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汽车销量数据公开,长安品牌轿车可以说刮起了冷风。5月销量为68190辆,同比下降3.1%,比吉利少5.5万辆。

更关键的是,它跌出了销量榜前十位,1-5月更是下滑12.6%。

而旗下车型,除了CS35还能上万辆外,其他车型都下跌明显,功勋车型CS75、逸动等车型也都跌落神坛。曾经一路高歌拔得自主品牌首把交椅的长安汽车,终于为其质量问题而埋单,而其经历也更值得后来者引以为鉴。

昔日的长安汽车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可谓是爆款频出,似乎谁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而更早洞悉市场脉络者,就更能因某一款车型而成就自己。

长安就是这样一个品牌,作为最早一家洞悉SUV发展潜力的自主品牌,借助SUV的东风一路高涨,CS15、CS35、CS55、CS75、CS95,外加逸动都取得令人不错的成绩。每年都以超过两位数的增幅高速增长,甚至在2016年增幅达到22.6%,跨过115万辆大关,并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产品一好卖,众人齐夸众口铄金,在那个时候,长安品牌乘用车俨然就是“自主标杆”的代名词一般。无论是打造外形设计的海外工厂,还是产品、技术等,一时风头无二。

然而,市场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当销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真正考验车企质控的时间节点便会到来,是骡子是马,产品的品质问题就开始暴露无疑。

01:产品质量差 成也CS75败也CS75

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上,长安CS75乘着SUV高亢的步伐而来,酷似路虎的外观造型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外加RAV4的一些元素,对当时的消费喜好来说,是一种迎合与讨好,不过结果却是市场很埋单。

在推出1.8T和2.0L之后,再加推1.5T,价格下探,一时间将CS75风头无二,以月销2.5万辆的成绩傲视群雄,成为自主品牌紧凑型SUV的翘楚与标杆。

其中,配备了TGDI技术的1.5T的发动机更是被大吹大擂,当时甚至媲美奥迪、宝马的发动机技术,美文的描述更是“当博格华纳涡轮增压和缸内直喷相遇而且开始激情舞蹈,这便是1.5T发动机迸发出的活力,它的喷射压力是普通喷油系统的50倍,就是要充分利用每一滴燃油。”

然而,先天的不足是注定的。首先模仿的外观设计,只是迎合当下的潮流,很难成为经典,在审美变得疲劳之后,不受追捧或者出局也是早晚的事。

CS75是逆向或借鉴于一汽丰田RAV4,它能最快的提升自主品牌整车质,但由于设计的不成熟,外加用料的偷工减料,自然为后续质量频出的问题埋下祸根。于是生锈、1.5T发动机设计缺陷等投诉也就层出不穷。

在车质网的近一年的投诉统计中,长安CS75高居榜首,主要问题就是发动机的问题,如机油增多、排气故障、召回方案等不合理等,其次还有变速箱离合器、制动系统等各种问题。

而且除了长安CS75外,长安旗下的主销车型的投诉比例都不低,比如车身生锈问题,逸动、CS75、CS35、奔奔MINI、悦翔V3等投诉案例有很多。

02:价格混乱 车型定位不准确

正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后,车型的突然失宠,显然让长安品牌乘用车始料未及,走过2016年的115万辆,2017年理应按照更高的目标挺进的。

2017年,在经过几轮下滑后,为了赢回市场,2017年5月长安品牌乘用车“断臂求生”,对旗下车型大降价,CS75跌破8万元价格区间,这给当初那些老车主们当头一棒,二手车残值一下子就蒸发了几万元。

可是,随着CS75的价格下探,长安品牌乘用车开始面临全系车型的品牌定位定价问题。长安CS55在曝光初期,由于高配置被广泛看好,可是价格最后定在8.39万-13.29万元,比CS75还高。一辆搭载没有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阉割版的1.5T发动机,空间又比CS75小一号的CS55,定价比CS75还高,真真是让消费者凌乱。

其实仔细观察长安旗下的车型,可谓是全产品线布局,轿车、SUV、MPV车型不少,但是价格区间划分并不明显。比如SUV车型的CS75/55/35/15乃至CX70,价格都重叠在一起。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相互打架的感觉。可是,打群架还要打得更凶,欧尚品牌独立,又将推出更多SUV车型,真是好混乱。

不过这样折腾下,2017年长安品牌乘用车还是取得106.3万辆的成绩,但是所有的筹码都在2017年用完,2018年面对广汽传祺、上汽荣威的崛起,外加韩系车的回归,长安品牌乘用车将面对更严峻的现实。

03:原创设计——立命之本

如今自主品牌如广汽传祺、上汽荣威、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外观设计上都有了质的提升,也有了自己的外形设计DNA和辨识度,但是长安品牌乘用车,却依然还在走“抄袭”的老路子。

且不说CS75有路虎和RAV4的影子,号称最美国产车睿骋CC形似雷克萨斯,就连比传祺GS8还大一号的CS95,就有抄袭痕迹,前脸像路虎、车身轮廓还是车窗的设计和福特探险者十分相像,就连内饰也类似皇冠。尽管痕迹没有那么明显,但这样综合一来,长安CS95无论是辨识度还是特色,都几乎很“路人脸”。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做工也是不够精致。诞生在北京生产线的CS95,生产线老旧,自动化程度非常低,完全比不上国内的一流生产线,譬如传祺工厂和哈弗徐水工厂,还有吉利的春晓工厂等。

其实从长安所宣传的研发实力来看,长安汽车已经形成了全球研发格局,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硅谷建立起了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协同研发体系,品牌研发和技术实力比肩合资品牌。每年也有将营业总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上,差不多近百亿元的资金,但结果却令人失望。

写在最后

下一个长安是谁?

看到现在的长安品牌乘用车,你就会看到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缩影,走过抄袭的野蛮生长之路,在过快增速过程中,没有对质量严格把关,最终会被消费者舍弃。

为了抓住消费者,完成销量指标却不提升产品,妄图通过降价这一最直接的手段,造成了一系列的产品定位的混乱,而不思进取的原创设计,更让人怒其不争。

长安品牌乘用车所经历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快速增长的吉利、广汽、上汽等品牌同样会有,如果产品质量不再把控得更严格,只是一味追求高增速,增长不超过三年,爬得越高会跌的越惨。长安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它们。

还是那句话,在充分竞争之下,谁都有机会获得通过营销赢得眼球,但最终得以长期发展,还是品质、品质、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