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市长/市场细分,比亚迪坚定地偏离了“自主新能源第一品牌”路线,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开发新能源电动车,我们很少听说他们在传统燃油车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然而最近比亚迪又上了新闻头条,原因是他家新开发的发动机,热效率世界第一!

比亚迪“晓云”热效率43%

破纪录,真正世界第一!

新闻里的这台发动机叫做“骁云”,排量1.5L自然吸气。热效率多高呢?——43%!也许您对这个数字没啥概念。那我换一种说法:国产发动机多少年来,热效率就几乎一直在35%上下徘徊。近几年开始各大企业努力往35%~40%区间冲击。

国外品牌方面:大众EA211的1.5T(TSI-EVO)发动机是大众集团目前热效率最高的“第一机型”,热效率为37.5%;本田用于思域10代目、冠道的L15B-1.5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38%;而丰田凯美瑞的2.5L发动机,热效率41%,是当时公认的“量产发动机热效率之最”。

之前是广汽集团2.0ATK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2.1%而一举刷新了历史。不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动机热效率之最,而且刷新了丰田创造的41%的“量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世界记录”(广汽的这款发动机还未量产)而获“能效之星”证书。由此可见热效率的提升是有多大的难度!

燃油车都快成历史了……

比亚迪花大钱研发,是钱太多?

话虽如此,但是近些年各国政府都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各类电动车、氢能汽车不断问世,而且各国政府都纷纷承诺“传统燃油车最后停售日期”。甚至连各大知名的汽车品牌也都官方给出通告,说自己“几几年开始不造燃油车”了。

所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放在了我们面前:企业花费人力、精力、财力去研发一个“行将就木”的东西是为什么呢?比亚迪钱多,烧的慌?此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被很多人提出:都说比亚迪靠山寨起家,如今他们真的是做到了“世界级”水准?其中水分多大?

也许这是为了混动而生

高效率的最大好处就一个:省油

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想可能是大家误解了。很多人认为“新能源=电动车”。然而实际上如今的电池技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电池依然不算成熟。所以“混动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作为电动车的补充,而且混动车本身就是被划入新能源的(很多国家都如此)。

混动车依然离不开发动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而发动机的热效率越高,混动车使用起来,油耗就能越低。纯理论计算可以得知:如果发动机的热效率从35%提高到39%,那么一箱油的行驶里程则可以从500公里提升到550公里。

因为比亚迪的新能源体系中,插电混动一直都是重要的一个板块,因此使用更高效率的发动机,能为车主省下更多油钱,这是非常实际的。(事实上从比亚迪官方介绍看,这款“晓云”的定位确实就是“混动平台专用发动机”)而且另一方面,发动机的热效率其实是一条曲线:最高效率43%,但前提是在“最舒适运转区域”。

“晓云”发动机高效区间很宽

阿特金森循环+15.5压缩比刷新记录

比如说某款发动机转速在2000转左右,负载为“中等负载”情况下,效率最高(油耗最低)。一旦转速和负载变化,它就无法维持高效率了。——但是对于混动车来说“让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最舒适状态” 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此次比亚迪带来的这款“骁云”发动机因为是自然吸气结构,因此天生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巨大优势:高效率区间非常宽。(及时发动机偏离“最佳工作区间”,效率依然能维持很高,不会下跌太明显)。而且加上“阿特金森”循环的加持,最终做到15.5压缩比,再次刷新国内记录。这对于省油的意义就更大了……

高效区间宽、极限效率贼高、虽然动力指标不算好(自然吸气)但却非常适合被用在混动系统中(因为混动系统对发动机的动力指标要求不高)。看来比亚迪的这款发动机确实是为未来准备的。(但这一“省油优势”却使得它也非常适合“入门级”代步车)

“走丰田的路,让丰田无路可走”

这一次被比亚迪刷屏确实让人感到出乎意料。因为比亚迪早年通过收购即将倒闭的汽车厂(老军工,陕西秦川)而获得了造车资格。早期的车型几乎都是翻版于丰田上个世纪的“老花冠”(比如F3家族,)和本田上世纪的老雅阁(比如F6家族)。

一直以来,比亚迪的那句著名的口号“走丰田的路,让丰田无路可走”应该说是“深入人心”(打引号的,因为骂这句话的人也不在少数)。不管这个口号对比亚迪发展之路起到多大作用,这口号本身并不光彩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大虎悠自己就是坚定的国产汽车用户(第一台车是长城的,第二台车是广汽传祺,第三台车可能是北汽越野),所以大虎悠也一直期盼着看到国产品牌汽车的跨越。不管民间对比亚迪是褒是贬,此次比亚迪拿出来的“晓云”发动机就证明了一点:如今的比亚迪早已不是以往的那个只会山寨的比亚迪了。如今的比亚迪似乎已经走出了一条看似丰田的进化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