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到2022年,国际油价迎来了几次过山车般的冰火两天的上涨趋势,先是新冠疫情后油价暴跌到40美元以下。

随后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迎来了恐怖的直线上升,最高直冲120多美元,高盛之类的著名投资公司甚至喊出了年内油价必破150美元的论断。

然而近段时间油价风云突变,飞入云霄的油价再度重重地跌了下来,最新的“WTI 8月原油期货”价位跌到了108美元,未来涨跌与否仍是迷雾重重。

受国际油价影响,中国也在今年迎来了一波罕见的“10涨2跌”调整。

半年内,汽油价格上涨了2400元/吨,柴油价格上涨了2310元/吨,这意味着每个私家车车主加满汽油花费的价格要多出90多块。

与国际油价处在高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石油价格却是如此地与众不同。

跟均价至少4000元/吨的其他国家油价相比,伊朗油价区区3330元/吨,折算一下相当于每桶60美元的价格,白菜价形容一点不为过。

伊朗白菜价石油的最大买家正是中国。

两年多来,中国不顾美国制裁大棒的威胁,从伊朗大举购进石油,今年最高峰一度达到了100万桶/天。

可为什么如此多的廉价没有压低国内油价呢?其中有什么特别的隐情吗?

(伊朗石油管道)

(一)不惧美国制裁 中伊两国报团取暖

在世界石油市场上,伊朗凭借其世界第四大石油蕴藏量而长期雄踞中东石油出口国前列的位置,石油收入占到了该国收入的一半以上,离开了石油,伊朗经济等于被砍断了手脚。

所以每当美伊局势恶化、伊核问题陷入僵局,美国就屡屡祭出石油制裁这一屡试不爽的武器往伊朗头上砍去。

(美国制裁伊朗石油)

最著名的一次是18年特朗普的制裁,迫使伊朗石油出口量从巅峰时期的250万桶/天狂降到了不到100万桶,由此导致了伊朗国内通胀高涨,而掀起了大规模抗议浪潮。

伊朗人面临着手中有油却卖不出去的窘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爆炸式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愈发地强烈。

尽管有着全球排行第十三的石油储量,却始终满足不了饥渴的石油需求,对外石油依存度高达7成以上,中国的能源安全越来越受制于人。

(中伊签署25年全面合作协议)

共同交汇的利益需求使得中国伊朗天然地走到了一起。

从2020年开始,中伊两国宣布启动25年合作协议,中国从协议中获得了长期稳定的伊朗优质石油供应。

据路透社报道,单单今年3月份,伊朗就向中国输送了超过3000万桶之巨的原油。

平均一天超过100万桶,几乎所有从伊朗港口出发的油船都是中国出手买下的订单。

中国从美国眼皮底下进口这么多石油,难道不担心美国的制裁大棒吗?

事实上,美国人虽然对于中国的行为心知肚明,心中极其不满,但是形势比人强。

今年美国面临的情况是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油价飙升,美国国内民众饱受高油价之苦。

拜登政府又无法从沙特等国得到石油增产的保证,眼看着中期选举临近,如何平抑油价、安抚选民已经成了民主党政客当前的一大头痛难题。

所以适当地睁一眼闭一眼,给委内瑞拉、伊朗这样的死敌开一下绿灯,稍微放松制裁力度以增加全球石油市场的供应,减轻油价狂涨的势头,就不难理解了。

即使是中国从极其廉价的伊朗石油中大受裨益,美国人也只能摇摇头无奈接受。

(二)伊朗石油良心价卖给我国 中国占了大便宜

受美国层出不穷的制裁招数影响,伊朗货币里亚尔一路狂跌,十年时间内相对于美元跌了300%。

这就意味着从伊朗进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了,加上能够销售的渠道减少,买家数量大幅下降,伊朗石油自然而然开启下跌之路。

伊朗石油有多便宜?举例来说,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石油排行前十的来源国家中,数量最多的沙特卖给我国4027元/吨。

最贵的是英国,卖给了我国4567元/吨,即使是跟我国“上不封顶”的俄罗斯,也要卖出4045元/吨的价格。

相比之下,伊朗石油3330元/吨的价格显得格外的便宜。

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近期网上流传过伊朗卖给我国的价格为4美元/桶,这实际上纯属无稽之谈。

要知道,生产一桶石油的成本就不可能只有4美元这么低。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开采成本就高达60——70美元。

伊朗人就算跟中国关系再好,也不可能赔本赚吆喝,亏着钱卖给我国石油,最起码基本利润还是要保证的。

不管怎么说,中国是实实在在地从中伊石油贸易中狠赚了一笔。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平均每天从伊朗进口了上百万桶之巨的石油,为何数月以来还是压不住国内汽油价格疯狂上涨的势头?难道这些白菜价石油都打了水漂?

(三)滴水救不了大火 再便宜的石油也难缓解高油价

很多人一看到一天100万桶的石油进口量,似乎就觉得这个数字有多可观,但是在中国各行各业庞大的石油需求之下,这点数字实在是不够看。

早在2011年,中国日均石油进口量就已经到达了630万桶的惊人数量。

6年之后中国以1024万桶的数字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2020年,进口量再度跃升到1287万桶的天文数字,超过了欧盟所有国家的总和。

不难看出,日均100万桶的廉价石油不管价格多低,匀到1200万桶数量上总归是有限的,更不用说另外1100万桶价格不可能原地踏步地一动不动。

两相抵消之下,便宜的伊朗石油总会被稀释,就好比几滴水缓解不了一个沙漠中游客的口渴。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既然伊朗油便宜,那么1200万桶全部从伊朗购买不就行了吗?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游戏控制玩家的心态了。

首先,伊朗的日均石油产量根本到达不了1000万桶级别,其历史最高峰也才200多万桶,满打满算也增加不到1000万。

即使说中国不惜成本加大对伊朗的油气投资,实现千万桶的增长。

对于伊朗来说,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开采100万桶廉价石油售予中国已然在国内面临着一定压力,遑论1000万桶。

其次,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虽说和伊朗关系不错,可要是将全部石油寄托在伊朗身上未免安全风险太大。

一旦伊朗政局突变,宣布全面禁运石油,那对我国能源安全来说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中国这几十年来进口石油从来不会将砝码压到一个国家身上,一般是这边匀一点,那么分一些。

从沙特、伊拉克、伊朗这样的中东国家到安哥拉、委内瑞拉等非洲、南美国家,中国的石油进口总是尽可能分散开来,避免一棵树上吊死。

再者,美国人一直对中国购买伊朗石油的行为看在眼里,因为进口量尚低,所以还处于能够忍受的阶段。

万一美国人撕破脸彻底加大制裁力度,或者从海路切断中伊石油贸易通道,那么后果无法设想。

除此之外,国内油价屡屡居高不下还离不开我国特殊的油价调控机制。

(四)中国油价调控机制:天花板+地板 油价难大涨大跌

说起限制中国无节制进口石油的关键性因素,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为了保护我国本土的石油产业。

前面提到,中国是全球石油储量排行第十三的国家,三成石油依赖本土石油产业,中石油、中石化为我国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养活了上上下下不少相关产业链工人。

单单2013年,中石化就为我国贡献了3557亿元税费,占到了当年我国财政收入的2.34%,极大充实了我国的国库。

正所谓“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废漕改海断然不许”。

中国就算抛开能源安全因素,无限制进口外国廉价石油,也要相应地考虑到国内石油企业的生产销售状况。

这边增加了进口,另外一边就挤压了国内的生产。

试想一下,进口石油取代了本土石油,关停大量国内油田,除了带来相对应的税收、就业下滑以外。

还会因此浪费前期已经投入的设备成本,将来再度重启油田设施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同时,中国石油开采不可能说随便挖个坑就可以喷出源源不断的石油。

尤其是和中东国家10美元的成本相比较,中国石油开采多数埋藏度较深,国内平均成本在40美元,海上石油开采成本更高达60美元。

如果油价太低,反而会伤害到国内石油企业的利润。

所以出于保护本土石油产业的需要,中国油价不可能采取完全市场价,而是以指导价的形式进行规范。

根据2016年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中国采用了一套“天花板+地板”的价格调控模式。

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的地板价之时,国内油价不会继续下跌。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的天花板时,国内油价基本不会随之上涨。

只有当国际油价介于40——130美元之时,国内油价才会随之相对应地进行涨跌调整。

设置40美元这个门槛,实际就是根据我国石油企业40美元的平均开采成本而定的。

所以这半年来,国际油价屡屡上涨,又未超过130美元的天花板价位,国内油价就相对应地往上调整。

但一有下降的风吹草动,例如上周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下调了320元/吨。

因此国内油价的上下调整归根到底并不取决于从伊朗进口油价的高低。

就算每桶进口0美元,只要国际油价还在130美元以下、40美元以上的区间保持上涨,那么国内油价就难有下调的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一手进口伊朗廉价石油,另一方面也在利用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石油降价的契机,紧急出手采购俄方油气。

据海关五月份的数据,中国从俄国进口的石油数量已经超过沙特,如此之多的低价俄罗斯、伊朗石油,使得中国在石油价格调整上更加游刃有余。

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的铁三角阵型愈发得巩固。

就在2022年6月28日,伊朗正式宣布申请加入金砖国家,与中国、俄罗斯一道更加密切地展开合作。

(中国、伊朗、俄罗斯在印度洋举行联合军演)

伊朗、俄罗斯的能源,加上中国的人力、市场,如果能够实现有效整合,必将形成1+1+1>3的完美效果,令美国忌惮三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