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有关尹家书的新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令人震惊。

对于尹家绪其人,在未掌握更多具体信息之前,笔者以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实事求是地讲,在军转民的大潮之中,尹家绪为企业脱困,乃至奠定长安今日之基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公开资料显示,尹家绪曾长期在长安汽车任职。从1996年8月开始挂职长安汽车常务副总经理,到2010年7月彻底卸任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亲自为长安汽车打拼了12年。

毫不讳言,过去十年间,在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长安汽车逆势飘红,一举突破年产销百万辆的市场格局,多次斩获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第一的荣誉,尹家绪打牢的根基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其他的不谈,就说一说尹家绪在长安汽车的那些日子。

救火队长

1956年,尹家绪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11岁时,其父去世。作为独子,他高中毕业便被招进重庆渝州齿轮厂,成为一名工人。此后,尹家绪从基层干起,开过铣床,也做过钳工,3年后被调到厂团委。1995年,尹家绪担任重庆渝州齿轮厂厂长。

1995年,对长安汽车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源于1994年底,中国兵工"四大明星企业"中的长安机器厂(生产汽车)和江陵机器厂(生产发动机)实现"强强联合",组建了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组建之初,由于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差异,以及领导班子的合力不强,长安汽车的发展陷入了泥潭。

1996年8月,尹家绪被调到长安汽车协助工作,挂职常务副总经理。1998年7年,尹家绪正式成为长安的第四任总经理。

客观来说,尹家绪接手的长安汽车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它已经从微车全国销量第一滑到第4名,被五菱、哈飞、昌河等反超,而且累积亏损14.5亿元。因此,说尹家绪是"救火队长",一点也不为过。

走出困局

用火一样的激情去工作,一直是尹家绪的姿态。面对困境,时年42岁的尹家绪率领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为企业的改革带来了少有的活力。

针对新产品开发滞后、产品质量不过关、销售策略过死、产品成本过高、规模效益低下、管理差距太大、干部作风不硬、精神状态欠佳等问题,尹家绪实施了"新品、精品、成本、营销、人才"等"五大工程"。

为了让长安汽车迅速走出危机,1999年7月20日上午,尹家绪甚至将所有的工段长叫到广场上,当众砸毁有质量问题的5辆汽车和10个车身,用铁腕抓质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安夺回了微车第一的位置,一年半不到长安就扭亏为盈。

"五大工程"的成功运作,给长安汽车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是产品结构的变化。具有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世界先进水平的"长安之星"和"长安雪虎SC6370多功能客车"等一系列新车型的相继问世,使长安汽车不仅摆脱了位居,还实现了重大突破。

2005年11月,长安之星第300万辆下线,在创造国内单车产量记录的同时,更是让长安汽车告别了生存危机。长安汽车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已经与一汽、上汽并列为中国车企"三巨头"。

师夷长技以制夷

百年长安,就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下发展起来的。在尹家绪的努力下,长安汽车发展成为拥有铃木、福特、马自达三家外资合作伙伴,拥有重庆、河北、南京、南昌4大生产基地的国内汽车集团。

然而,尹家绪并未躺在功劳簿上,更为长安汽车制定了自主为本的发展战略。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牢牢地掌握着汽车工业的控制权。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作为支撑,就会失去话语权,更谈不上掌握控制权。"尹家绪曾这样说。

尹家绪的聪明就在于,一方面与福特、马自达先后建立起合资公司,以合资壮大长安整体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坚定地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全力发展长安的自主品牌。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与福特签订合资条款时,尹家绪坚持加上:"允许长安自主创新开发汽车"这一条。这里说的自主,并不局限在长安的传统优势领域——微车市场。

第五种模式

1999年,在中国汽车界还流行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长安汽车就已派部分研发人员去意大利都灵深造。随后每年用近5%的营收投入研发,更是树立了长安汽车"自主创新"的战略纲领。

2004年,尹家绪将长安汽车的战略从"以微车为主"调整为"微车为本、轿车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可见,在微车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长安加明确了大力发展轿车的总体思路。

在尹家绪的带领下,长安汽车没有模仿那些"先行者"们的自主之路,而是力图实践"第五种模式",即"以我为主,自主开发"。

通过与国外知名设计公司的"联合开发"、合资道路中的学习借鉴以及自我能力的快速提升,长安走完了国际通行的开发流程中的所有环节,终于建立起了完整的设计规范,并基本确立了自身本土化的流程规范体系。

长安真正进行自主开发全新整车、全新发动机始于2001年的CM8车型,2002年开始CV9开发,2003年启动了CV6、CV7以及CA20发动机的自主研制。2006年,长安奔奔横空出世。从此以后,无数以"长安"命名的乘用车行驶在了大街小巷。

2006年,徐留平接过了尹家绪的"大旗"。"守业总比创业难",面对前任的辉煌,对于时年42岁的徐留平更是如此。当时人称"长安少帅"的他直言:"对我本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至此,长安集团进入了"后尹家绪"时代。

写在最后:

回归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替尹家绪鸣不平,而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如果不是尹家绪,长安汽车可能不会走到今天或者达到今天的高度。尹家绪扎牢的技术研发能力是长安汽车稳步向前的底气,前瞻性布局更为长安汽车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谨以尹家绪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在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时期,车市可谓百花齐放,既有欧美车系的郁金香,有日韩车系的樱花,我们希望长安也能够像梅花、兰花一样绽放,它毕竟是生长在中国土地上,是属于自己民族的鲜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