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自己的前篇回顾了大众-大众的“喜事”,包括销量持续增长、新工厂建设、累计产量突破千万台,但众所周知,一汽-大众还有一个大“烦心事”。这就是快速召回事件。

并且,此次速腾召回事件,不同寻常地引起了包括车主在内的各方人士前所未有的情绪反弹,使一汽-大众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速腾事件初起于网络,正如《时代周报》7月31日的报道,“近期,网络上曝出一汽-大众速腾车主在低速经过坑洼路面时,造成后纵臂断裂问题。虽然相关车主得到了经销商免费维修的处理结果,但是大量的速腾车主由此产生了对速腾后扭力梁悬架的不信任感,加上一汽-大众5月将速腾‘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架(以下简称‘非独立悬架’)换成了多连杆独立悬架(以下简称‘独立悬架’),由此造成了大量非独立悬架速腾车主的不满,纷纷要求维权。”

速腾从上代车型的独立悬挂,在2012年换代后变更为耦合杆式后悬架,又在今年换回独立悬架,这样的变化在速腾事件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难免会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就此,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中华及东盟地区首席营销官胡波,在10月31日的媒体沟通会上给出的解释是,第一次换用耦合杆式悬架,第一个考虑是这是一个全新产品、全新匹配,第二个就是耦合杆式后悬架有轻量化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省油的作用。而就今年再换回独立悬架,胡波表示,第一个原因就是必须简化生产的复杂性,如果再去提供过多的、不同结构的车型,生产就遇到了瓶颈。从减少生产的复杂性上就有必要做后悬架的统一。第二是由于汽车其它技术的改进,后悬架轻量化所能达到的节油效果,通过其它技术的改进也能够达到,换回到多连杆并不会损失到节油方面的好处。所以综合考虑,到了今年5月份,又统一回了多连杆式后悬架。

当然,胡波也承认,“有这么一进一出的动作就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疑问”。而《时代周报》在前述的文章中,援引了“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数名业内人士”的看法:“曝出速腾将换悬架消息早在所谓‘断轴’事件之前,因为明年下一代速腾将上市,而今年上市的多款A级竞品都搭载了独立悬架,速腾或许是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而进行了后悬架的提升,目前多数车主维权的本意并不在后悬架是否已经断裂,而是在不满意花了同样价格买到了不如意的配置这一心理问题之上。”至于这种存在于心理层面的疑问,对于此次速腾事件逐步演变的影响度到底有多大,恐怕谁也给不出一个客观的指标,再加上速腾的耦合杆式后悬架的纵臂也确实出现了断裂的案例,也使这起事件日趋升级。

一汽-大众7月22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根据最新诊断报告显示:速腾的后悬架问题属于极个别案例,并非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批量问题,请广大消费者放心。一汽-大众将严格按照国家汽车三包的相关规定来保证用户的权益。”一汽-大众这一声明,虽然意在强调速腾后悬架并不存在设计和制造的批量问题,但也承认了“个别案例”的存在。

不过,声明中这种“极个别案例”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都太过官方,难以取得人们的认可,因而声明一经发布,就立刻受到了多方的围观,并很快招致了大量的诘问。至于后悬架发生断裂的具体数量,目前官方的说法是:“我们对于已知的发生了纵臂断裂的速腾车进行了统计,总计是55辆车,而不是网上传言的上千辆。”如果官方公布的这一数字是真实准确的,那么,相对于超过56万辆的召回数量,到底算不算是“个别案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论。

无论如何,速腾还是召回了。10月17日,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宣布,已经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递交了召回报告,将在中国召回装配了耦合杆式后悬架的563,605辆一汽-大众新速腾和17,485辆大众进口汽车甲壳虫。有关召回原因,官方的表述是“在少数情况下,这些装配了耦合杆式后悬架的新速腾和甲壳虫,如果侧后方或者后方曾经受到过冲击,则有可能导致耦合杆式后悬架纵臂弯曲。如果这个损伤没有被及时发现并修理,会导致耦合杆式后悬架纵臂意外断裂,可能使车辆在行驶中失去操控。”

召回声明的这种表述,显然说明速腾后悬架并不存在设计和制造缺陷,而在此之后,无论是大众中国还是一汽-大众,都明确表示耦合杆式后悬架是绝对安全的。报道显示,在10月24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大众汽车、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苏伟铭表示,确实有极少数车辆的后悬架发生了弯曲或断裂,这是因为车辆受到来自正后方和侧后方的撞击,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修理。如果没有遭受撞击,完全不用担心。而一汽-大众质量保证总监欧博思(Obst),也在10月31日的沟通会上重申,“根据我们掌握的关于后悬架断裂的证据和事实表明,所有后悬架断裂的车辆,之前都是经受过从后方或者是侧后方的碰撞而造成的。”

至于召回措施,是“从2015年2月2日开始,我们在中国将为所有装配了耦合杆式后悬架的车辆安装金属衬板。”到了10月26日,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又宣布,在中国为新速腾和甲壳虫车型上装配的耦合杆式后悬架提供10年维修保障。据悉,加装金属衬板是全球统一的解决方案,而10年的保障则只针对中国用户。

召回声明发出后,一汽-大众又一次面临了全面的“围剿”。来自央广网的报道说,“这个召回措施出来以后,非但没有让车主们安心,反而激起了用户更强烈的情绪,因为问题车被召回后的处理方式是‘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这样在后轴发生断裂时金属衬板会起到防护作用,并且会发出刺耳的鸣音。’但是很多车主就说,这样的处理方法就跟‘打补丁’一样,因为处理后,如果纵臂梁还是弯折,金属板也只能帮忙扛一阵,并通过噪音告诉车主——我要断……其实是根本无法起到保护作用的。”

事实上,不只是车主,包括各类媒体和不少评论人士,也都发声参与讨论,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与评论,在网上有大量存在,在此不一一列举。而中国青年报在10月30日发表的《维权继续升级 大众强势回应的背后该反思什么》的文章中,所提出的“一汽大众又为何要对56万辆速腾进行召回呢?大众是否有证据证明已经发生断轴的55辆速腾都发生过碰撞?如果不存在设计缺陷,为什么非独立悬挂的速腾一撞就断轴,而别的车型就不会呢?”等问题,大体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人共同存有的疑问。

大众方面在坚称速腾的后悬架不存在设计与制造缺陷的前提下,官方对于加装金属衬板的方案,给出的解释是一种“额外保险”。胡波在10月30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它其实是一个额外的双保险。即使没有这个保险它仍然是一辆安全的车,但是为了消除大家的疑虑,我们就加装一个双保险,这样以后就有警报器了,再出问题你肯定不会忽视。或者是在极端情况下,即使断掉了,你还是可以开到下一个经销商那里去维修,这是一个额外的预警装置,是一个额外的双保险。”而对发生过撞击的速腾,或者车主对于自己的速腾车有安全方面担忧的,官方已经表态,车主可以去一汽-大众的经销商处进行检测,如果车辆后悬架出现变形等问题,则免费更换新的耦合杆式悬架。

在对加装衬板给予了密切关注的同时,很多车主将耦合杆式后悬架更换独立悬架的诉求,也是此次速腾事件中的又一焦点问题。

在这方面,虽然有人支持更换成独立悬架,但汽车媒体人何仑在其所著文章《大众在华30年中的两件大事》中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非独立悬架到底是不是新速腾的‘原设计’。如果是‘原设计’,那就不属于‘设计缺陷’,非独立悬架也早已是熟透了的技术,所以无需更换,加固或更换‘后悬架纵臂’即可解决问题,而更换成较为复杂的独立悬架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必须重新调整底盘结构,修改底盘各种部件的参数,涉及更多部件的更换,还要重新匹配测试,‘临时更改’反而会增加风险;如果不是‘原设计’,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2012年的那次悬架变更,是否属于“原设计”,何仑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后悬架‘原设计’这样复杂的技术问题和‘歧视’这样敏感的民族问题上,大众从未与媒体和消费者进行深入沟通,以至于直到大众宣布召回100多万辆配有同样非独立悬架的车型,人们才知道,其中一半是在美欧市场上销售的车型。这一方面说明采用这种悬架并非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其实都是新速腾的‘原设计’,因为难以想象,像大众这样的企业会冒险在一款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车型上‘临时更改原设计’。”

既然是原设计,也就意味着更换独立悬架的想法并不现实。在此之前,汽车评论员孙晓红也在新浪汽车发表的文章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只是这样的声音,在舆论大环境一边倒的情况下,注定会因其“非主流”而引发车主的攻讦,而这也反映出中国式维权行为的现状。都应该听说过速腾车主全国维权的消息,相关报道也显示曾发生过数十起围堵一汽大众厂区和4S店的事件。也是在中国青年报那篇叫作《维权继续升级 大众强势回应的背后该反思什么》的文章中,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速腾车主们的做法缺乏理性,这样的事情本来应该通过群体投诉来依法处理,哪怕搞个集体诉讼也行,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在网络上揭竿而起只会适得其反。然而,他也表示,速腾“召回门”事件或将成为中国汽车维权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汽车消费者或将通过该事件走向成熟。

目前,在这个多事之秋经历了速腾事件的一汽-大众,已经着手召回前的准备工作,这其中既包括速腾车辆的检测,也包括在针对召回所进行的售后服务层面的优化与培训。至于速腾事件未来的走势如何,我们不妨一起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