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2015年对外发布电动车MED平台已近7年,2015年国内主流电动车型是北汽新能源的EV系列。当时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以电气化平台为基础制造的车型。而且,电气化平台也是模糊的词汇。(威廉莎士比亚、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电气化平台)

不过你要说大众集团高瞻远瞩吧,事实上大众的ID系列又并未捷足先登,甚至在国内很多新势力品牌的车型开始走量后,大众才把ID系列带到国内市场。当一众新势力渴望重新洗牌之时,传统大厂正式加入了战斗,故事也变得有意思了。今天的主角上汽大众ID.3,也是扉旅汽车小编近期很想体验的一台车,原因有2:一个是ID.3是小编觉得目前ID家族卖相最好的一台车(下面会讲原因),另一个是自己也动心,如果体验不错可能就下单了。那么结果怎么样呢?最后告诉大家。

#目前ID家族最值得买的一台车(个人观点)

ID.3在欧洲市场销量长居前三,多数时是第一。这与不同地区的用车场景和用户偏好有直接关系,毕竟自始至终,两厢车都是欧洲市场的硬通货,燃油车是,新能源车也不例外。结合上国内用车场景和用户偏好来看,ID.3卖的不如ID.4,或者说ID.3卖不过三厢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多数国人以大为美的传统观念摆在那。

回复小标题,结合定位,目前ID.3的对标竞品真不多,但ID.4以及ID.6的竞品可就太多了,自主品牌、新势力品牌乃至于老对手丰田、本田,基本上都想要在20-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扎根。在燃油车市场,大众在国内打下的基础没啥品牌能撼动,但当燃油车情怀逐渐消失,新能源这条全新的跑道也是全新的开始,就卖相来说,ID.4和6还不到说脱颖而出的标准,积累用户的主要方式还是百年燃油车历史积淀下来的底盘质感,虽然技术底蕴这一块不是一个新诞生没几年的品牌能够短时间拿到手的,但论炫技和营销能力,很多新品牌的车型都成为了黑马。综上,进入新能源跑道,一切不能说重新开始,但新老品牌之间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被缩小了很多。

ID.3,全系14.9888-18.2288万元,四舍五入就是15-18万元。你会发现能找出来的直接竞品还真没啥,或者说是都有些牵强。合资的现在没有,自主的按照尺寸和定位来看,比亚迪海豚、欧拉好猫,也就是它俩了,大体上来看都属于是比较有个性的两厢电动车,而且和ID.3的潜在用户画像很接近,要是这样比的话,那ID.3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短板”了,就是价格比不过。没试过这台车之前,我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但试过之后,我发现了ID.3能在欧洲市场一众两厢电动车中卖的最好的原因。就好像是高尔夫一样,卖的价格和速腾差不多,乍一看没啥性价比,但却是大众投入心血非常多的一台车。

#开起来:噱头少,有乐趣多质感也不错

提到电动车,与驾驶乐趣挂钩的自然有犀利的加速,但这台ID.3并不能在这方面给你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换句话说这并不是这台小车刻意去注重的点。57.3kWh的三元锂电池、单电机的总功率为125kW,峰值扭矩310N·m,我们用手机测了一下它的百公里加速,最好的一次成绩是8.1秒,和1.4T的高尔夫差不多,所以老实说,你不用对它的动力表现抱有太大期待,但在城市里开,它的动力储备却能让你开着的非常爽。

0-60km/h的加速表现可以用迅猛来形容了,0-100km/h的加速成绩主要也是因为后半段占用更多时间,所以城市通勤这种工况下,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台电动GTI(感性层面),动力表现以及响应速度都非常干脆,电动车先天的线性优势,不会让驾驶员感到一丝不悦,各个速域都是非常平顺。比起很多品牌的电动车,ID.3的加速踏板表现的更跟脚,能够很好的感知到驾驶员的意图,“给就有,松就停”。很多朋友可能不理解我这么说的意思,举个例子,燃油车加速要靠变速箱完成换挡动作,难免有顿挫等衔接问题,电动车则不需要考虑这一点,本应很平顺,但很多电动车动力输出的调校却不太理想,也会出现轻踩踏板加速慢、没劲儿,稍微深踩又蹿出去的感觉。ID.3不会,这就是跟脚的感觉。

ID.3提供多种驾驶模式,但不同模式下的反馈区别并不大,ECO模式下加速同样轻快,运动模式下和舒适模式差不多,就是动能回收力度更明显,B挡的动能回收最强,也可以看作是“单踏板”模式,不过ID.3的B挡还不足以让驾驶员彻底解放右脚的左右移动,动能回收力度不算很强,到不了“松油门就刹车”的地步,市区通勤代步使用的情况下,还是别吝啬踩制动踏板。

重头戏来了,ID.3是时下比较难得的采用后驱方式的电动车,理论上来说,可玩性绝对比高尔夫要高。换句话说,高尔夫做不到的漂移, ID.3可以小玩起来。重点是ID.3的轮胎宽度只有215mm,而尺寸却达到了20寸,典型的又大又窄,如果你想尝试让ID.3的后轮打滑,找一片空旷无人的场地,带着一定方向将加速踏板踩到底,车尾就能滑动起来。小编简单比划了一下,滑起来不难,但真想要在滑动中很好的控制车辆方向,或者说保持一段漂移姿态,那真心不容易,车比较重,而且重心比较高,又没有LSD加持,心里感觉有点悬。但话说回来,ID.3也不是为了让你去漂移的,后驱的形式,也只是关于更多驾驶乐趣的加分项。

这里说下轮胎,我们拿到的这台顶配车型,轮胎尺寸是215/45 R20,是很冷门的型号,生产这个型号的轮胎品牌本来就少,再加上ID.3国内的保有量还称不上多,所以要想换胎,大概率就要去4S店了,小编了解到的米其林PS4S一条胎要2300元左右,预计4S店更换原车轮胎,价格大概也得2000多,绝对不便宜。

ID.3的行驶品质,老实说有些部分是不如高尔夫的,比如说对噪音的抑制,高速行驶时会觉得车内的安静成度没有高尔夫做的出色,但来自底盘方面的反馈,我觉得很接近,或者说差不多。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和高尔夫一样的感觉,充满韧性。悬架初段较为硬朗,路感挺清晰,中段又能化解掉一些比较大的颠簸,通过减速带,车内绝对不会觉得过于颠簸,这是区别于同价位内绝大多数新能源车的一点。另外,“德国车跑高速稳”这个老传统,在ID.3上也有体现,尽管时速在120km/h风噪和路噪都不小,但底盘方面的反馈依旧显得很扎实,不会提醒驾驶员“车已经发飘了,减速吧”。

ID.3和之前试过的ID.4,在转向方面都给我带来了巨深刻的印象,接近于不可思议的转弯半径,能让它们在普通车根本无法一把掉头的环境下,从容的一把转过来,如果你第一次开,一定吓你一跳,尤其是ID.4。而ID.3的最小转弯半径时5.05米,你会发现轮胎的角度能转的非常大!行驶方面做个小总结,ID.3的整体性非常好,虽然它不能带来上头的体感加速,但不上高速的情况下,它也能当作一个小钢炮来开了,灵活性比高尔夫还棒,市区穿梭通勤让驾驶员的极为轻松。整体行驶品质比海豚、好猫这样的车型更出色,尤其是底盘感受。不过ID.3的坐姿比高尔夫高了不少,介于一般轿车和SUV之间,坐姿和运动不太搭边儿。

#看起来:说它不好看的年轻人很少吧

如今的车型设计百花齐放,普遍都还不错,但LOW的也大有人在。ID.3的设计,总结起来的话,应该是很少有年轻人觉得不好看吧。可能在燃油车时代,你可以说大众太保守,但来到新能源时代,那你就是冤枉它了。

还是那句话,审美这东西没有个标准答案,所以对于ID.3的设计,小编也没必要再面面俱到的去给大家找形容词,几个数据给到大家。ID.3的轴距是2765mm,比高尔夫长了134mm,比速腾长了34m,数字大家听了可能没啥直观感受,这么说吧,超过100m,也就是10厘米,就等同于是越了一个级别。

再看高度,ID.3的高度来到了1568mm,比高尔夫高了97mm,此前的高尔夫·嘉旅的高度是1574mm,基于尺寸来看,ID.3可真不像是一个欧洲人眼中的紧凑两厢车,反倒是有种跨界车的感觉。但是利用设计,又营造出了一种很紧凑的感觉,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它非常有特点。

不信你看,高尔夫的后尾门开启的高度可没这么高,但也不用有疑虑,图中的体验者身高176cm,身材娇小一些的小姐姐,关门也不费劲。

#用起来:长轴距真香

ID.3的内装相比之下没外观那么大胆,总体很清爽。车机系统和方向盘的样式以及细节之处的操作方式,依旧很有熟悉感。物理按键少了很多,而且仅有能看到的像是按键的地方,都变成了触控形式,电子换挡杆放在了方向盘的右侧后方,和宝马i3很像。

虽然保留了一键启动按键,但实际上要是揣在兜里,上车后踩下制动踏板,车辆即可通电,往前走就向前转挡杆,倒车就向后转,停好车按一下P挡,没有学习成本,开过两次就很顺手了。

座椅出人意料地变软了,这是我没想到的,以往一些大众的燃油车,座椅填充都稍稍偏硬,ID.3则优化了这一点,前排座椅坐起来很舒服,包裹够、质地软,高配车型有座椅加热,但副驾驶依旧是手动调节的方式,这都2022年了,没必要这样了吧。

看空间!体验者身高176cm,坐在ID.3的后排,无论是头还腿,空间余量都很充裕,上一次在一台两厢车型上见到这样的表现,还是在日系车型上。所以说,ID.3是一台怎么看都不显大,但实际上不用去担心空间的车型。当然了,坐姿也快赶上一些小型SUV了,后排区域的视野也不错。

后备箱容积表现和高尔夫差不多,放大件行李就得放倒第二排座椅了,日常使用是挑不出啥问题的。但后备箱没有预留电源,后来小编查了一下配置,发现低配车型有,高配没有,这有点奇怪。

#充电&Carplay:

ID.3上57.3度的电池容量,可以提供450公里的续航(CLTC),官方标定的快充时间为40分钟,但其实这只是充到80%所需的时间,ID3默认是充电到80%,当然你也可以在设置里调节成100%,那样时间大概需要1小时15分钟左右。

小编在自家的车库公共充电桩实测充电时间,的确很快,跟官标几乎无差别。充电功率可以达到73千瓦。按照2元/度电的价格(电费+管理费),充到80%大约90块钱,可以跑340公里,就按300公里算。大约1块钱可以行驶3.3公里。

按照每天出行上下班,假设来回20公里计算,一个月600多公里,那么电费大约是200元,如果是油车,按照目前这个变态的油价,怎么也得Double一下,400元的油费。

ID.3的多媒体自带Carplay功能,客观的说,大众的车机,尤其是在UI和操作上,体验感都很一般,Carplay的出现能很大程度弥补这个短板。至于音响效果嘛,只能说就是这个价位应有的样子,跟林肯等豪华品牌上的音响效果差别还是有的。

蓝牙协议握手,WIFI数据传输,ID.3的Carplay支持无线连接,连接速度比较快,但稳定性有待加强,有时候会中途断开再连接,会出现有画面没声音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小编手上带的苹果手表iwatch,可以安装ID.3(大众)的APP,实现查看剩余里程,空调和车辆位置等功能,算是一个小惊喜。

#全文总结:

先说结论,对于没有SUV意向、轿车没有情怀的朋友来说,ID.3是台推荐购买的车型。相比之下,它没有其它品牌那么多的噱头,但却是很好用乃至于回头率不错的一台车。底盘够出色,也有一定的驾趣,整体非常好开且很好上手。只是某些配置和车内的用料,还是有可优化的空间。它的主要使用场景还是城市,以北京为例,日常解决通勤需求,周末京郊转一转,它都会让驾驶员觉得很惬意,而且用车方面也不存在什么富贵病。但如果有长期高速通勤等需求,这类车型就不太适合了。最后回答下小编买不买的问题:在一台燃油车基础上,选择一台通勤车,不想买贵的原则下,年底前,20万以下如果没有让小编更心动的车型,那就去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