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城市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出租车往往可以成为城市的独特象征。

即便是进入网约车盛行的时代,各地出租车仍然保留着脸谱化的底色,飞驰在所有道路上。单把出租车说成一个行业太过片面,他们更像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着属于几代人的情怀和故事。

“黄色法拉利”

提起纽约,人们会想到自由女神像、曼哈顿、华尔街等地标,但驰骋在街头的黄色出租车同样让人难以忘怀。巴黎、莫斯科、东京、香港、上海、北京……不论是身处各地,出租车的身影都无处不在,他们就像大街上的形象大使,每天迎接着踏足这座城市的人们。不但如此,游弋在繁华街头的出租车,还成为了众多影视作品里的必备元素。吕克·贝松花费10年拍摄了《的士速递》系列,让全球影迷记住了那辆白色出租车的飘逸;刘伟强用《古惑仔》《无间道》等数部警匪电影,塑造出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警匪悍战,也让一条条被红色皇冠出租车包裹的香港街头变得令人难忘。

当我们试图从电影中寻找出租车的身影时,重庆的城市体态被这些画面慢慢拨开,就好像《疯狂的石头》开启了南岸融侨立交的趣事,《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又透视出一个灯火通明的吊脚楼群……但全部的索引,都来自那辆黄色的出租车。

自2000年起,羚羊轿车进军出租车行业,山城随即被黄色的出租车“统领”了20个年头。之所以是黄色,是因为重庆多面环山,江水蒸发不易扩散,常年多雾,黄色在大雾中最醒目抢眼。所以出于安全考虑,重庆出租车都选择这种颜色。

关于重庆出租车的段子有很多。有人说,这些飞驰而过的出租应该叫“黄色法拉利”;外地朋友开司机玩笑:“他们不是开得有多快,而是飞得有多高的问题。”作为山城交通躯干的主要脉络,出租车们往往都处于上坡或者下坡的状态,驰骋或停靠在山城的山谷与山脊之间,当计价表被拍下的那一刻,出租车司机们基于重庆崽儿豪爽的血脉,成了城市里的一股风。

快到模糊的速度有时也令人期盼。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即将赶不上火车、飞机的时候。只要在交通路面允许的情况下,从家里到各大交通枢纽的距离问题,都会被车技高超的重庆出租车司机顺利解决。他们以5分钟为一个计量单位,粗暴又快速地在承诺时间内到达目的地。一旦乘客提了譬如“赶时间”的需求,他们会眼睛泛光,放出豪言:“兄弟/妹儿,你坐好,安全带系好,我15分钟给你拉拢!”

但对于出租车们的迷之自信,本地人也是一半佩服一半鄙视。大部分重庆人常常戏谑路上的每个司机:“这条路上,我是开得最好的”。对开车技术不好的司机,也要强行把他和一位姓“黄”的司机扯上关系。重庆还有一个“黄棒手硬”的说法,这里的“黄棒”绝非是指黄色的木棒、铁棒,而是说做事不懂行、胡乱整。重庆出租车司机常挂嘴边的口头禅“黄司机”,含义也不言而喻。

重庆拓儿车

在重庆出租车史上,“拓儿车”绝对是人们心中最亲切的那个。重庆人爱在名词后都加上“儿”,以表示一种喜爱,比如说猫儿、狗儿、娃儿、幺儿等等。因此,“托儿车”的称呼也能显现出重庆人的偏爱。“拓儿车”就是当年由中国长安与日本铃木联合推出的奥拓汽车,当时国内共有4家军工企业生产此车,重庆长安奥拓便是其中之一。

无忌 I 摄

无忌 I 摄

在上世纪90年代,重庆的长江以北还叫江北县,巴南区则是远近闻名的巴县。城市的基本建设刚有雏形,狭窄、弯曲的街道,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公路格局奠定了梦幻山城的基础,奥拓仅3米多的车身,恰好在旮旯的道路上展露拳脚。

记忆中,早期的奥拓车起步定价在8元,3公里后每公里按0.9元增收。相比同样招手即停的中巴、摩托车的价格,出租车并不算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坐奥拓车就是有钱人的象征,只有那些“下海”回来,手持“大哥大”的老板才会在路边吊着嗓子喊:“奥拓,奥拓!”这种画面,在当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里尤其常见。

无忌 I 摄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记得了,和奥拓同时期的重庆出租车中还有红色的夏利和桑塔纳。比起奥拓,夏利的优势在于后排的空间勉强可以挤下3人;桑塔纳空间更大,但起步价比奥拓更贵。

直辖后,整个重庆的经济水平上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基本满足。相对便宜、数量较多的奥拓车,算是真正成为国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有更多的人频繁地开始喊“拓儿车”。

5元时代

进入90年代末期,解放碑车水马龙,各区的商圈充斥着人流,整个重庆城的建设有了空前绝后的变化。在渝中区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旁,崛起的商业大厦已经远远超过了碑塔的高度,东侧有当时最国际化的标杆建筑——重庆大都会广场,引来一波“进城”的风潮,大家都想来看看斥资20亿元的购物中心到底是什么模样。

另外一面,两江交汇处“迎官接圣”的朝天门码头成为最重要的一张名片。码头边上竖立的长安汽车广告牌,足以展现长安在90年代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重庆跨世纪的新型出租车“羚羊”出现在在人们眼前,该车同样是由长安铃木生产的经济型轿车,容量从两厢变为了三厢,颜色从之前的红色改为了黄色。

直到千禧年后,选用了与美国纽约一样的黄色加马赛克涂装的羚羊车,逐渐开始代替路上的奥拓车,出租车的起步价从8元下调至5元,而每公里的费用上涨到1.5元。基本上在一年以后,重庆主城内看不到红色出租车,主干道的奥拓车仅存于少量的私家车,铃木羚羊基本占领了全部出租车市场,黄色最终成了重庆出租车的代表色。依照重庆人的特别称呼,羚羊出租车又被本地人称为“羊儿车”。

羊儿车的诞生,正处在一个老重庆与现代化重庆的交汇时代。

重庆司机的必修课

在北京奥运会开办之前,重庆出租车行业可谓竞相追逐、百花齐放。但人们当时只知道羚羊,却忽视了长安志翔、力帆520和福特蒙迪欧的存在。羚羊、长安志翔、力帆被涂上黄色油漆后,外观上难分伯仲,乘客的体验也相差无几,只有当时主要跑机场专线的白色福特蒙迪欧在舒适度上稍有提高。作为重庆的高端出租车,福特自然在价格上有所增加,在均价5元时代,它的起步价是8元。由于在价格上失去优势,投入不到百辆的蒙迪欧在4年后便仓皇退出了重庆出租车舞台。

出租车行业的同台竞技虽然让乘客在没有在价格上得明显的实惠,但是在行车时间上却大大缩短。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两个小时内,从沙坪坝驾车往返解放碑2次或3次,直接影响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日常收入。所以,人们才会看到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变成了急性子,耐不住堵车,忍不住加塞,在路上就是你追我赶,好像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竞赛,因为时间就是金钱。

实际上,重庆出租车司机厉害的车技只是单方面,他们每个人的“大数据大脑”才是硬核之处。在重庆成百上千的道路面前,每个重庆出租车司机都能做到随时切换最佳路线。1978年,第一批出租车开始进入重庆主城,但GPS导航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已是2008年以后。

于是乎,在几十年内,全国司机都是依靠大脑在熟记道路,重庆的出租车司机自然也不例外。大到商圈、车站,小到住宅小区的名字,司机们早就将整个重庆地图烂熟于心。面对外国游客,他们甚至要仅凭发音不准、缺失地名的几个字,或者一个建筑的外貌特征进行判断,然后将乘客安全地送到准确的地点。

为了避免尴尬,也为了带给乘客愉悦轻松的体验,司机们自修了一门“自来熟”的功课。他们的聊天内容广泛,涉及知识面让人感到可怕。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他们都能扯上点关系,什么我三姑六婆也是做这个行业、我侄儿也在国外、我邻居家也是开飞机的等等。从新闻人物到娱乐八卦,白天谈人生哲学、驾驶技术,夜晚摇身一变成知心大哥,理解你的人生失意,包容你的生活难过,无所不知、无所不谈……

虽然,他们过剩的表达欲也会引来乘客的不满,但终归只是付诸一笑,到站下车。每个日夜,他们依旧像重庆火锅一样,热情、直率、坦诚。无论多晚,只要有人招手,他们总会去摆渡那些夜归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