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是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小副作用。

/图虫创意

7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从垂髫之年走到白发苍苍的人生旅程;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三代人接力达成美好生活的家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美好变化一点点渗透进千家万户的见证。70周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一个新起点。

如果历史的指针能向前拨动70年,那些埋藏在旧时光的记忆或许会令我们感到陌生,毕竟点滴积累起来的变化,让几代人面对截然不同的生活;那些一帧一帧闪过的画面也或许会让我们感到熟悉,毕竟,那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经历过的奋斗之路。

生活史是一个透镜,可以折射家庭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共同组成时代的洪流。站在一个历史节点审视过去,70年的生活点滴纤毫毕现,只有看清变迁,才能够明白今天何以来到今天,我们何以成为我们。

正如同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所写的那样:“我仍然眷念着布拉格那铺满鹅卵石的街道,和所有踏过这街道的灵魂。”回望70年,我们能听到亿万中国家庭走过岁月的足音,它们在温热的细节里回响,一直通向明天。

1908年,距今整整111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福特T型车开始量产。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经济型轿车,凭借低廉的售价和可靠的品质,它不仅让千千万万家庭开上了汽车,也给美国装上轮子,从此成为“车轮上的国度”。

这距离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汽车,也才过去短短的二十多年。

1915年街边的T型车。

太平洋的这一头,新生与陈旧交织激荡,1901年才被带入中国的汽车,不过是众多蜂拥而来的新事物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弹指百年,当初T型车的故事在这里上演,汽车从奢侈品变为消费品,驶入千千万万中国家庭。

回顾过往的七十年,“汽车”两个字,对不同时期的中国人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是整个国家的艰难创业阶段,汽车作为重要的工业产品,衡量着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而对普通人来说,坐汽车都算新鲜体验,买车、开车更是遥不可及。

八十年代以后,汽车从云端落入民间,逐渐从最初财富的象征,变成全体国人习以为常的代步工具。

跨进新世纪,拥有一辆私家车变得司空见惯,买车、开车、停车、养车过程中的种种困扰却渐渐凸显,汽车成了不少人烦恼的源头。

北京街头,各种交通工具穿梭如织。/zhang kaiyv

国产车与合资车、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新车与二手车……众声喧哗,车子像房子一样让人欢喜让人忧。

有人对比国外,说中国还没有诞生真正的汽车文化,有人抱怨限行、限号、限购拉低了用车体验,有人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如果从更长的历史维度来审视,这些缺憾也仅仅是飞速迈入汽车时代的必然产物。

光荣与梦想:攀上汽车这座高峰

1949年之前,汽车来到中国虽然已经半个世纪,但还是道路上的“稀有动物”。

以北京为例,作为一座古都,北京城建的现代化是很晚近的事情,即便是城中大道,也没有全部完成石板“硬化”。皇帝出行需要“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就是因为崎岖的街道走起来太颠簸,而且总有灰尘。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北京东交民巷的欢送人群。

二十世纪初,有驻北京的外交官记载,街道中间的马路至少比两边高出一米,而两侧的深沟自然成为排污渠,脏水、马粪、泥浆混杂起来,臭不可闻。

北京尚且没有几条汽车可以行驶的道路,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民国时期,城建虽渐有改观,但影视剧里人手一辆的汽车,还是只能在有限的道路上颠簸前行。

乘坐人力车,是大部分体面人的出行方式。汉学家费正清的妻妹玛丽安于1934 年来到北平,她后来回忆:“几乎看不到汽车,出行主要靠人力车。”

和骆驼祥子一样的洋车夫,鼎盛时期在北京有数万人。而在南方的上海,四十年代汽车数量仅仅超过三万。

张丰毅版的祥子和斯琴高娃版的虎妞。

汽车集合了多种工业部门,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二十世纪上半叶,动荡的社会显然不具备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后,汽车成为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座高峰。

1953年,被誉为“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成立,三年后,十二辆崭新的“解放”牌卡车驶下装配线,中国不能量产汽车的历史宣告结束。

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开出中国一汽,全厂职工夹道欢呼。/wiki

“解放”问世的第二年,一汽接到了生产轿车的任务,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条件下,一汽用一年时间造出了“东风”牌小轿车。

几个月后,为建国十周年庆典准备的“红旗”轿车也被生产出来。鉴于当时的条件,红旗轿车还不能量产,第一辆车由工人手工制造。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突破百万,但相比于庞大的国民基数,这个数字依旧太小,在很多普通人眼里,汽车依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象征,神圣而遥远。

1959年生产的红旗汽车,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上亮相。/wiki

那时候,一个1955年出生的山东少年,最羡慕的人就是同学的父亲,一位汽车司机。后来,他终于得到参军入伍的机会,坐上了心心念念的苏制嘎斯51卡车。

“想想当年为了体验一下嘎斯51的速度险些丧命的事,我心中感到当这次兵还是值了。”多年后,在一篇题为《变》的自传体小说里,依旧记录着少年的这段汽车梦想。

这篇小说的作者,叫做莫言。

驶入寻常百姓家

在万元户都稀少的1992年,北京首富李晓华用一百多万巨资买下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车牌号是“京A00001”。

几年后,日本NHK电视台的一部纪录片里,豪车爱好者李晓华面对镜头大方地展示自己崭新的宾利跑车。

二十多年后的北京街头,豪车甚至不再算是稀有。/图虫创意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和新世纪的头十年是汽车启蒙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小排量车型担当起汽车普及的重任。

最近几年,SUV风吹遍汽车圈,大空间、开阔视野成了很多国人选车的关键要素。汽车消费升级换代,当年那些“跑起来就算”的小车,已经退化为街边的共享汽车。

1986年9月,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天津一汽前身)引进“夏瑞特”两厢轿车。时任天津市领导亲自命名:“自己生产轿车,华夏得利,中国人得利,就叫夏利吧。”

从此,夏利伴随着中国消费者走过三十多个寒暑。

关于出租车的记忆里,少不了那一抹夏利红。图/Fanghong

当年的夏利何等风光,一度霸占了中国出租车的大半市场——尽管密封性差,尽管一开空调就动力不足,但是能拦下一辆夏利出租车,还是比一辆奥拓有面子得多。

1996年,国内出租车有八成以上是夏利,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还保持在三分之一。2005年底,夏利成为国内第一个销量突破20万的轿车企业。那时候,在全国大小城市的街头望去,都是一片红海。

夏利之前的出租车主力车型,是同样由天津引进的日本面包车大发,曾登出著名广告“要发家,买大发”。但和夏利不同,对于这个名字,中国人不大买账,人们还是更喜欢叫它“面的”。

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品里,冯巩饰演的面的司机和牛振华饰演的皇冠司机,虽然同为出租司机,但是互相拆台。

尽管后者说得天花乱坠:皇冠是进口高级轿车,日本丰田的子品牌,配置高端,但冯巩一句话就可以将其秒杀:

“面的便宜啊!”

当年北京路上的出租车。

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别说买车,打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要知道出租车“招手即停”这种今天看来的小事,在当年都算是难得的创新。

1978年春天,广州市成立全国第一家合资出租车公司,并学习香港,首次引进随叫随停的全新服务模式,一时风靡全国,并被国内其他城市竞相模仿。

十年之后,1988年,“全国首创‘扬手即停、昼夜服务’”入选广州改革开放10年十大成就。

随着汽车普及,一套汽车社会学也渐渐形成。

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开上了桑塔纳,更富裕的一拨坐上了捷达王、皇冠。而寻常百姓呢?也可以沿着大发、夏利、奇瑞QQ的顺序逐步升级换代,过上有车生活。

法国车浪漫,美国车狂野,日本车到底是不是铁皮薄?德国车究竟算不算安全性高?

在永不休止的争执和比较里,中国马路上的车渐渐多起来。九十年代,中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五百万,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翻了几番,达到两亿。

驾校、4S店、车管所、停车场……汽车和住房、教育、饮食一样,占据了日常话题。

造车之路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汽车工业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的光辉之路。而市场放开之后,面对进口车、合资车的竞争,国产自主品牌开始自己的新征程。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换技术”是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国际大牌车厂纷纷来华投资建厂,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长安铃木等等带着“复姓”的汽车跑遍大街小巷。

国外的品牌和技术,在国内生产和销售,普通消费者怎么分得清楚,它们算哪国车呢?

近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放出一条MV,葛优饰演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合资车大卖的同时,传统的自主品牌,如夏利、红旗等却纷纷遇冷,这种情况下,民营车企在夹缝中崛起。

所谓“吃得苦中苦,才能开路虎;少壮不努力,长大开夏利”,国产车低端的形象由来已久,但就是被人看不上的夏利,在当时也有人仿造,仿造者的名字叫做吉利。

“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这句著名的狂言来自浙江人李书福。

李书福生在台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给生产队放牛,一个暑假能攒6到10元钱,后来,李书福从高中毕业,用家里给的钱买了台相机,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逢人就问要不要照相。

这段经历,就是若干年后柳传志所感慨的“在乡下到处给人照相”。

多年以后,李书福站在吉利大楼前,说不定会想起从前给人照相的那个下午。/wiki

攒下第一桶金后,李书福开了一家照相馆。他请人在照相馆的背景板上画下几辆世界名车,这也许是他头一次表露自己的汽车梦。

此后的创业经历一波三折,从废液提银,到生产冰箱配件,再到摩托车制造。

很少有人知道,九十年代初,李书福还到遍地黄金的海南试了试运气,但在随后到来的房地产泡沫中赔掉几千万,甚至连回去的路费都成了问题。

很多年后,这位面相温和的浙商还是对着记者连声说:“这一段就不要讲了嘛。”

李书福是爱做梦的人,摩托车做得有模有样之后,他开始着手实现造车梦。但当时的民营企业造车谈何容易?仅是一纸批文就无法解决,屡屡申请,吉利都得不到造车许可。

2005年,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广场上停着一排小排量经典车型奥拓。/ 图虫创意

1999年,有领导视察吉利,李书福说了句颇有点悲情的话:“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们一个失败的机会。”

仅仅获得准生证还不够,吉利毫无技术储备,只能从模仿开始,而模仿对象,就是风靡大江南北的国民车夏利。

不过对于当时的吉利,能打出去的牌,恐怕只有低价了,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下线,价格只有夏利汽车的一半多一点。

2010年3月,瑞典的那个初春下午,李书福坐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仪式上,一眼望去,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多年前走街串巷拍照的自己。

当然,自主造车的故事不全是以圆满收场,比如你还记得“为梦想而窒息”的贾跃亭吗?传统民营车企如力帆、奇瑞的境况喜忧参半,新造车势力如蔚来、小鹏、游侠现在更不能妄言成功。

2018年度世界500强,上榜的国内车企一共六家,吉利是唯一一家民营车企。根据相关统计,在上汽2017年近七百万全球销量中,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品牌就贡献了620万辆。

今天司空见惯的汽车长龙,曾经是人们心中描摹无数遍的蓝图。/图虫创意

不久前,在汽车市场整体遇冷的大背景下,吉利下调了今年的销售目标。新能源车转型缓慢,会不会成为这家民营车企领头羊下一阶段的最大挑战?一切还有待市场给出答案。

国产车走到今天,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与合资车、进口车之间的价格天花板可以一次次冲击,老百姓心目中的印象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

任重道远四个字,对国产车来说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汽车隐忧:买车开车,本不该这么复杂

“我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以前我挤公交的时候,别人骑自行车,我刚骑自行车,人家又改骑摩托了,我刚骑摩托,人家又开汽车了,我刚开上汽车,又赶上世界无车日,我还得坐公交。”

春晚上的一句调侃,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之余,也点出了国人多年来买车用车的种种无奈。

现在有谁还记得,当年那些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政策?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汽车消费指导手册》,全国有28个城市限制微型轿车。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为八十多个。

谁知道风水轮流转,到了今天,被歧视的对象变成了大排量燃油车。最近,海南为禁止燃油车划出了时间表:2030年,海南岛内不再出售燃油汽车。

这一消息着实让其他省份还没开上新能源汽车的车主捏了把汗,而随着补贴额度起起落落,人们对电动汽车的态度也跟着反反复复。

有关限行、限购、限号的烦恼不必多说,大家都有体会,事实上,从买车、上牌到出行、停车,车主的糟心事一样也少不了。

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几个月前,西安女车主爬上4s店的奔驰车维权,一段视频引爆了全国网友长期以来对汽车销售中种种猫腻的不满。

终于把车开上了路,一路顺风四个字虽短,实现起来却着实不易。

湘黔两省交界,铜仁大兴收费站和凤凰西收费站遥遥相对,一个号称贵州东大门,一个写着“湖南欢迎你”,两座收费站只相隔五百米。

当地居民反映,每到节假日高峰期,这两座收费站前总会堵车,有时候这短短的五百米都装不下长长的车流。

这是2016年《工人日报》的一则报道,好在到了今年年底,随着高速省界收费站取消,类似的情形终于将一去不返了,但大小城市每天早晚高峰令人崩溃的拥堵,何时能结束呢?

至于停车,找车位考验车主的眼力,抢车位考验车主的手速,买车位考验车主的财力,有这功夫,遇到急事该选择开车还是打车呢?

还有更极端的案例。最近一周,杭州一位车主“堵车”视频刷爆网络——一辆车把另一辆车严严实实堵在车位里,并立下战书“谁先挪走谁就是孙子”!原因是后者占了前者的车位,并迟迟不来挪车。

最近一年国内汽车市场疲软,国人购车欲望降低,与上面这些痛点未尝没有关系。

买车开车,本不该这么复杂,汽车带给我们的,原本应当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

当然,如果将这些烦恼放在更大的背景下看,也不过是七十年中国汽车发展历程中的小小杂音。

2018年1月18日,北京通惠河河畔,一辆价值百万的劳斯莱斯被人闲置街头,落满尘埃。/图虫创意

相信随着市场更规范、城市建设更加完善、购车心态更趋成熟,这些痛点也会逐步解决。

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十年来,汽车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刷新了中国人的出行模式和出行半径,四通八达的路网覆盖之处,它将我们的生活空间无限延展。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通向更自由、更便捷、更广阔的生活,这永远是我们发明汽车、制造汽车、驾驶汽车的初衷。

部分参考资料:胡小兵,《民国时期北京人力车夫生活研究(1912—1937)》,河北大学,2017.6王煦,《1929年北平人力车夫捣毁有轨电车事件》,文史天地,2014.4王娟,《小议清末民初北京社会的贫困问题》,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10姜鸣,《秋风宝剑孤臣泪》,三联书店,2015.3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19)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国家信息中心杜金玲、郭凯、李金锦,2014年11月《汽车纵横》(总第44期)李洪文,《李书福:中国汽车人的梦想》,台海出版社,2016.7

✎作者 | 曹吉利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