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乎所有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来观看比赛,甚至有些铁杆球迷常年在自己喜欢的车队或司机辗转于全球各赛道。

F1比赛的魅力,不光是风驰电掣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各种因素所造就的不可预知的比赛结果。特别是天气环境的变数,比如说雨天,湿滑的路面势必会带来各种可能和意外,让过去水平高低不齐的赛车在雨天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会给比赛带来极大的观赏性。

说到下雨,很多人都会问,F1比赛在下雨天为何仍要继续进行,难道就不怕雨水灌入车舱吗?

按照我们平时的认知,一辆敞篷的跑车不会在雨中行驶。因为雨水不仅会淋湿人,还会淋湿内饰等车内物品,甚至有可能破坏车内的电路。因此绝大部分的敞篷跑车都配有可伸缩的折叠车顶。而作为速度代名词的F1赛车,车内有更加复杂的元器件,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格外敏感。而这些年来,各个车队都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赛车重量,从而获得更高的高速。因此F1赛车更不会允许大量雨水灌入车舱,降低赛车的性能。

但事实上,没有一辆F1赛车在雨天安装过车棚。这项赛事从创立之初到现在,经历了成百上千场雨中作战,也从未发生过一起因雨水导致赛车故障的案例。

F1赛车的速度动辄超过300公里每小时,如此高的车速会颠覆很多我们对日常现象的认知。要想知道原因,我们先了解一下F1的空气动力学特点。

两辆速度相当、距离较近的F1赛车,一前一后在赛道上飞驰。按照常理,在赛车手操作无误的情况下,两辆车的距离几乎是固定的。但事实上,后面的车总是会接近前面的车。也就是说,在没有更好发挥的情况下,前车很难一直保持优势。

在高速下,流线型的车身就像一把锋利的锥子,将空气瞬间切开,形成一个锥形的接近真空的区域。由于车速太快,空气来不及填补后部形成的真空区域,赛车就已经飞驰而过了。

因此,当赛车高速行驶时,车后的几米空间内会始终保持着一段“真空带”(不是绝对真空,但是空气相当稀薄)。这段真空带是跟随赛车移动的,速度越快,真空带越长。当后车进入真空带后,稀薄的空气让后车的空气阻力大大降低,靠近并反超前车就很容易实现了。因此一般情况下,领先的车手会竭尽全力拉开与后者的距离,避免让后车进入真空带的快车道。

回过头来我们再分析文章开头的问题。被切开的空气迅速向外挤压,将试图接近赛车的物体弹开。因此,如此巨大的气流扰动,让本应涌入车舱的雨滴,在离车舱有一段距离时就已经被切开的空气弹飞了,根本不可能靠近车舱。因此在高速下,我们不必担心雨水灌入车舱,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赛车在过弯或进入维修间时,会降低车速,这时气流流速也会相应降低。在此情况下,确实会有部分雨水滴入驾驶员的头盔上、甚至流入车舱内。但是相对于整场比赛而言,低速行驶所占的时间比例很低。更重要的是,车舱内平均温度都在六十摄氏度左右,而驾驶员接触不到的一些区域,表面温度有可能远远超过六十摄氏度,因此滴入车舱的雨水很快就会蒸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