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价格2019

2023-11-13 18:01 25次浏览 资讯

大家好,关于金属钠价格2019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金属钠价格多少钱一斤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孟鲁司特钠片国产与进口区别

首先,进口车分为普通进口车(即中型车)和平行进口车。简单理解就是:普通进口车是通过4S店铺购买的进口车;平行进口汽车由除国内经销商外的其他进口商直接从原产国进口。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把平行进口理解为采购。至于两者的具体含

孟鲁司特钠片国产与进口区别

首先,进口车分为普通进口车(即中型车)和平行进口车。简单理解就是:普通进口车是通过4S店铺购买的进口车;平行进口汽车由除国内经销商外的其他进口商直接从原产国进口。如果你还不明白,可以把平行进口理解为采购。

至于两者的具体含义,这里就不解释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网查资料。我们来谈谈区别。

1.价格:国货更便宜;其次是平行进口车;最贵的是普通进口车。

这是因为平行进口车可以绕过总 *** 。没有中间商,价格自然会低很多。通常可以便宜10%~20%左右。比如一百万辆车能省10 ~ 20万左右。

国内产品更便宜,不用多说什么,因为只要进口就有关税。

2.车型:可以通过平行进口车购买国产或普通进口车买不到的车型。然后根据进口地的不同,分为“美系车”、“欧系车”等,都是正品。

3.后续用车、售后服务等。:国产车最方便省心;其次是普通进口车;最差的是平行进口车。平行进口车没有三包,车主需要自己买保险,很多4S店不给维修。

普通进口车虽然在4S店修,但是零配件价格贵,零配件供应也是个问题。

国产车在维修服务网点、未来维修费用、零配件供应等方面都非常省心。

4.质量、配置等。:平行进口车和进口车的质量都很好,配置也很齐全。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保证成本,国产车会有一些降价。

比如:中国人喜欢大空房间,厂家加大轴距。在这种情况下,配置会从汽车的其他方面减少,否则造车成本会增加。

猛禽算客车还是货车

猛禽属于皮卡。原则上是按货车预定,司机只能用B照。不过,猛禽也可以拿到蓝卡,司机可以使用C1驾照。根据车管所的规定,猛禽到底是卡车还是轿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以向当地车管所了解。

在中国,汽车通常贴有蓝色标签,司机可以凭C1驾照开车。但是,如果车身长度超过规定长度,那么你会得到一张黄牌,司机开车需要一张B照。

关于猛禽:

猛禽的正式名称是F-150,属于福特进口的四门五座皮卡。截至2019年9月,国内在售的福特F-150全部为2019款车型,售价区间为52.38万元至61.28万元。

动力方面,福特F-150采用了3.5升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更大马力为380马力。

驾驶形式方面,福特F-150采用 *** 四驱系统。

传动方面,福特F-150配备了10速自动手动变速箱。

悬架类型方面,福特F-150的前悬架为独立双横臂悬架,后悬架为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 孟鲁司特钠片国产与进口区别 猛禽算客车还是货车 @2019

钠离子电池,怎么跟想象的不一样……

前两天北向资金逆势抄底。市场情绪在29日得到显著提振,三大股指大幅高开,沪深两市仅370多只个股低开。

在这一波“反攻”中,钠离子电池板块功不可没。

7月28日盘面上,大盘连跌两日,题材概念表现低迷,钠电池板块则是逆势大涨,圣阳股份涨停,华阳股份涨超8%,容百 科技 、宁德时代涨超6%,欣旺达、鹏辉能源等冲高。接着在29日继续Carry全场,整个板块大涨6%。 从年初至今,Wind钠电池指数涨幅已经超过50%。

追本溯源,这场钠电池旋风,因宁德时代而起。

7月29日下午15:30,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发布会上,董事长曾毓群向市场官宣了公司之一代钠电池产品。

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曾毓群就已经向外界透露了宁德时代的钠电池。在随后的2个月里,市场对于钠电池的讨论也层出不穷。 此次宁德时代发布的钠电池,其应用范围、市场潜力,则是远超市场预期。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次“超预期”的发布会也是意料之中:

对于宁德时代这家公司而言,拥有超强技术创新能力,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实现产业安全的关键环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直面海外巨头,并且撑起现阶段市值。

1

市场对钠电池的讨论

此前市场对于钠离子电池的预期,基于几个大前提。

首先在成本端,钠电池成本低于锂电池。 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无论是电池正负极还是电解液,钠电池成本相比锂电池都更低,而隔膜技术、生产线、生产工序与锂电池相似,发展工艺成本较低。据英国钠离子电池公司FARADION预测,在规模生产后,钠离子电池成本比锂离子电池成本低30%。

钠元素相比于锂元素,在地壳中储量更丰富、分布更均匀。因此除了更易获得之外,还很好规避了此前锂电池供应链对外依存的问题,价格体系更加稳定。

其次在需求端,钠离子电池的理论性能能够满足特定需求。 能量密度方面,钠电池理论上达到100~150Wh/kg,与主要两种电池类型对比,虽然仍然低于锂电池的120~180Wh/kg,但大大超过铅酸电池的30~50Wh/kg。

安全性上,钠离子电池的电阻比锂离子电池高,所以当发生短路等现象时,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相对更高。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已被证明比锂离子电池更稳定。

此外,钠电池可放电至0V,在储存、运输方面比锂电池更稳定;钠电池回收经济价值较锂电池高,可持续性更强,也可以进一步节约使用成本。

基于上述条件,市场预期 钠电池在电网储能、低速电动车场景下的铅酸电池替换、大型交通设备动力供应等,对能量密度要求略低、对电池稳定性和成本更加敏感的应用场景下,将有广阔前景。

2

宁德时代钠电池,超乎预期

宁德时代本次发布的一代钠电池,尽管 大多数内容与市场预测基本相符,但有许多超预期的部分。

在正极材料方面,宁德时代构建了高通量材料集成计算平台,能够在原子级别上对材料进行模拟计算和设计仿真。因而在一代钠电池研发上,公司对普鲁士白、层状氧化物等材料的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对材料表面进行重新设计,解决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快速衰减的世界性难题,是创新材料具备产业化条件。

负极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一种硬碳材料,具备优异循环机性能,整体指标与现在主流负极材料石墨相当。

公司还开发了相应的独特电解液系统。

在制造工艺方面,宁德时代一代钠电池的工艺,可以与目前锂电池的制造工艺、设备相兼容。

因此在具体性能参数上,一代钠电池的 能量密度做到了16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当; 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达到80%,具备快充能力;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可以达到80%以上。总的来说,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快充、高功率场景下具有明显优势。

也正是基于以上特征,此前被认为难以应用在新能源 汽车 场景上的钠电池, 宁德时代真就做成了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包。

在电池集成方面,公司开发了AB电池解决方案,也就是在一套电池中同时采用锂电池、钠电池,按照一定比例排列混搭,再通过算法进行均衡控制,实现两种电池的“取长补短”。

宁德时代已开始进行钠电池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此外,在这次发布会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下一代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将会突破200Wh/kg。

3

抓住发展的拐点、痛点

钠电池其实并不是新事物。

对这种技术路线的研究大约开始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几乎与锂电池同时起步。但由于在能量密度上与锂电池存在差距,钠电池的发展相对缓慢得多。

时至今日,市场对于电池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钠元素才再次“被请出山”。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能源更是绕不开的话题。 后工业革命全球工业体系建立在化石能源之上,在近代落后挨打的中国急需完成工业化,因而积极融入全球工业体系,完成了改革***之后的经济腾飞。

然而时间来到21世纪,“卡脖子”问题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变化,也对可持续发展愿景提出了挑战,由此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为人类 社会 生产力带来深刻的变革,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层次的影响。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需要日益紧迫。 能源是人类 社会 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调用化石能源的效率见顶,意味着化石能源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期接近尾声,没有更先进的底层技术支持,发展边际效益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增量市场空间的减少,换言之,内卷。

于是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确保能源安全、工业体系独立自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系列趋势,消费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 汽车 的电气化和电子化,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乃至量子计算机的超强算力,无不是这一手段在生活层面上具象化的投影。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还没有解决——如何储能。

能源转化和存储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 现有技术条件下,新能源的成本依然很高。尽管在生产环节,光伏、水电、风电成本在不断下降,发电量节节攀升,但仍不能向需求端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如何能够将电力储存起来,在发电低估时段输送给需求端?目前最可行的储能路径依然是氢能和电池。由于氢能在储运过程中存在较大技术难题,因此现阶段,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在了电池方案上。

而宁德时代此次公布的钠电池,成本较低而且在储运环节拥有极大优势,不仅有望打通未来新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而且能够满足更下游的应用场景的需求,广阔市场空间更有助于技术研发的变现,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技术边际成本。

这也解释了宁德时代钠电池发前夕,资本市场掀起的波澜。

4

宁德时代的创新“基因”

针对未来规划,宁德时代在发布会上进行了明确的阐释。

公司将在三个战略方向上做出努力:

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替代固定式化石能源;以动力电池助力电动车的发展;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集成作为一个创新,以加快各领域的新能源替代过程。

结合钠电池发布以及近年来的积极布局,储能作为宁德时代的下一个重要战略版图,已经箭在弦上;动力电池系统业务,也将随着技术进步继续发展壮大。

截至2020年,储能系统业务占比仅为3.86%。而动力电池系统仍是宁德时代更大营收来源,占比78.35%;电池材料业务占比则达到6.81%。但如果拉长回溯的时间尺度,储能业务的营收增长迅速,2018~2020年增速分别达到10.52倍、2.22倍、2.18倍。

展望未来,储能行业即将驶入发展快车道,对应业务板块想象空间巨大。结合券商观点, 宁德时代储能业务营收将在2021~2025年期间,从约60亿增长到400亿元的水平;

电池材料业务同期营收预计由50亿增长到90亿元;

面向产业链末端、目前占比更大的动力电池系统业务,考虑到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带来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以及公司技术创新、上游原材料布局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期预计将由800亿增长至3500亿元。

在此基础上, 采用EV/EBITDA *** 进行估算,宁德时代股价将达到500~700元的区间,高于现金流折现和PE相对估值法得到的结果。 事实上,对于宁德时代目前的市值水平来说,后两种 *** 无疑会造成价格低估,造成“大象起舞”的错觉。

对于宁德时代这种,在减值计提方面过于保守、仍然处在发展早期阶段的“成长股”来说, 创新是公司的“基因”,更是确认其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 宁德时代现有超过5500名研发人员,据此前的统计,占员工总数超过19%,远高于业内同行。而在这5500人中,超过百人拥有博士学历,1300多人拥有硕士学历;

研发投入方面,2021Q1,公司研发费用11.81亿元,同比增长84.88%,占营收比重超过6%,同样是行业中研发投入比重的之一梯队。据2020年的统计资料,宁德时代已经掌握2969项境内专利和348项境外专利,正式申请专利合计3454项。

所以回归到此次钠电池发布。

要知道,电池的化学体系非常繁杂,其中需要涉及数十种成分、纳米级材料,在有限空间内进行能量转换,还要保证安全性、循环寿命、倍率性能,这门科学之精妙需要对电池材料拥有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AB电池集成方案的创意需要其电控系统对不同化学体系精准动态调整。

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

5

尾声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宁德时代的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上汽、格林美、厦钨等50多家上下游企业在福建宁德落户,让这个曾经的1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全球更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全球1/4电动 汽车 的原产地。

不少千亿市值的电池产业链玩家,踏在这条赛道上获得了资本青睐,而带动行业跑起来的就是宁德时代这批“千里马”。

技术不断创新,也让宁德时代自身从对手中脱颖而出,支撑其万亿市值。

从最早的方形、软包、圆柱电池,到后来2019年通过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和NCM811电池,再到最近的V2G分布式储能 *** 和今天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已经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测试验证、工艺制造等领域的完善研发体系,并不断推动升级。

也正是这种特质,支撑着宁德时代直面海外巨头们的竞争。截至7月29日,宁德时代以29.9%的市占率排名全球动力电池供应商之一名,其次是LG新能源(24.5%)、松下(15%)。

但除了公司自身的发展,更需知创新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行稳致远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伟人曾说:“ 科技 就是之一生产力。”

大而言之,每一次 科技 、能源革命、新技术兴起,都会创造出无限的增量空间,将人类 历史 向前推进;于个 社会 和个人来说,技术亦是改变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的关键变量。

因此,掌握创新,即掌握未来。

钠离子电池:快速升温,从幕后到台前,坐拥资源和成本两大优势

1.1 锂钠同族,物化性质有类似之处

锂、钠、钾同属于元素周期表ⅠA 族碱金属元素,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有相似之处,理论上都可以作为二次电池的金属离子载体。

锂的离子半径更小、标准电势更高、比容量远远高于钠和钾,因此在二次电池方面得到了更早以及更广泛的应用。

但锂资源的全球储量有限,随着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对电池的需求大幅上升,资源端的瓶颈逐渐显现,由此带来的锂盐供需的周期性波动对电池企业和主机厂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行业内部加快了对资源储备更加丰富、成本更低的电池体系的研究和量产进程,钠作为锂的替代品的角色出现,在电池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2 综合性能优于铅酸电池,能量密度是短板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与其他二次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也遵循脱嵌式的工作原理,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从正极脱出并嵌入负极,嵌入负极的钠离子越多,充电容量越高;放电时过程相反,回到正极的钠离子越多,放电容量越高。

能量密度弱于锂电,强于铅酸。

在能量密度方面,钠离子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为100-160Wh/kg,这一水平远高于铅酸电池的30-5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的120-200Wh/kg相比也有重叠的范围。

而当前量产的三元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普遍在200Wh/kg以上,高镍体系甚至超过 250Wh/kg,对于钠电池的领先优势比较显著。

在循环寿命方面,钠电池在3000次以上,这一水平也同样远远超出铅酸电池的300次左右。

因此,仅从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考虑,钠电池有望首先替代铅酸和磷酸铁锂电池主打的启停、低速电动车、储能等市场,但较难应用于电动 汽车 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在这两大领域锂电仍将是主流选择。

安全性高,高低温性能优异。

钠离子电池的内阻比锂电池高,在短路的情况下瞬时发热量少,温升较低,热失控温度高于锂电池,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因此针对过 充过 放、短路、针刺、挤压等测试,钠电池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另一方面,钠离子电池可以在-40 到80 的温度区间正常工作,-20 的环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90%,高低温性能优于其他二次电池。

倍率性能好,快充具备优势。

依赖于***式3D结构,钠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能够适应响应型储能和规模供电,是钠电在储能领域应用的又一大优势。

在快充能力方面,钠离子电池的充电时间只需要10分钟左右,相比较而言,目前量产的三元锂电池即使是在直流快充的加持下,将电量从20%充至80%通常需要30分钟的时间,磷酸铁锂需要45分钟左右。

2.1 资源端:克服锂电瓶颈

锂电池面临资源瓶颈,钠资源相对丰富。锂的地壳资源丰度仅为0.0065%。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随着锂矿资源勘探力度增加,2020年全球锂矿储量提高到 2100万吨锂金属当量(折合碳酸锂1.12亿吨),同比增长23.5%;若按照每辆电动车使用50kg碳酸锂测算且不考虑碳酸锂的其他下游市场,当前锂储量仅能够满足20亿辆车的需求,因此存在资源端的瓶颈。

分区域看,全球主要锂矿资源国锂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澳大利亚和中国增加较多,其中澳大利亚锂储量由2019年的280万吨提高到470万吨锂金属当量,而2020年中国锂储量则大幅提升50%至150万吨锂金属当量。

总体来看,智利和澳大利亚仍为全球前两大锂资源拥有国,2020年分别约占全球锂资源储量的43.8%和22.4%。

与之相比,钠资源的地壳丰度为2.74%,是锂资源的440倍,同时分布广泛,提炼简单,钠离子电池在资源端具有较强的优势。

锂价上涨带来企业成本端的扰动。

从短期来看,由于2021年开始锂的需求增长,而上游锂矿供给有所收缩以及去库存,锂矿以及锂盐价格在2020年见底,2021年上半年价格回升幅度较大;从长期来看,锂资源存在产能瓶颈引发市场对于锂价中枢上移的预期。

对于企业来说,长期稳定的原材料价格对于自身的正常经营意义重大,锂价的持续上涨可能加速企业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的进程。

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中国锂矿主要分布在青海、 *** 、新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区,形态包括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卤水。

受制于提锂技术、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客观因素,长期以来中国锂资源开发较慢,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中国锂资源开发进度有所加速。

在不考虑库存下,2020年中国锂行业对外资源依赖度超70%,维持较高水平。

发展钠离子电池具备战略意义。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 汽车 的目的除了降低碳排放、解决环境问题之外,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进口依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若不能有效解决资源瓶颈问题,发展电动车的意义就会打一定折扣。

除了锂资源外,锂电池其他环节如钴和镍也面临进口依赖以及价格大幅波动的难题,因此发展钠离子电池具备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

2020年,美国能源部明确将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发展体系;欧盟储能计划“电池 2030”项目将钠离子电池列在非锂离子电池体系的首位,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和创新计划”更是将钠离子材料作为制造用于非 汽车 应用耐久电池的核心组件重点发展项目;国内两部委《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

钠离子电池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支持。

2.2 材料端:凸显成本优势

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使用钠离子活性材料,选择呈现多样化。

正极材料是决定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和有量产潜力的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聚阴离子(磷酸盐或 *** 盐)体系、普鲁士蓝(铁氰化物)体系三大类。

过渡金属氧化物为当前正极材料主流选择。

层状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2(M 为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较高比容量以及其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在合成以及电池制造方面的许多相似性,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潜力得到商业化生产的主流材料之一。

然而,层状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发生结构相变,在长循环和大电流充放电中容量衰减严重,使其具有较低的可逆容量及较差的循环寿命。

常见的改善手段主要有体相掺杂、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等。

中科海钠采用了P2型铜基层状氧化物(P2-Na0.9Cu0.22Fe0.3Mn0.48O2),显著提升正极材料的容量水平,并且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45Wh/kg;

钠创新能源采用的O3型铁酸钠基三元氧化物(O3-NaFe0.33Ni0.33Mn0.33O2)具有较高的克容量(超过130mAh/g)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英国Faradion公司采用镍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电池能量密度超过140Wh/kg。

磷酸钒钠是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 Na[() ] (M 为可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V等,X为P、S等元素),具有较高电压、较高理论比容量、结构稳定等优点,但电子电导率低,限制了电池的比容量和倍率性能。

目前业界研究最多材料的主要包括磷酸铁钠、磷酸钒钠、 *** 铁钠等,并通过碳包覆以及参入氟元素提升导电性以及容量。

钠创新能源将磷酸钒钠作为重点研发的钠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已实现三氟磷酸钒钠的高效合成和应用。

普鲁士蓝材料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

普鲁士蓝类材料,Na[()6] (为 Fe、Mn、Ni 等元素)具有开框架结构 , 有利于钠离子的快速迁移;理论上能够实现两电子反应,因此具有高的理论容量。

但在制备过程中存在结构水含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并且容易发生相变以及与电解质产生副反应导致循环性能变差。

辽宁星空钠电致力于 Na1.92FeFe(CN)6的产业化研究,理论容量高达170mAh/g; 宁德时代采用普鲁士白(Nan[Fe()6])材料,创新性地对材料体相结构进行电荷重排,解决了普鲁士白在循环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这一核心难题。

钠离子电池在材料端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由于碳酸钠价格远低于碳酸锂,并且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常使用铜、铁等大宗金属材料,因此正极材料成本低于锂电池。

根据中科海钠官网数据,使用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仅为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成本的40%,而电池总的材料成本较后者降低 30%-40%。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碳基材料(硬碳、软碳)、合金类(Sn、Sb等)、过渡金属氧化物(钛基材料)和磷酸盐材料等。

钠离子半径大于锂离子,难以嵌入石墨类材料,因此锂电池传统的石墨负极并不适用于钠电池。

合金类普遍体积变化较大,循环性能较差,而金属氧化物和磷酸盐材料容量普遍较低。 无定形碳为钠电池主流材料。

在已报道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无定型碳材料以其相对较低的储钠电位,较高的储钠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而成为更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无定型碳材料的前驱体可分为软碳和硬碳前驱体,前者价格低廉,在高温下可以完全石墨化,导电性能优良;后者价格较高(10-20万元/吨),在高温下不能完全石墨化,但其碳化后得到的碳材料储钠比容量和首周效率相对较高。

以亚烟煤、烟煤、无烟煤为代表的煤基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产碳率高的特点,采用煤基前驱体制备出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钠容量约220mAh/g,首周效率可达80%,是目前更具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但该类材料存在微粉多、振实密度低、形状不规则等特性,在电芯生产过程中不利于加工。

中科海钠以亚烟煤、褐煤、烟煤、无烟煤等煤基材料为主体,沥青、石油焦、针状焦等软碳前驱体为辅材,提出一种能够改善煤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 *** ,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能够得到微粉含量低、振实密度高的电池负极材料。

宁德时代开发了具有独特孔隙结构的硬碳材料,其具有易脱嵌、优循环的特性;比容量高达350mAh/g,与动力类石墨水平相当。

电极集流体皆为铝箔,成本更低。

在石墨基锂离子电池中,锂可以与铝反应形成合金,因此铝不能用作负极的集流体,只能用铜替代。

钠离子电池的正负极集流体都为铝箔,价格更低;根据中科海钠官网数据,使用 NaCuFeMnO/软碳体系的钠电池的集流体(铝-铝)成本仅为磷酸铁锂/石墨体系的锂电池集流体(铝-铜)成本的20%-30%。

集流体是除正极外,材料成本与锂电池差异更大的环节。

电解液

和锂离子电池相似,钠离子电池电解质主要分为液体电解质、固液复合电解质和固体电解质三大类。

一般情况下 , 液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高于固体电解质。

在溶剂层面,酯类和醚类电解液是最常用的两种有机电解液,其中酯类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体系的主要选择,因为其可以有效地在石墨负极表面进行钝化且高电压稳定性优于醚类电解液。

对于钠离子电池:

首先,目前主流的研发机构依然沿用了酯类溶剂,如PC、EC、DMC、EMC等,针对不 同的正负极和功能配方有所不同,且 PC 的用量占比高于锂电池;

其次,由于在醚类电解液中钠离子和醚类溶剂分子可以高度可逆地发生共插层反应,且有效地在负极材料表面构建稳定的电极/电解液界面,所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最后,水系电解液也是新的研究领域之一,以水为电解液溶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更加环保安全且成本低。

在电解质层面,锂盐将换成钠盐,如高氯酸钠(NaClO4)、六氟磷酸钠(NaPF6)等。

在添加剂层面,传统通用添加剂体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FEC在钠离子电池中依然被广泛应用。

其他

隔膜方面,钠离子电池和锂电池技术类似,对孔隙率的要求或有一定差异。

外形封装方面,钠离子电池也包括圆柱、软包和方形三种路线。

根据各家官网显示,中科海钠主要为圆柱和软包路线,钠创新能源则三种技术路线都有。

设备工艺方面,与锂电池区别不大,有利于钠电池沿用现成设备和工艺快速投入商业化生产。

规模化生产后成本有望低于0.3元/Wh。

当前由于产业链缺乏配套、缺乏规模效应,钠离子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在1元/以上;政策的支持和龙头企业大力推广有望加速产业化进程,若达到当前锂电池的市场体量,成本有望降至0.2-0.3元/Wh,与锂电池相比具备优势。

3.1 钠离子电池重回舞台,研究热度升温

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始于1970年左右,最初与锂离子电池都是电池领域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

20世纪80年代,锂离子的正极材料研究首先取得突破,以钴酸锂为代表,和由石墨构成的负极材料组合,让锂电池获得了极佳的性能;让两者真正分野的是索尼在1991年成功将锂电池商用化并首先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

锂电池商用化的顺利进行反向抑制了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当时商用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能达到钠离子电池的10倍左右,两种电池的产品性能表现相去甚远,锂离子电池获取了科学家和资本、产业的绝对关注。

2010年之后,由于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场景逐渐清晰以及产业界对未来锂资源可能面临供给瓶颈的担忧,钠离子电池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之后十年时间,全球顶尖的国家实验室和大学先后大力开展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部分企业也开始跟进。

包括国际代表Faradion公司、国内代表机构中科海钠和钠创新能源以及锂电池代表企业宁德时代等。

Faradion英国牛津大学主导的Faradion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首家从事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公司,15年开发出电池系统,材料为层状金属氧化物和硬碳体系。

之后多个国家也成立了相关机构和公司,例如法国科学院从15年开始开发磷酸钒钠电池,夏普北美研究院几乎同时开发长循环寿命的钠电池。

中科海钠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是国内首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公司,公司团队主要来自于中科院物理化学研究所。

2017年底,中科海钠研制出48V/10Ah钠离子电池组应用于电动自行车;2018年9月,公司推出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

2019年3月,公司自主研发的30kW/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江苏省溧阳市成功示范运行;2020年9月,公司钠离子电池产品实现量产,产能可达30万只/月;

2021年3月,公司完成亿元级 A 轮融资,用于搭建年产能2000吨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2021年6月,公司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山西太原正式投入运营。

在材料体系方面,正负极材料分别选用成本低廉的钠铜铁锰氧化物和无烟煤基软碳,电芯能量密度已接近 150 Wh/kg, 循环寿命达4000次以上,产品主要包括钠电池以及负极、电解液等配套材料。

钠创新能源

钠创新能源诞生于2018年,由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紫剑化工 科技 有限公司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技术团队主要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

2019年4月,正极材料中试线建成并满负荷运行;2020年10月,公司二期生产规划基地建设;2021年7月,公司与爱玛电动车联合发布电动两轮车用钠离子电池系统。

在材料体系方面,公司在铁酸钠基三元氧化物方面研究较为深入,产品主要包括钠电池以及铁基三元前驱体、三元材料、钠电电解液等。

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从2015年开始研发钠离子电池,研发队伍迅速扩大;2020年6月,公司宣布成立21C创新实验室,中短期主要方向为锂金属电池、固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2021年7月,公司推出之一代钠离子电池,采用普鲁士白/硬碳体系,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在-20 C低温环境中,也拥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强标的安全要求;

公司表示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200Wh/kg以上。

在系统创新方面,公司开发了 AB 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

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以此系统结构创新为基础,可为锂钠电池系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公司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计划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3.2 剑指储能和低速车市场,潜在市场空间大

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潜在市场空间超200GWh。

根据上文分析,钠离子电池有望率先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成本敏感性较强的储能、低速交通工具以及部分低续航乘用车领域实现替代和应用。

暂不考虑电池系统层面的改进(如锂钠混搭)对应用场景的拓展,2020年全球储能、两轮车和A00车型装机量分别为14/28/4.6GWh,预计到2025年三种场景下的电池装机量分别为180/39/31GWh,对应2025年钠离子电池潜在市场空间为250GWh。

钠离子电池作为二次电池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在当前对上游资源紧缺度和制造成本的关注度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凭借资源端和成本端的优势重新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但由于钠离子电池本身能量密度较低且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在行业内更多地扮演新能源细分领域替代者的角色,有望率先在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成本敏感性较强的储能、低速交通工具以及部分低续航乘用车领域实现替代和应用,对中高端乘用车市场影响十分有限。

在龙头企业的推动下,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行业公司:

1)布局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的传统电池和电池材料企业。

尽管技术路线有差异,但传统的锂电龙头企业在资金和研发方面优势明显,对各种技术路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钠离子电池相关技术也多有布局。

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公司在钠电领域皆保持长期的研发投入,后者预计21年年底电池量产;杉杉股份、璞泰来、新宙邦,关注欣旺达、容百 科技 、翔丰华,上述公司在钠电池或材料领域皆有专利或研发布局。

2)投资钠离子电池企业的公司。

华阳股份,公司间接持有中科海钠1.66%的股权;浙江医药,公司持有钠创新能源40%的股权。

3)产业链重塑带来的机会。

钠离子电池的起量将带动正负极、电解液锂盐技术路线的变更,新的优秀供应商将脱颖而出。

华阳股份,公司与中科海钠既有股权关系,又有业务合作,生产的无烟煤是海钠煤基负极的重要原料之一,并且与后者合资建设正负极材料项目;中盐化工、南风化工,公司具备上游钠盐储备。

1)钠离子电池技术进步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的风险:

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若技术进步或者成本改善的节奏慢于预期,将影响产业化进程,导致其失去竞争优势。

2)企业推广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当前由于规模较小、产业链缺乏配套,钠电池生产成本较高,其规模化生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大力推广;若未来企业的态度软化,将影响钠电池产业化进程。

3)储能、低速车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钠离子电池主要应用于储能和低速车等领域,若下游市场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将影响钠电池的潜在市场空间。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作者:平安证券 朱栋 皮秀 陈建文 王霖 王子越

报告原名:《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巨头入场摇旗“钠”喊,技术路线面临分化 》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