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这一部分,由于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们高呼痛苦,BBA等豪华品牌也走低端路线。

这在二三十年前,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时很多海外品牌都已在华建厂,别看它们横行大街赚的盆满钵满,有不少品牌也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砸掉了饭碗,最后不得不逃离中国的例子。

广州标致

代表车型:标致505

算起来,广州标致是第一个逃离中国市场的品牌。早在1985年,法国PSA集团跟广州汽车组成了合资厂生产标致505。那时候的一汽-大众还在娘胎,上海大众也未成气候,这款设计超前的标致505,在当时不仅是设计上还是前置后驱的布局,都远远领先桑塔纳,它也如愿成为30年前在中国生产的最高级的轿车。

接下来,法国人的傲慢性格加速了它的消亡。具体来讲,当时的法国标致不允许广州标致使用国产零件,导致购车和维修成本增加不少,口碑也每况愈下。到了1994年,广州标致已经从一车难求变成了一车难卖,黄埔工厂停满了大量的库存车。后来29亿元的巨额亏损也直接让标致离开了中国。

长春奔驰

代表车型:奔驰E级(W123)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奔驰”但很少有人知道“长春奔驰”。“长春奔驰”在中国只存活了几年的时间,产量更是少得可怜,只生产了828台。这个合资品牌完全是为了改进当年红旗轿车高油耗、低质量的产品问题而组建的,一汽引起了当时的奔驰E级(W123)的生产线来吸取造车经验,也为红旗轿车积累技术经验。

同样是1985年,一汽与奔驰合作,将奔驰散装件进口到国内进行组装生产,车型包括200、230E、230E加长型。1988年,首辆奔驰车E级下线,据说当年只有局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使用奔驰E级轿车,而230E加长型只有厅级以上干部才有资格。

好景不长,由于一汽认为奔驰停产的W123轿车属于淘汰车型,技术相对落后,加上后驱违背了市场主流,所以在组装了828辆奔驰W123后,双方合作终止,转而向奥迪伸出了橄榄枝。

惠州雪铁龙

代表车型:雪铁龙XM、雪铁龙Xantia

如今的雪铁龙合资厂在武汉,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两品牌还真没有闲着的时候,眼看着标致进入中国,雪铁龙也在90年代与襄樊东风合资成立了神龙汽车公司,这才有了火遍中国的富康轿车。

而且雪铁龙还在惠州组建了一条CDK生产线,组装车型为雪铁龙XM和雪铁龙Xantia这两款高端豪华轿车,而且它们的价格都非常高昂,分别达到了60万和40万元,在当时没有多少人消费得起。随着新千年的到来,这两款车由于销量不佳相继停产,惠州雪铁龙也成为了历史。

北汽三菱

代表车型:欧蓝德、帕杰罗速跑

除了我们熟知的东南三菱和广汽三菱之外,北汽三菱也曾出现过。早在2004年,作为克莱斯勒合作伙伴,三菱正式来到中国,与北京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北汽三菱,引入三菱欧蓝德、三菱帕杰罗速跑等车型。其中,三菱欧蓝德上市仅8个月就卖了1.2万辆,只不过后来由于北汽战略的调整以及外资的不断重组,导致克莱斯勒退出了中国,三菱车型也相继停产。

到现在为止,克莱斯勒再也没有回归,而三菱转而与东南汽车成立了东南三菱,与广汽合资成立了广汽三菱。

贵州云雀

代表车型:云雀wow

很多车迷至今都在抱怨斯巴鲁为啥不国产,其实,早在80年代末的时候斯巴鲁就曾来到国内,找贵州航空工业合作,只不过被合作伙伴坑了个血本无归。当年的贵航为了在民用方面转型汽车业,找到了同为航空业出身的斯巴鲁,1992年,斯巴鲁REX以CKD组装的形式引入国内,这就是经典的“贵州云雀”。

这款车在当时的日本非常流行,引入中国过后的销量却大大低于同时期的奥拓。斯巴鲁接手后,整顿了生产工艺还加装了专业的日式生产线,针对云雀动力弱的问题还拿出了一款多点电喷的四缸发动机,取名为云雀wow,结果销量终于有了起色, 而贵州云雀也打起了偷师单干的想法,这也让合作发生了裂痕,直接逼走了斯巴鲁,最终贵州云雀也没躲过被收购的命运,斯巴鲁再也没有国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