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们公司曾拆卸全款CS75,2018年向市场推出了新的CS75,新的CS75有增长吗?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很感兴趣,拿到了一台新的CS75,重新拆开了法医。

大家可能更关心,新CS75拆解表现如何,这里不卖关子了,直接给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在工艺细腻度方面,新CS75较前款车型有很大进步,并且在配置方面也有所升级,因此在同级产品中,新CS75的竞争力又有了不小提升。

第一节:前部防护结构

前保险杠外壳主要是为了造型需要和必要的空气动力性能,同时兼具避免行人直接接触到车辆内部防护骨架,减轻伤害的作用。

保险杠内部设置了少量灯组及雷达探头线束,采用了全包裹防护形式,防护到位。

前防撞梁为金属材质,从正面看为双帽造型,本体为闭合结构。散热器左右两侧还设置了导风罩,车辆行驶中能引导更多气流来为散热器及机舱散热。

防撞梁侧面断面造型为一个倒放的“凹”字,这样在遭遇前部撞击时,防撞梁本身就有了4道纵向支撑,和开式结构的帽型防护杠相比,假如两者钢板尺寸、强度相等,这种闭合结构就能有效提升防撞梁本体的强度,能分散和吸收更多碰撞能量,降低车辆损失,进一步保障乘员舱安全。

防护结构中的吸能盒焊接在防撞梁左右两侧,本体形式为多边形闭合筒身造型,筒身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在碰撞中能将“溃缩”控制在预先设定好的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吸收碰撞能量,并将剩余碰撞能量朝向正确的方向分散。

由上图得知,吸能盒外侧有焊接痕迹,也就是说局部为双层钢板加强,同时焊缝本身对于提高局部强度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吸能盒后方为车身纵梁,新CS75采用了两段式纵梁,由上图中我们能看到车身前纵梁前段外侧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前后两端通过“法兰盘”结构连接吸能盒和车身纵梁中段。

分段式的车身前纵梁首先有利于设定偏置碰撞的防护效果,进一步减少乘员舱变形风险,同时在售后维修方面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例如在撞击后,吸能盒溃缩,车身纵梁前段也有所溃缩,车身纵梁中段没有溃缩。

前防撞梁吸能盒可以直接更换新件,以达到近似新车的防撞效果,分段式车身纵梁前段也可以轻松的更换新件儿,这样维修质量就有了保证,并且和一体式车身纵梁变形后采用传统的抻拉加热修复方案相比,分段式车身纵梁不仅维修难易度方面占尽优势,同时维修后的防撞效果也更接近新车防撞效果。

在应对偏置碰撞方面,新CS75翼子板内部覆盖了盒式车身纵梁,同样采用了分段式结构,纵梁本体设置了减重孔,同时也能起到引导溃缩的作用,上图中纵梁后段和前段连接部位还冲压出了纵向凹槽,这对于提高后段本身的强度也有积极作用,其目的当然有为了让前段尽可能的溃缩,吸收更多碰撞能量,以减少向车身A柱传递,为乘员舱内的乘员保驾护航。

在实际交通事故案例中,车辆以中心点“撞树”可能会导致较大事故损失,严重者会导致乘员严重伤害。

这是因为防撞梁仅中心点受力的情况下,防撞梁本身可能会发生较大形变,从而“分散碰撞能量”的功用被削弱,因此,防护结构中的吸能盒、车身纵梁未能起到吸收、分散碰撞能量的最大效用。碰撞能量直接突破防撞梁,进入发动机舱,发动机后移,突破防火墙,挤压驾驶舱空间,导致车内乘员严重伤害,这种案例屡见不鲜。

新CS75在应对此类碰撞时,还多了一道防护屏障,就是前悬中的复合全框前副车架。

如上图所示,前副车架前端设置了大型横梁,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连接了两道大型纵梁,当遭遇到前部“柱状物体”撞击时,前防撞梁、水箱底部托架、前副车架前端横梁都会承受撞击,其中防撞梁将部分碰撞能量向吸能盒分散,前副车架前部的横梁则会将碰撞能量向左右两侧纵梁分散和传递,将碰撞能量引导向车身下部骨架传递。

在遭遇同等碰撞能量的柱状物体撞击时,有前副车架前端横梁和没有该结构的事故损失确实有所差别,即便是一分一毫的差别,对于车内乘员生命财产安全来说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段落小结:

新CS75发动机舱下部设置了复合式全框前副车架,无疑这对于保护“乘员舱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复合式全框前副车架还有利于提升前舱的刚度和抗扭度,对于车辆操控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然,新CS75前防护结构并非完美,例如并未设置常见的“泡沫塑料缓冲层”,在行人保护方面,新CS75前部防护结构仍有提升空间。

第二节:后部防护结构

新CS75后部防护结构包括后保险杠、防撞梁和安装支架、车身后部纵梁。

后防撞梁为金属材质,开式结构,杠身冲压出多级帽型结构有效提升杠身强度,有利于分散后部碰撞能量。

后防撞梁杠身侧断面为帽型,左右两侧焊接了安装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白车身后部。

安装支架同为金属材质,整体为四边形筒身形式,纵向长度尺寸较短,筒身四周冲压出纵向凹槽,提高强度,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碰撞能量。

段落小结:

如上图所示,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后纵梁末端,遭遇后部撞击时,碰撞能量同样会被引导分散至车身后部纵梁,这同样是为了保护“乘员舱安全”设计的。

第三节:车门防护结构

新CS75车门防护结构和前款车型相同,其特点为拼接式车门、止震贴、管型防撞梁和帽型加强筋。

前车门内部下方斜置管型防撞梁,中部设置了帽型加强筋,同时车门外壳钢板内侧还黏贴了止震贴。

车门腔体内部采用了塑料衬布密封。

车门内衬板设置了大面积白色原生材料的吸音棉。

后门同样为拼接形式,车门内侧设置了止震贴,下置管型防撞梁。

段落小结:

管型梁配合帽型加强筋是目前主流的车门防护形式之一,这也是日韩系车型经常使用的车门防护形式。

止震贴配合帽型加强筋目的是为了提高车门外壳钢板强度,避免行驶中的振动导致钢板震颤诱发噪音等。

近年来,在车内NVH设施方面,国产汽车做的越来越好,例如车门内衬板设置的白色原生材料吸音棉,其实在A柱C柱等部位,同样设置了很多原生材料吸音降噪设施。

第四节:地板防护

新CS75地板覆盖层采用了全覆式毛毡,毛毡下方设置了防潮层,其填充材料为复合棉。

取下地板全覆式毛毡之后,车身底板黏贴了大面积止震贴,提高局部钢板强度,同时对于整车NVH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积极作用。

所谓笼形车型,自然要有骨架,新CS75在车身B柱、C柱区域设置了多道横向加强结构,配合中央排气管通道的造型,进一步提升笼形车身的刚度和抗扭度。

段落小结:

车身骨架是保护车内乘员的主要组件,新CS75车身底板内部设置的横向加强结构在遭遇侧面撞击时,也有利于分散碰撞能量,减少乘员舱变形程度,降低车内乘员伤害。

第五节:线路防护

线路安全是整车安全中的重要部分,在整车线路中,发动机舱线路防护至关重要,因为发动机舱是整车线路中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的部分。

新CS75发动机舱线路采用了全防护形式,主要防护手段有波纹管、隔热材料等,目视无裸露线束,即便是发动机舱前分支线束都采用了全包裹形式进行防护。

相对于发动机舱线路而言,乘员舱线路的工作环境要好很多,新CS75在仪表台线路和驾驶舱线路防护方面做的不错,主要防护手段有波纹管、防割绒布、胶布缠裹等形式。

第六节:底盘

车辆底盘几乎是每一位车友都关心的内容之一,悬挂形式、防腐喷涂、排气管路隔热等都会影响到用车的方方面面。

新CS75前悬为经典麦弗逊形式,配合之前提到的“复合式全框式前副车架”能带来不错的驾乘体验。

前悬下控制臂是很多车友关心的内容之一,心仪CS75的车友可以踏踏实实了,新CS75前悬下控制臂采用了双层钢板冲压拼焊而成,从结构方面就保证了更好的强度。

之前我们提到车身骨架是保障乘员舱安全的要件,新CS75在车内底板上方设置了多道横向加强结构,其实在车身底板下方同样设置了很多道加强结构。

如上图所示,新CS75乘员舱底板设置了多道不规则加强结构,进一步提升了车身的刚度和抗扭度,不仅有利于提升车辆操控感受,同时在遭遇侧面撞击时,这些纵横交错的加强结构也有利于分散碰撞能量,减少乘员舱变形风险,为车内乘员保障更多生存空间。

新CS75在排气管路中设置了三段式独立金属箔隔热衬板,将工作温度较高的排气包与车身底板隔绝开来,减少排气管路的热量向车身传导,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同时在特定环境下还有利于车辆燃油经济性。

在底盘防腐喷涂方面,新CS75表现出色,乘员舱底板大部分都喷涂了防腐塑胶,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的防腐性能。

底盘管线裸露部分较少,同时设置在车身纵梁内侧,减少了托底损伤风险。

综述:

对于常聊“三大件儿”论的车友来说,新CS75搭载了第三代爱信6AT,这无疑能比当下大行其道的双离合变速箱更容易获得他们的好感。

毕竟在拥堵的城市路况下驾驶,驾乘舒适对于缓解一天工作的劳累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因此跟车平顺表现很重要。

三年前拆解CS75时,当时CS75有较多提升空间,经过三年历练,新CS75的拆解表现让人基本满意了,并且凭借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和实用的功能,其性价比凸显,并且在同价位同等级车型中也有相当的竞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