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大家分享了我国《汽车合资历史》的部分内容,大家还是很感兴趣的,今天接着再分享一下。

“1983年5月,北京汽车制造厂68.65%与美国汽车公司31.35合资,北京吉普成立。”

但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合资,是1985年,上汽跟大众集团合资成立的“上海大众”。

像其他之前的什么夏利、奥托等都是引进技术,并不是正在意义上对半分股权合资。

那有朋友就会问了,为什么是大众,而不是丰田、本田、福特等其他车企,今天我们就分享这个问题。

在当时条件下,中国想搞汽车工业,尤其是搞轿车工业,各方面条件还不太成熟,很多车企积极性都不高。

正好我们要改造上海汽车厂,需要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还希望生产中级轿车。

许多厂家只愿意为我们提供小型车,或只能提供一些即将淘汰的产品。

也就是我给你什么就是什么,你没资格跟我提条件,我也没耐心听你讲条件。

而大众在与我们的接触过程中,就一直表现得积极主动,不仅愿意提供最先进的产品技术,还愿意出部分投资,用合资的办法进行合作。 

通过一个小小案例也可以看出大众是真心想跟我们合作的,据当时参与者回忆:

1978年11月,在参观完德国大众汽车的生产线后,当我方试探性地提出希望能够合作时,当时大众的汽车董事长施米特马上表态说:

“我们正在亚洲选择合作伙伴,现正跟亚洲另一个国家进行谈判,如果中国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也愿意放弃跟那个国家的谈判,首先跟中国合作。”

当时在跟德国大众谈判前,我们也曾和美国通用、法国雷诺及雪铁龙、日本日产等一些汽车厂家接触过。

德国大众的积极主动与这些傲慢的跨国公司形成了巨大反差,这就是选择大众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才有后来1984年10月12日的奠基仪式:

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出席中德合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奠基典礼,与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上海市长汪道涵一起为基石培土并讲话。

分享到这里又有朋友会问了:“为什么其他车企不愿意给我们提供技术,而德国大众这么好心愿意出钱、出技术呢?”

我们除了相信人家真的好心之外,可能也许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吧?

经济网的“改革开放40年,一个合资企业典范是怎样炼成的”专栏是这样描述的:

上世纪90年代,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进入“战国时代”,以通用、福特为代表的美系车企如日中天,日系领头羊丰田早已抢滩北美市场,并在东南亚各地开枝散叶。

相比之下,大众集团在北美遭遇了“滑铁卢”,亟需在亚洲寻找新的支点,以应对“老将新兵”的围攻;更为重要的是,旗下奥迪品牌,如何在高档车领域突出重围,晋级一线,都是战略思考的重点。

这也许是大众真心跟我们合作背后的真实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人家确实帮助了我们。

我们当时在窘迫的条件下,提出以市场换技术的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人家技术确实是比我们先进。

站在今天来看,大众选择我们无疑是正确的,我们则是以“全球的最大市场”来回馈大众的帮助。

而另一车企——通用汽车,因其傲慢的态度,显然前进的道路要更曲折。

“1979年3月21日,由副部长饶斌同志带队,赴美与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合资经营的谈判。

但意外的是,当时该公司的决策机构竟否决了董事长墨菲与中国搞合资经营的意向,使谈判未能继续进行。”

由于当时通用决策机构的目光短浅和官僚主义,在那次谈判失败18年以后,才在上海实现了前董事长墨菲当年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合资经营企业的设想。

上海通用成立并推出第一款轿车——别克新世纪

因而错失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这也更显得大众决策的精明了,事实证明这也是最好的选择。

好了,今天关于“合资历史”为什么是大众的问题就暂时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补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关注、转发。

购车0距离(公众号)每天跟大家分享一点与车有关的问题,各位朋友要是遇到有其他任何关于车的问题都可以私信共同交流学习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