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五城新机奖——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北京经开区,邀请了包括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等国际主流媒体在内的56名中外记者进入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和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亲身体验北京绿色智能制造。

北京奔驰是工信部认可的“绿色工厂”。记者们在北京奔驰总装二工厂看到,总装车间配备了全新的自动柔性合装线,借助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生产运营360的数字生态系统,北京奔驰可实现与梅赛德斯-奔驰其他工厂实时场景化沟通。

“我们将人、机器与生产流程紧密结合,全面采用柔性化生产模式,实现多种车型的快速自动切换与工艺匹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巍说,目前在同一生产线上,北京奔驰已能够实现轿车、SUV、电动车等多种车型的柔性化混线生产。

作为北京市汽车工业持续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升级的代表,北京奔驰不仅在智能制造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还将绿色制造的理念贯穿于工厂规划、建设和生产的全过程。近年来,企业广泛应用数字设备和绿色设施,致力于实现无纸化生产,同时还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地源热泵、风能机组等绿色能源技术,以切实行动践行其绿色发展理念。

当天,中外记者还探访了北京经开区碳中和认证企业施耐德电气北京工厂,现场参观创新中心展厅、精益数字化系统等。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此次冬奥赛事场馆中,就采用了很多施耐德电气智能化的软硬件产品,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施耐德(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嵩表示,“这次北京冬奥场馆的电力设施部署中,施耐德电气不仅提供了保障电力安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绿色产品,比如利用干燥空气替代传统六氟化硫的绿色环保气体中压设备,为绿色冬奥助力。”

在当天采访提问环节,不管是在北京奔驰还是在施耐德电气,外媒均对这两家企业的电动转型相关话题显示出浓厚兴趣,纷纷就此提问。

以下为问答实录:

纽约时报:奔驰发动机二期工厂什么时候投入运营?是否有计划进行电动车电池生产?

答:二期工厂正在有序推进,估计再过两年就能投入运营。奔驰制定了向电动车转型的计划,未来几年,我们将不断加大电动车的比例。目前,还没有打算进军电动车配件市场,但以后也许有计划。

西班牙电视台:能否介绍一下有多少比例的奔驰汽车是在中国生产的?有多大比例的奔驰汽车是在德国生产的?未来的电动转型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答:具体量化的指标,我们没有办法提供,涉及到商业机密。但我可以告诉所有记者的是,无论汽车是在德国生产的还是在中国生产的,它们的质量是一致的。我们奔驰有全球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全球各个工厂生产的车质量都是一致的。关于未来电动转型,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初步实现碳中和。

纽约时报:中国的农历新年已过,不少企业面临“用工荒”,施耐德是否面临同样的问题?

答:施耐德没有遇到“用工荒”的问题。

西班牙电视台:施耐德工厂有没有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

答:疫情期间,北京工厂没有停工,但我们在其他地方的工厂有阶段性的因为疫情反复而临时停产。

纽约时报:全球半导体和芯片行业出现了大幅波动,不少企业面临缺芯的问题,请问施耐德是否受到了影响?另外,施耐德在未来有没有计划进军电动汽车零配件行业?

答:施耐德通过全球工厂积极调配生产,生产韧性十足,并没有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未来我们有可能会进军电动汽车零配件行业。

纽约时报:除了半导体产品外,施耐德是否有计划将其他产品也进行供应链重组,拿到东南亚国家生产?

答:全球布局、全球生产是施耐德保证生产韧性的重要前提。我们的供应链战略除关注产能之外,更关注的是上游资源,在中国我们有1000多家上游企业。我们不会说,仅仅因为东南亚生产成本更低,就把更多的生产拿到东南亚去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