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网行业频道】合肥,简称“合”,又名“中国最大的牛风险投资机构”。
2007年,合肥重金投资面板产业,赚了100多亿元;2011年,又拿出100亿押注半导体,赢了1000亿元。在这十几年里,凭借这些高新产业的发展,合肥GDP从百亿级别跻身到万亿元级别。
2020年,合肥大举进入作为蓝海的新能源汽车,短短一年间,先是投资蔚来狠狠赚了一笔,后是吸引大众加码进驻,领投威马D轮融资,参与零跑融资。
当这座“风投之城”狂追新能源汽车意味着什么?
蔚来零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合肥?
2019年,蔚来经历了成立以来的至暗时刻,新能源车补贴退坡,ES8多地自燃事故,多位高层离职,高瓴资本减持等不利消息连接传出,让蔚来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的阴影。
最关键的是,蔚来的钱已经烧得快见底了,全年亏损114.13亿元,现金余额不足以支撑未来12个月的运营。其次是市值暴跌,股价从早期的10美元附近跌到1美元的水平,险些退市。
在这一年里,蔚来四处寻找资金,但屡战屡败,与北京亦庄、浙江湖州等18个地区或城市接洽次次碰壁,向北汽、广汽、上汽、吉利等传统车企寻求融资均无果……于是“蔚来没有未来”、“李斌是2019年最惨的人”等群嘲声此起彼伏。
就在大家都以为蔚来会在重症监护室出不来时,合肥它来了,带着70亿元来抢救了。
2020年2月25日,蔚来与合肥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合肥成立了成立蔚来中国总部,建立研发与生产基地。至此,蔚来正式落户合肥,也终于告别了那该死的水逆期。
事实证明,蔚来与合肥互相成就了彼此:蔚来2020年实现股价与销量双双暴涨,股价从最低位的2.1美元一路飙升至最高位的57.2美元,市值超越奔驰宝马,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
合肥方面在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后,粗略估算也获得了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投资收益,同时也借助蔚来的明日之星效应,即将形成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这不,在3个月后,合肥又撮合了大众与江淮、国轩高科的收购案。2020年5月28日,大众宣布向国轩高科投资11亿欧元,成为其大股东。5月29日,大众向江淮汽车投资10亿欧元,获得后者50%股份,大众江淮股份增持至75%。
表面上看,大众是买买买大赢家,实际上合肥才是幕后最大的获益者。
一方面,归属于合肥国资委的江淮汽车廉颇已老,自主品牌和江淮大众的思皓不温不火,倒是靠着替蔚来代工频繁走进大家的视线。2019年,江淮汽车扣非净利润为-9.78 亿元,算上约11 亿元政府补贴,才勉勉强强盈利1亿元。此时引入大众参与股权的混改,无疑就是转嫁了合肥政府所有承担的风险。
另外,大众作为数一数二的全球车企,有的是钱和技术(比如划时代意义的MEB平台),不惜重金押注在电动化上,按照规划2028年其电动车总产量达到22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将占据超过一半的规模。若合肥能从中分一杯小羹,对GDP增长也大有裨益。
当然了,大众肯定也看上了合肥即将爆发的新能源产业集约效应,以求更快地追赶特斯拉。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合肥地方政府决策者的经济头脑,手握蔚来、大众两张新旧势力车企的王牌,这牌面可能连广东、湖北等汽车大省可直呼羡慕。
然而,蔚来、大众江淮、国轩高科并不是终点,合肥时隔大半年又瞄准了另外一个新能源汽车项目——零跑汽车。2021年1月27日,合肥政府投资平台参与零跑汽车B轮融资,有消息称合肥会投资总计20亿元,其中包括2亿元的B轮投资和18亿元的Pre-IPO轮投资,同时还会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厂。
与蔚来相比,零跑只处于造车新势力的第二阵营,去年销量仅有1万多辆,主力车型只是一台售价不到8万元的微型车T03,而且多次爆出质量问题,包括“动力及制动系统故障”、“车机系统故障”、“车身抖动”等。
对于这样一个实力薄弱的新势力品牌,合肥也能果敢投资上亿元,也不愧为风投之城。不过最新的消息是零跑汽车在日前完成了Pre-IPO轮融资,领投方是杭州市,也就是说杭州从合肥手中抢过了零跑这块“蛋糕”。
失去零跑,也无妨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目前,合肥已有120多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除了上述的蔚来、大众江淮、零跑外,还有安凯客车、长安、奇瑞、比亚迪等生产基地,以及国轩高科、华霆动力、中盐红四方等动力电池企业……
今年4月,临近机场的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已悄然开工,一座占地万亩,产能达100万辆/年的汽车之城,即将在此诞生。
为什么合肥钟情于汽车?
合肥与汽车结缘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全国工业百废待兴,安徽一群做水利出身的工人建起了江淮汽车的前身——巢湖汽车配件厂,此后研发出HF130轻型载货汽车,造出了安徽汽车史上第一辆车。
至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轿车市场崛起,江淮汽车开始寻求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的转型,先后成功推出了瑞风系列MPV、SUV等多款爆款车型,以瑞风S3为例最高峰销量可以达到19万辆。
但近些年来,长安、吉利、广汽等品牌往高端化走时,江淮依然将核心放在性价比上,导致自身影响力日渐低迷。2020年,江淮乘用车销量下滑至15.6万辆,而货车、客车等商用车销量高达29.7万辆,业务发展严重失衡。
也就有了今天左手牵蔚来,右手牵大众的剧情安排。
而合肥的第二大本土汽车品牌——安凯汽车命运也大致如此,前身同样是汽配厂,曾研发出高档客车及双层客车专用底盘,但随着高铁成网,客车行业空间不断收窄。这就使得安凯汽车每况愈下,2020年扣非后净利润达到-4.147亿元。
日渐萧条的江淮和安凯已经很难带领合肥汽车工业腾飞。
但汽车作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无论哪个城市都不会就此放弃。汽车之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相信无需多言,远看宝沃破产令其发源地不莱梅市成为德国最落后的地区,近看东风汽车迁出十堰后,令后者GPD连续多年出现经济倒退。
合肥当然不想看到自己的汽车工业沦落到这般田地,于是升级转型被提上了议程。恰逢汽车产业正遇上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成为巨大的行业风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到新车总销量的20%。
在这样的机遇下,也就不难理解合肥为什么会引进蔚来,撮合大众江淮深度绑定。2020年,合肥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
在合肥这份规划中,要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格外耀眼,当下不少城市也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甚至形成了内卷之势。距离合肥500多公里外的上海妥妥成了卷王,为了吸引特斯拉,提供低息贷款、土地、政策便利,一路保驾护航。
后续上汽、延锋、麦格纳、李斯特等多家新能源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落户特斯拉所在的临港新区,预计到2025年,该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冲刺3000亿元。
有上海珠玉在前,合肥究竟又如何追赶?凭什么敢当新能源之都?
关于合肥的3大城市优势
合肥,曾几何时是无比尴尬的存在。
在解放初期,合肥是仅有5万多人口、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的小县城,有歌谣唱到“一条马路三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小河流穿城过,一座小楼才两层”。这导致在1952年,合肥被选为省会城市时遭到不少争议。
相比地扼京沪干线的蚌埠、占位长江黄金水道的芜湖相比,合肥既没交通优势,也没工业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2000年全市GDP只有325亿元,全国排名第82,还不如江门、常德等三四线城市。
直到2005年,合肥市提出“工业立市”战略,才逐渐摆脱这个土憨憨的角色。
虽然当时的合肥已经引进了海尔、美的、格力、TCL、三洋等家电企业,但却深陷“缺芯少屏”的困境,特别是液晶面板更占到一台电视三分之二的成本,但是作为配套的液晶面板完全依赖进口,本地配套率仅为30%。
合肥政府主动找到了京东方,引进液晶面板六代线项目。为了项目早日落地,当时的合肥可谓是不惜砸锅卖铁,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的80%来投资,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有待考证)。
这也是合肥历史上的第一次豪赌,事实证明合肥眼光不俗,目前京东方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种液晶显示屏的销量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彻底打破了日韩的垄断。
更重要的是,这十多年里,京东方在安徽投资累计1000亿元,吸引了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方面的10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千亿产值的面板产业集群。
而合肥的第二豪赌是合肥长鑫,2016年左右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与液晶显示屏一样,依然被日韩美三国垄断,合肥于是联合联合兆易创新,投资数百亿成立了合肥长鑫,其中合肥出资75%,兆易出资25%。
去年9月,长鑫宣布率先量产国产DDR4内存芯片,再次对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完美的反击,同时合肥也建立了以长鑫、晶合、通富微电、联发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谈到自己为什么成功,总结下来的投资价值观就是坚持“长期主义”,在不确定性中谋求长远。
合肥深谙其中道理,从液晶显示面板、芯片,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合肥总是以果敢无畏心态all in,看准一个朝阳行业,一个前景巨大的公司,即使饱受争议,也不惜代价把它拿下,最后靠一家公司形成虹吸效应,组成一个个高新产业集群。
这就是合肥的魅力,也是最大优势。
除了城市魅力和政府高效决策外,合肥还有科技实力、长三角的优质朋友圈作为支撑。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北京南迁,先后被河南、江西、湖北拒之门外,但安徽却力争接收,最终落地合肥。
如今,合肥背靠中科大,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成立合肥分院,下设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智能机械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比肩北京、上海。同时,中科大还为合肥输送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并孵化出像科大讯飞这家700亿市值的高科技上市公司。
地理优势方面,合肥虽然以前是交通孤岛,但近十几年来开始积极融入长三角,2007年开始大力兴建高铁,连接上海仅需2小时;2011年,巢湖并入合肥,使得合肥面积扩大近40%。
2016年,合肥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作为成本洼地,可以承接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产业转移,大有成为长三角副中心的气势;同时合肥还可享受长三角朋友圈所带来的产业协同作用。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动力电池生产有浙江临安的南都电源、江苏南通的国轩高科;电动机有浙江杭州的万向钱潮、浙江宁波的双林股份……
合肥会成为中国底特律吗?
一百年前,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的出现让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其他汽车巨头、配套厂商争先搬迁至此,随之带来人口、城市建设面积的剧增,使得底特律成为瞩目的“世界汽车之都”。
如今,合肥也在上演相似的戏码,不少人将其与对标曾经辉煌的底特律,但依我看,合肥永远不会成为底特律,因为它是它自己合肥,更是不可复制的合肥。(再说,底特律都破产了!)
从京东方到合肥长鑫,再到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蔚来、大众江淮、零跑、威马……合肥政府充当着最牛风投,也擅长产业配套的打法。如市委书记虞爱华所说,合肥要做的是“帮有金刚钻的揽瓷器活,也要帮揽瓷器活的找金刚钻”,这态度,这力度简直比上海“卷王”还卷。
相信不久之后一座新时代下的智电汽车之城即将崛起。(文:太平洋汽车网 曾惠君)
编辑推荐阅读:
见证 | 混改江淮/入股国轩 认真的大众太可怕!
1.文章《【奔驰合肥7.1】新能源车时代下,合肥会成为中国的底特律吗?》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奔驰合肥7.1】新能源车时代下,合肥会成为中国的底特律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