分发了采伐证。”
政府层面已经允许了,个人层面上,谁砍谁砍的结果怎么样,下次要确定。(约翰f肯尼迪,SLAN)核心区内的大部分租权都流通,并以抵押贷款担保,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确认森林权利只是麻烦,并不棘手,但抵押的森林权利却需要更多的头脑。”郭灿向本报介绍说,如果林权抵押给银行,树木被砍伐,抵押物就会消失,银行不会同意。他们鼓励那些暂时无法偿还的业主更换抵押品,除非他们可以到银行提前偿还。实际上,向无法获得抵押物的业主承诺,砍伐树木获得的补偿和补偿资金将优先偿还给金融机构。租赁合同是下一个问题。郭灿告诉本报,为了保护区今后的统一管理,他故意成立法治工作组和业主协商,到期的不更新,可以协商的协商解除,不能协商的先依法单方面通知解除,之后的问题再办理法律程序。未到期的外税合同都解除了。
所有权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柳树的整理不是砍掉就可以的。砍倒的柳树需要整顿,从高地运到船上,然后用船运到河里送到各地,这是一项更大的工程。洞庭湖冬天水位低,持续下雨,短短两个月内运送125万多棵树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电视剧》,《冬天名言》)因此,州政府同意了县的想法,“干脆先砍掉”。
韩秀贤去年10月的伐木行动瓶颈进展缓慢,韩秀贤委决定加快速度,推进以防洪姿态砍树的行动。经过两次县委常委会,2017年11月9日上午,他们决定提前截止日期36天,到11月25日“清零”核心区柳树。当天下午,将举行全县动员大会,由杨树清理特别整治行动指挥部、县委书记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各层设立盆地指挥部和下级机关,县级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督,每天报告进度。砍树转入“攻防战”。
"抓住晴天,夺取阴天,做大30天。"这种横幅挂在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地区的林场上。实际行动比预想的要快,从2017年11月10日开始,10天内消灭了所有柳树。“我们整个县召集专业伐木队,临时派遣采伐和运输工具。包括业主自己的人在内,县里累计动员砍伐人员1万多人使用工具5200多台。”郭灿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感到如释重负。他告诉我,袭击10天后下了3天雨,又阴了4天,路泥泞,视线不好,雨水对机器造成了损害。“但是我们照顾不了那么多东西,只看到一个人的油锯,就把羊水根砍倒了。”
类似的工作几乎同时在南洞庭湖保护区展开,但动员力在西方不强。据当地媒体报道,10月28日,元江市开始了核心区杨树集中整理工作,全市动员了近2万人的劳动力。王岩也接到通知,其中11月5日带着自己的工人去林地。“木船去核心地区花了两个半小时,我买了游艇。
也要开半个多小时。快艇没有顶,开起来风特别大,得戴厚帽子,穿冲锋衣。”他向我讲述当时的情形时,仍是坐船时的着装,眼中难掩无奈。“一人一天能放倒五六百株树,几分钟就一棵。”11月底,沅江市也提前了一个月完成了目标。
2017年11月27日,位于湖南沅江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欧美黑杨(图 新华社)
政府皆大欢喜,但在王岩看来,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树砍倒后,因为冬季水位低、天气差,木料运出林场很难。王岩告诉我,如果是他们自己主动砍,不但会量力而行,砍的时候也会让树沿着一个方向倒。“在砍树行动里,树倒得乱七八糟,有些栽到沟里,根本运不出来。”砍树行动已过去一个多月,王岩的林地里只有五分之一的杨树被运出来。西洞庭湖保护区的情况好一些。政府帮忙疏通河道。砍树时把树木规整好,运到湖边,水位高时即运走一部分,如今核心区的木材已运走一半。郭灿告诉我,剩下的部分待水位上涨时再运输,要在今年4月汛期前全部清理完毕。杨树的清理行动远未结束。
稳赚不赔的木材生意
一想到躺在保护区里的杨树,王岩就感到非常委屈。他认为自己在核心区种树完全合法。“我们是响应植树造林的号召,不但有正规的合同和产权证,还享受了工业林补贴和植树防血吸虫的补贴。”王岩是沅江本地人,已有十几年做生意的经验。因为周边纸厂关闭,芦苇的造纸生意不好做,他才于2010年转投木材的生意。“杨树的木料大部分用来做建材家具的木板,剩下的做纸厂的木浆。”洞庭湖地区的木材销往全国各地,浙江和山东是主要的目的地。在王岩看来,这是一桩几乎不会贬值的生意。“树种了四五年以后,就不用怎么照管了。砍树还可以视行情而定,如果行情不好,我就不砍,树还能越长越大。再卖的时候,价格更好。”
种植杨树的业主想法都与王岩类似。实际上,大规模在洞庭湖边种树是多重动力推动的产物。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科彭平波科长交给我的一份资料上显示,为了防治血吸虫病,抬高土地,种植林木,减少血吸虫宿主钉螺的“兴林抑螺项目”是湖洲造林的动力之一。而在西洞庭湖保护区,从2004年政府鼓励造林100万亩开始,当地居民掀起在外河湖洲造林的热潮。2008年林权改革是更加强劲的一波浪潮。“公栽公有,谁载谁有。”彭平波向我介绍,“种几亩地的树,不用等成材,就可得林权证,用来向银行抵押,获得贷款。得到贷款后,又能‘扩大再生产’,种植面积翻倍。”
“树苗很便宜,但把树苗运到林地的步骤很多,运费比较贵,每棵就需要30元左右。树苗在前三四年需要打药、除草,每亩每年大概需要不到2000块钱。”王岩因之前做生意挣了些钱,又将部分林权抵押出去,才敢大面积承包林地,维持这样的成本。彭平波证实了这份开销的负担。他告诉我,如今在西洞庭湖保护区,当地乃至外省的木材加工公司是大规模种植杨树的主力。
杨树与洞庭湖结缘有着更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洞庭湖周边森林绿化少,造纸、建材均缺乏木材,湖洲造林的序幕由此拉开。彭平波向我介绍,最早引进的是意大利杨,选种后确定了欧美黑杨。“此树栽种简单,又喜湿,容易存活,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用途还广泛。”
人工种植的欧美黑杨
王岩把这些杨树种到湿地上时,并不知道“湿地”为何物,当我问起林地对候鸟的影响,他觉得仍能看到林中有鸟,也并不认为种树会对生态造成很大破坏。彭平波告诉我,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人就把湿地当作‘荒地’,原来离湖岸比较远,岸上都种满了,转到去‘荒地’里种,也没有觉得什么。”即使在政府层面,湿地保护的观念也形成得比较晚。1998年洞庭湖才成立自然保护区,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那时湿地已遭破坏,而湿地保护的观念渗透到个人,仍需时日。
从湿地到陆地
从湿地的眼光看去,那些“荒地”本身显出非同一般的价值。按《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含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带有或静或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是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彭平波告诉我,因为洞庭湖内有多条长江支流汇入,又有多个长江口,河流的冲击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湿地,具有“水涨为湖、水落为洲”的地貌特征,且因水系复杂,洄游鱼、半洄游鱼、湖泊定居鱼、溪流鱼等不同习性的鱼类兼备。
洞庭湖的湿地上沼泽密布,原本生长着藜蒿、芦苇等植物,它们的根茎是白鹤等鸟类的食物。而在这些低矮的植物里,螺、蚌生存其中,是苍鹭等鸟类的食物,鱼也把卵产于这些植物之间。根据彭平波提供的资料,在3万多公顷的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里,有2000余公顷的湿地,在此湿地生态系统里,生活着205种鸟类、112种鱼类。
植树的过程将湿地变为陆地,完全破坏了湿地的生态。虽然杨树喜湿,但毕竟不是湿地植物,种树时需要排掉土壤中的水分,把地势抬高。当地普遍的做法是挖沟抬垅。据王岩讲,他们会在一块湿地两侧挖沟排水,再把挖出的土堆到垅台上,抬高地势。彭平波告诉我,地势抬高后,土壤含水量减少,土质变硬,有些湿地植物无法在此生长,螺、蚌绝迹。纵使湿地草类仍能在树间生存,白鹤的尖喙也无法戳开坚硬的地面,吃到它们的根。远超水面的地势,致使鱼不能上来产卵。“随着河流的冲刷,沟里的土壤流失,垅台却会越积越高。”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一大片等待清理的欧美黑杨林(图 新华社)
树木本身又会造成二次伤害。种树前湿地上原生的芦苇会被清除。“繁密的树根会使土壤板结,而高大的树丛会阻碍大型候鸟的降落。”彭平波跟我说,“天鹅的翅膀有两米长,降落和起飞时都像滑翔机一样,需要缓冲的距离。茂密的树干挡住了它们的道路。而即使降落下来,树干会遮挡它们的视线。生性胆小的天鹅会感到危机四伏,远离树丛。”
当我随梅碧球一行人来到西洞庭湖核心区的湿地上考察时,船停在一人多高的高地旁。那些已砍伐杨树的洲滩,即使树木已被清理,也仍是挖沟抬垄后的状态。据郭灿讲,这样的高地沟壑纵横交错,鱼类洄游通道堵塞,修复难度大。而长期种植杨树导致的土壤结板,使得植被恢复也很困难。梅碧球深知完全恢复成植树前的状态难度巨大,他告诉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要请林业大学的专家实地考察后,制订科学的修复方案。恢复湿地生态,清理杨树只能是其中的一步。
运动后的噩梦
杨树砍倒后,王岩两个月来彻夜难眠,仓促的行动致使巨大的亏损挡在他的面前。“把树砍倒后运出来,一共需要六步。砍树、截掉枝杈、把树干裁成段、用抓机运到拖拉机上、用吊车吊到小船上、从小船吊到江中的大船上。”每一步都需要人力和机械。“工人知道不得不砍,工价比平时贵了三分之一。现在的水位只到大腿,没有合适的吊船。我把两个小船焊在一起,又在上面焊了一个汽车用的吊车,才勉强能把木头运一些到船上。”即使能运上车的木材,因为水位低,河道也得重新挖,仅调挖掘机开通河道一项,便花费了他小20万元。
工人用拖拉机把成捆的欧美黑杨运走
王岩告诉我,他的绝大部分树苗只有四五年的树龄,木材生意还处在前期投入阶段,未有过收益。“那些树只比碗口粗一些,没有到采伐期。我去年本来一棵树都不打算砍的。”每吨小木的价格本就比大木低得多,砍树行动中更是贬值得厉害,因为冬天本就不是出售木材的季节。“我们自己伐树的话,会选择更暖和的九、十月份。”王岩向我介绍木材的特性,“树被砍下后,就一直处于逐步脱水状态,每天都会损耗重量。而在寒冷的冬天,木材脱水的同时,树芯的水分会冻住,不利于木材厂加工,售价更低。”运不出来的木头更令王岩糟心。他告诉我,待到天暖和后,湿地上的芦苇长出来,木材找起来就会很困难。他们预计得有一半的木头运不出来。“我大约要损失近千万,其中有数百万的债,现在不知怎么办才好。”
钱的问题也与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纠缠在一起。在西洞庭湖保护区,虽然补贴的资金已经到位,但郭灿交给我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流转的林权中,有些受让方只管林权证在法律层面的程序,并未到实地进行过考察。“有些林权证涉及区域甚至没有一棵树,而银行抵押贷款时也只管林权证上注明的资源,按照成林评估放款。核心区杨树已全部砍伐后,随后的法律纠纷、经济纠纷将接踵而来。”除此之外,有些外租合同承包期长,且一次性收取全部租金,解除合同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除租赁合同外,还包括部分共同开发协议,目前虽然已全部依法解除,但法律风险依然存在。”
抛开经济和法律的难题,即使对于生态保护,砍树行动本身的效果也不彻底。“清不出去的木头就是垃圾。”王岩告诉本刊,遗留的木头如果运不出来,一旦到了汛期,就会漂进湖里,顺流而下。“木头不会完全漂在水面上,它有一部分会沉在水里,如果碰到船,会把螺旋桨搅坏。”而据郭灿讲,即便木材已运走,核心区的上百万个树根没有清理,返生苗的现象将非常普遍,清理难度同样巨大。
持久的模式
一声令下的砍树行动后患重重,而在西洞庭湖保护区管理局看来,砍树行动不过是他们近8年湿地保护工程被加速了的一环。自2010年梅碧球任局长以来,他们在逐步破解洞庭湖上面的生态难题。
“我刚上任时,西洞庭湖可谓千疮百孔。围湖养殖大闸蟹、非法采砂、湖洲造林、日夜不断的电击捕鱼、布迷魂阵捕鸟在洞庭湖里屡禁不止。”拆除养蟹的围栏最为棘手,梅碧球借此祭旗,树立管理的规范。“围栏在我上任前已整治过两次,都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宣传不到位,缺乏规范的行政程序,也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案。”除了向养殖户讲道理,他把给养殖户的行政处罚认定书拿到公证处公证,在法理上站住脚,以备打官司之用。拆围栏时政策上奖罚分明。“我找了几位典型引路,主动拆的养殖户补助最高,自己被动拆的补助少些,强行拆除的不予补助。”当时梅碧球面临养殖户要用鸟枪打人的威胁,他联合县里的执法部门,硬顶下来。事后,曾经的对头竟成为他的得力帮手。
根据梅碧球的经验,执法不到位始终是公益事业单位性质的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整治时面临的阻碍。之前在保护区里,土地权属与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湖面权属与渔业的生产经营都是分离的。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很多空隙,难以统一调度。“林业派出所权力有限,比如电捕鱼的事情,他们就很难管。”梅碧球向我介绍,他们为此打破传统的行政执法格局,经过省里的批准,把涉及保护区内的行政处罚权都拿到管理局手里,又经县政府同意,建立综合派出所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执法力量凝聚在一起。
“但我们毕竟与当地渔民隔着一层。”梅碧球告诉我,当地渔民众多,他们也没有时间一一打交道,沟通成本很高。于是,他们决定将湖中各方民间势力“招安”,成立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组织志愿者清理保护区的垃圾,救护候鸟,协助监督执法。“协会成立后,渔民有什么问题,会首先跟协会会长沟通,不会动不动就喝农药、上访。”梅碧球向我介绍协会的成果,“有一次执法队发现湖中有船用电捕鱼,还不确定是哪里的船时,协会一个电话就找到了船主,船自己就灰溜溜地开走了。”
对于在保护区内清理杨树的问题,从2010年以来,他们一直采取限制和砍伐结合的办法,逐步清理。“一棵树的成材期是7到8年,轮伐期过后,我们不准再种新树。”彭平波介绍,2017年以前的6年里,他们已经清理掉3万余亩保护区内的杨树,而在砍树运动前,他们也已清除了9000余亩。“光砍树还不够,我们做农家乐,搞旅游。”彭平波告诉我,“面对外来种树的木材加工企业,我们把渔民拉到自己一边,湿地上种杨树,阻碍渔民的生意,他们也不会乐意。”
突如其来的砍树运动打乱了管理局的治理节奏,上百万株杨树虽然倒下,后续的人力、财力需求巨大,在清理杨树的工作报告里,他们建议保护区内其他的杨树能够按轮伐期逐年退出。寒冷的冬季似乎将如今各方交错的局面悉数冻住。开春后,洞庭湖或难再平静。
(王岩为化名,感谢段羡菊、刘克欢对本文的大力帮助,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人类到底能活多久」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1.文章《【关于白杨树的资料】调查|洞庭湖伐树运动:300多万棵杨树死亡》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关于白杨树的资料】调查|洞庭湖伐树运动:300多万棵杨树死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