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勘探案为主线的《长安十二时辰》有两个不同的勘探要素。一个是掌握海量数据的& amp# 039;长安第一情报局& amp# 039;是静安公司和《长安舆图》。

《长安舆图》,即长安城地图,相当于“长安一百零八坊的平面GPS”。有熟读原著的网友曾点评,“《长安十二时辰》,又名‘一张舆图引发的浩劫’”,就展示了《长安舆图》在剧中的重要地位。在剧集的探案过程中,人物每个时辰的走向都能在长安舆图清晰看见。

现代的我们看地图很方便,甚至还有定位导航系统,但是古人可不行,一张地图(舆图)价值连城,民间私藏舆图更是死罪,因为拿到了这个,谁就完全占据了有利地位。靖安司不仅有舆图,还有长安城的坊市模型。坐在屋子里,听着手下来报,如“林相”又在平康坊做什么,那么只要看一眼平康坊的模型,随即能还原出事情的大概。

不过,中国古长安城有无《长安舆图》这样精细的平面图传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直到民国时期,在西安出土了宋碑《长安图》,我们才可以一睹古长安的风貌。《长安图》是中国现存碑刻最早、幅面最大、范围最广、注记最多的古都平面图;此外,它还是汉、隋、唐三代都市融于一幅的巨型石刻图。堪为古都图中精品。

可惜,由于历史原因,《长安图》未能完整保存下来,仅留有残片拓本21块。原碑仅有一块在西安碑林展陈。

《长安图》概述

作为一幅古都图,《长安图》不但同时包含三代都城,且范围很广,北临渭河,南抵终南山,西靠秦阿房宫,东到夹城。将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16公里内的全部地理要素全部反映出来。图上内容丰富、符号多样、注记齐备(近千处)、比例准确,在世界都市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吕氏《长安图》已残缺不全,但所幸还能让今人睹其概貌,因此该残图所反映的隋唐长安城的基本信息在现存所有古代所绘长安图中是可信度最高的。

隋唐朝时期,长安城人口不下百万之众,坊市内部,除固定在籍人口外,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坊内居民成分、居住分布情况都十分复杂,按前人为其总结的就是“东贵西富”、“南虚北实”。

而当时的长安城,在继承北魏洛阳城的里坊布局形制的基础上,由宫城、呈城及外郭城构成。宫城太极殿为中,处于全城北部正中;宫城南门就是皇城,集中分布中央六部衙署;皇城之外即是广阔的里坊居住区,共计108坊(实为110坊)。连白居易都曾感叹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如果以中轴御街朱雀门--明德门大街为界,可分为街东、街西。里坊平面呈现为方形或横长方形,其中皇城南门金光门--春明门大街以北四排里坊面积比较大些,南九排里坊大小则区别不大。大唐长安城空前的严整布局,是坊市制度模式发展的顶峰。

街东55坊为长安县管理,这里均为贵族官宦的居住地以及行政部门所在地。如杨国忠住在宜阳坊,而亲仁坊则住有郭子仪,至于安仁坊“皆是亲王外家,甲第并列,京城美之”(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如果以皇城为界,可把街东分南、北两部。街东的北部,主要居住的是王公贵族官宦之家,主要还是因为工作需要。《唐会要》载“近北诸坊,便于朝谒,百官第宅,布列其中,其间杂以居民。”而紧靠兴庆宫的永嘉、安兴、胜业等坊“自武德、贞观之后,公卿王主居之”(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如李纲住在永嘉坊,宋璟住在安兴坊,姚文崇住在兴宁坊,陆敦信住在大宁坊,邸第相望,美轮美奂,环绕在皇宫周围。而内侍省各官员,基本居住于大明宫旁边的光宅、来庭、永昌、翊善等坊,“翊善、来庭皆逼近东内,故多阉人居之”(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如高力士住在翊善坊,李德义、李敬实等住在永昌坊。街东的南部,很少人住。《唐两京城坊考》记“自威远军安善坊向南三坊,俗称围外地,至闲僻。”

街西53坊则归万年县直辖。这里是庶民居住区,多是平民、商人、手工业者。因为唐律规定:民、商分居,所以工商业者被集中安置在东、西两市里,因此东、西两市既是工商业者的住所,又是其经营场地。不过,到了中晚唐,随着坊市制度执行不严格,很多富商大贾己移居到坊内。普通官吏、庶民一般住在延平门---延兴门街相邻的坊里,因为这里和贵族官宦的住所近,日常生活和购物也方便。蕃人(来唐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士)居住区处于金光门、酒渠附近和西市附近诸坊。这里还有很多豪门贵族的宅园,这是因为街东居住面积毕竟有限,豪门贵族们很难扩建自己的宅院,就干脆在这里修建了。如通轨坊有李展的大安园、宣义坊有燕国公张说的别宅以及安禄山的池亭等。

《长安图》的绘制

对于《长安图》的情况,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记载:“长安图,元丰三年(1080年)正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公大防,命户曹刘景阳按视,邠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其法以隋都城大明宫,并以二寸折地一里。城外取容不用折法,大率以旧图及韦述《两京记》为本,参以诸书及遗迹,考定太极、大明、兴庆三宫,不能尽容诸殿,又为别图。”而吕大防《长安图》碑文题记:“元丰三年五月五日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汲郡吕大防题,京兆府户曹参军刘景阳按视,郑州观察推官吕大临检定,邠州观察支使石苍舒书,工张佑画,李甫安、师民、武德诚镌。”可见,《长安图》的作者是吕大防,完成与宋元丰三年(1080年)。

制图之人。吕大防(1027年--1097年),字微仲,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中进士。之后,调冯翎主簿,永寿令。据《宋史·吕大防传》载:“大防进士及第,调冯诩主簿、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

嘉祐六年(1061年),三十五岁的吕大防才被迁著作佐郎、派往知青城县。在民生方面,《宋史》载:“故时,圭田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命一路悉输租于官概给之。”

宋英宗时,吕大防被任命为太常博士。治平二年(1065年)六月三日,又被亲选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神宗时期,曾知永兴军。哲宗继位后,吕大防被召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元祐元年(1086年)末,吕大防被任命为尚书右丞,进中书侍郎。元祐三年(1089年),吕大防被提升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亲政后,因党派纷争,吕大防遭到贬黜,直到绍圣初才落职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分司南京,郢州居住。绍圣四年(1097年),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在谪往途中,到虔州信丰县时,因年事已高又劳碌奔波,加上条件恶劣,吕大防积劳成疾而亡,终年七十一岁。

制图目的。《长安图》绘刻完成时,距离唐长安城被毁已经176年了,为何还要绘制这样一幅地图呢?我们在吕图题记上略知一二:“予因考证长安故图,爱其制度之密,而勇于敢为,且伤唐人冒袭,史氏没其实,聊记于后”,可知,吕大防的《长安图》直接依据长安故图,并在重新考察了三大宫殿后制作成图。只是这里的“故图”非唐朝时期的长安图,而是隋朝的长安图。

实际上,北宋建国,长安由于不再是国都,辖区和城垣规模均缩小。据宋敏求《长安志》虽宋代京兆府的辖县比唐代几乎少了一半,但它仍然是宋时期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宋代张礼《游城南记》的长安记录也可知:北宋经济继续发展过程中,长安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也在唐末五代残破凋敝的废墟上进行了一些恢复,可见长安城在宋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当时作为“管理”长安的吕大防,为它绘制精确地图也说得通。

制图方法。为了将整座长安城的空间格局以及周边自然形态,吕大防采用“内折外容”之法来绘制。这样一来,不仅巧妙将人工的城市与自然的山水结合得天衣无缝,清晰地反映出城市与自然的联系,还反映出隋初规划师宇文恺设计大兴(长安)城时最初的思想。

我们可以根据《长安图》上的题记中来推算出比例关系,如“隋都城大明宫,并以二寸折地一里”,就是说主体采用“计里开方”绘制,此法按照阎平,孙果清等在《中华古地图集珍》所说明,就是“计里画方的数学基础与以形象符号和抽象符号相配合表示地图内容的绘制方法,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地图制图法”。宋元时期的一寸,相当于如今的3.12cm,一尺相当于29.5cm,一里相当于531m。如此一来,通过计算,我们就可以推算出图中“隋都城和大明宫”的比例尺约为1∶9000。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长安这座名动天下的城池,终究是令人忘不了的。尽管那些关于长安的时光早已逝去,但长安的背影却从未走远。

为了让世人一睹长安的“容颜”,201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次公布了历经数年首次补绘完整的这幅《长安图》,唐长安城及城外的山水格局由此得以全貌显现。

实际上,《长安图》的刻绘,凝聚了先辈们的勤劳与智慧,是世界地图学历史宝库中的一件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