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卡用户:克里斯沃克。

转眼间,买马自达2已经一年多了,缝合、敲打、敲打,车的情况也达到了很好的水平。

虽说这一年里行驶里程并不长,但也算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一下这个小玩具。鉴于最近并没有什么有趣的车,那么我就给马2找了个绝佳的对手,当年的销量王者——女士一手07款Polo劲情。

静态部分:座椅和空间

受限于A0级车的尺寸,总布置相对都比较单一(Package之神本田除外),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的影响,即使是相近的总布置思路也会因为其他细节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马自达2的前排座椅形状很好,贴合性相当优秀,头枕布置合理,坐姿在日系A0级里算是比较低的了。虽然坐垫长度不长,侧向支撑也弱,但作为一款买菜定位的A0级车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并且得益于表面网格材质,透气性也出人意料地好,这样的表现放在一台A级车上也没有问题。

Polo的前排座椅应该是这台车上最阴间的零件,靠背在腰部不知为何鼓出来那么多,导致腰部以上压根挨不着座椅,头枕更是离人十万八千里。如果强行把座椅靠背调直并且肩部去贴合座椅,那么本身就不长的坐垫可用支撑长度就会变得极其短。简而言之Polo的座椅就是咋调都不舒服的典型代表,靠背给人的感觉就像半截子沙发,而且腰部中心网格区域非常容易沾衣服上的绒毛(图里颜色深并不是因为脏了,而是因为上面全是深色衣服的绒毛)。唯一的优点是坐垫倾角和高度设置合理,乘坐稳定性还不错。

马自达2的后排我只有在静态时短暂坐过,感觉短途拉人还是能保证一点舒适性的。

Polo的后排座椅我倒是长期坐过,对于身体的贴合性胜过马自达2,但陡直的靠背也无法胜任长途坐人需求。相比于现款大众的头枕设计,Polo的头枕显得十分厚道,布置位置合理,应付1个小时的乘坐没有问题,两者在舒适性上差距不大。

但空间表现就不尽然了,马自达2后排空间正好够把我塞进去,坐垫长度就别指望了,能坐下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Polo由于前排座椅的问题,后排空间被挤压地比较严重,在驾驶座采用我日常坐姿的状态下基本没有办法坐人。

马自达2的后备箱空间够用,但盖板的拉线非常容易断,加上行李箱开口形状不大,装行李不太方便。

Polo的后备箱空间更大一些,开口也更友好,虽然拉线不容易断但是盖板的转轴很容易断,也算是个通病。

所以综合以上两台车的表现,在空间和座椅方面马自达2明显占优,对于内部空间的布置和座椅机构的设计也明显更加合理。而Polo在外形看起来更大的前提下空间却败给了马2,完全是前排座椅腰部支撑设计不合理造成的,这对于一个国际大厂来说实在是不应该。

内外饰设计

马2的尾灯拆装更加简单,但刹车/示宽灯因为盖在两层塑料之下,原厂卤素灯泡的亮度比较差,更换LED光源后问题解决,拆装也比较容易。

动态部分:动力总成

严格意义上讲两台车的动力是不在一个级别的,那个年代的A0级小车动力一般分三个级别:55千瓦(年份较老的1.3或1.4发动机)、63千瓦(绝大多数日系1.3升发动机和后期款Polo1.4)和76千瓦(绝大多数日系1.5升发动机和Polo1.6升发动机)。这台Polo就是最弱鸡的55千瓦级别1.4发动机,气门不可变,铸铁缸体,配爱信Tiptronic 6AT手自一体变速箱。而马2则是76千瓦的MZR发动机,配进气侧气门可变正时,全铝发动机,配5速手动变速箱。基本上算是凑齐了当年最弱动力总成和最强动力总成,两台车在出力方式上也有很明显的差别。

绝对动力性就不聊了,Polo注定是比马2差很多的。在出力方面Polo的主要出力区间集中在3500-4500之间(红线转速也不过5750,平常开不到5500转就自动升挡了),而马2的主要出力区间则在4000转之后,接近6000转才开始衰减。而相应的在正常驾驶时,Polo在2000转左右就有相对充足的扭矩输出,马2则需要把转速拉到2500转左右才会有比较积极的扭矩响应(相对二者的绝对动力而言,并非直接对比)。而在中低速巡航或小幅度加速时Polo的发动机在1400转以上都没什么压力,马2在2000转以下几乎都没什么动力,高档位1500转发动机甚至会有被憋住的感觉。所以一般柔和驾驶时Polo的转速大多在1500-2000之间,而马2的换挡目标转速都在2000左右。此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Polo的运转平顺性都更好(不排除车况原因),但马2的油门响应相当迅速,几乎没有延迟,动力随踩随有,相当爽快,这一点相当难得。

除了发动机的区别外,变速箱的标定和匹配两台车都有些问题。Polo作为这个级别里唯一一个使用6速自动变速箱的选手,放在当年看标定还是比较完善的,对于加速指令的响应和执行都很到位,在逻辑层面完全做到了“动力不够转速来凑”。极端情况下也可以完成跳挡操作,用油门来间接控制降挡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单论这一点,它的表现优于目前市面上所有搭配6AT变速箱的MQB车型(捷达VS7除外)。但受限于年代和技术水平,这台变速箱的换挡速度是相对比较慢的,中间的动力断挡清晰可知,给人一种“比较柔和”的顿挫感,这应该就是这台变速箱上最大的槽点了。此外D挡结合的速度也比较慢,挂入D挡立刻松开刹车后车是不会走的,大概需要等个一秒动力才会介入。另外这台变速箱还搭配了当年少见的手动模式,由于是依靠机械结构进入手动挡,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有现在这些车上自动回到D挡的问题。换挡速度没什么变化,合理范围内的换挡请求都可以执行,但在接近红线后变速箱会自动升挡,在信号输入和执行之间仍然有至少半秒的延迟,平常开没问题。不好的是在激烈驾驶时如果升挡操作和变速箱自动升挡时间重合,会变成升一挡之后再升一挡,比较扰乱节奏,接近5000转时就升挡会比较合适。此外D挡激烈驾驶时暂时松开油门变速箱会立刻升挡至巡航转速,再加速时需要重新降挡,加上换挡时间长,对驾驶节奏影响比较明显。S挡会把转速维持在2000以上并且屏蔽6挡,相对而言在自动模式下激烈驾驶是个更好的选择。

Polo由于挡位多,尺比设定也比较到位,各个速度和工况下都有合适的挡位可供使用。时速100公里时6挡巡航转速2250,120公里时2750,在现在看来也是个相对比较低的转速。高速超车时可以直接连拉两下档杆降到4挡,正常的超车都可以完成,也算是比较好开了。平常市区行驶时前三个挡液力变矩器都不锁止,在切换到手动模式后变速箱会尽可能地让变矩器处在锁止状态,牺牲一部分动力性换取更好的换挡体验。

油耗方面,冬天8公里短途红绿灯较激烈驾驶工况下13L/100km、夏天9L/100km,夏天120公里巡航平均油耗6.5L/100km,更高速巡航油耗会上升到8升左右。封闭环道测试最高车速171km/h,5挡实现。

马2的变速箱问题在尺比设定上,一二挡之间齿比差比较大,一般换算是在一挡换挡转速的五分之三结合2挡,如果追求平顺的话要等的时间就比较长。这也导致了在正常大脚油门起步时马2要比有液力变矩器的Polo慢不少,如果一挡拉到红线换二挡,那一秒多的等待时间是非常煎熬的。此外三四挡之间的齿比差异过小,五挡应该是直接挡,配合终传比后齿比偏大。实测同一时速下,Polo5挡的转速和马2 5挡转速是基本一致的,这就导致了在高速巡航时马2的转速偏高,120公里每小时巡航时转速接近4000。这种齿比设定应该也是有一定考虑的,一方面是因为马2低扭比较弱,所以一挡齿比不得已做得很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日本高速巡航的工况不多,所以5挡传动比偏大,这也是大多数手动日系小车共同的问题。

因为在目前的齿比状态下,一挡起步也是必须踩油门才可以正常快速起步的,不如调小一挡齿比,然后把345挡之间的尺比差调疏一些更适合国内的使用工况。油耗方面,相同市区工况,相同驾驶风格马2跑得更快的前提下,冬天城市油耗11L/100km,夏天8.5L/100km;高速120公里等速巡航油耗未知,更高速巡航油耗同样在8升左右。极速由于缺乏测试条件并没有测试,但高速的再加速能力马2跟Polo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从巡航转速估计的话极速应该在180左右,如果齿比合适的话也许能跑到接近200。

转向、制动和悬架

这三个维度都是马2更好,这点毋庸置疑,不过还是简单讲讲这两台车。

Polo的转向助力是电子液压助力,从低速到高速大概是个沉-轻-沉的变化趋势。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在60-80公里时速区间方向盘过轻,阻尼和回正都非常小,遇到颠簸路面方向盘还会自己乱动,如果在颠簸路面上刹车就会给人一种主观上挺严重的恐惧感。

马2的转向手感非常“福特”,回正力很大,阻尼明显偏小,低速也算不上轻。但整体的变化趋势是符合逻辑的,和现在的新车差距并不是很大。此外马2的方向盘回转圈数也比较小,左右打满好像也就两圈半的样子,指向也很精准,Polo则需要接近三圈,指向性不好。

Polo的刹车脚感也不好,前三分之一行程是空的,后段刹车力的增益也是由小到大,在信号输入层面不够线性,制动力建立需要的时间也很长。此外ABS系统不会在路面抓地力恢复后停止工作,例如碰到路面有坑洼时ABS启动,过后ABS并不会自主退出工作,需要把刹车松开才可以。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挺严重的,关键时候可能还会引起事故。

马2的刹车也有一段虚位,但影响不大,脚感整体线性,制动极限也比Polo好很多,可能是因为轮胎、刹车碟和前后刹车片都是新的有关系。Polo在换胎后还没急刹过,不知道是不是吃了之前旧轮胎的亏。

Polo的悬架可能是A0小车里最晃的一个了,只要震动大一点就会有余震,低速冲击尤其明显。中高速冲击处理的还不错,开快了对于路面信息的过滤会有明显提升,高级感还是有一点的。车身跟随性放到这个尺寸也比较差,但由于轴距很短所以一般也不会造成不便,加上转向比相当佛系,调性一致,慢慢开就行了。

马2的悬架我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低速后轴比较跳也是扭力梁的通病了。其余工况下我觉得非常好地平衡了操控和舒适,车身跟随性极佳,开起来非常灵活,对路面震动的过滤也很到位,给人的“贴地感"很强,算是这台车上最大的亮点。

NVH

先介绍一下两台车用的轮胎,Polo是20年产的米其林Pilot Sport 3ST,尺寸195 55 R15;

马2是19年产的马牌将军GC5,属于一款相对便宜的静音买菜胎(不是很静音也不完全买菜),尺寸185 55 R15,两套轮胎胎龄相差一年。

在NVH方面Polo是全面胜出的,发动机噪音会比1.3的致炫L大一些,其余应该都是这个级别最安静的。当然限于价格,这个“安静”也不是绝对的安静,风噪抑制在120公里以下都还不错,明显优于高尔夫嘉旅;路噪稍微大一些,胎噪的控制比现在主流原厂A级用节能胎的车要稍好一些。低速很安静,中速主要是路噪,高速主要是发动机噪音,但音色都不恼人,表现相当优秀。

马2基本上没有隔音,全车总共四块隔音棉:机舱盖、防火墙、两块翼子板各一个。日常开的时候主要噪音还是路噪和胎噪,其中路噪算是相对明显的了,胎噪本身也没打算抑制,比较难受的是在高速上,发动机噪音、胎噪和风噪都比较大,跑到120已经是需要刻意提高一点嗓门说话的程度了。

总结

一定程度上这两台车是高度互补的,平常上下班、市区短途不堵车的情况下马2开着更爽,跑长途明显Polo更节省精力。

Polo在市区里不好开的原因还是相对迟钝的动力响应,变速箱以我的要求来看也不够聪明,但佛系开的话还挺省劲的,别着急就行。

马2高速不好开除了隔音的问题,不合适的尺比也会要求驾驶员在处理油门上得更精细一点,并且坐姿终究不能满足我这种身材长时间乘坐的需要,跑250公里的劳累程度跟开Polo跑450公里差不多,肩部开久了会比较酸。虽然Polo座椅没支撑也会酸,但是跟马2那种够着方向盘的酸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总体来看,马自达2的产品力大幅强于Polo,算是一台好开、好修又可靠的称职小车。

但Polo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即使是动力最弱鸡的1.4 AT车型在高速上的巡航体验也还是不错的,出色的NVH控制在当年也算是相当独特的产品特质。

而对我来说,同时拥有这两台老车已经完全满足了我日常的使用需求,短途出行和需要激烈驾驶时开马2,长途出行开Polo,两台车的空间对我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使用开销也足够低廉,即使以3000公里保养一次的标准进行维护,每年的保养费用也可以控制在1000元以内。

虽然小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这两个加起来年龄跟我一样大的老伙计的表现比我预期中好得多,虽然因为时代的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那又如何呢?开心就行了。

2007款Polo劲情 1.4 6AT

总评:★★★

操控:★★☆

性能:★★

舒适:★★★

内饰:★★★★☆

实用性:★★★☆

价格:★★★☆

2009款马自达2 1.5 5MT

总评:★★★★

操控:★★★★☆

性能:★★★★

舒适:★★★☆

内饰:★★★

实用性:★★★★

价格:★★★★

其他一些细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