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和雨伞一起出去,做好准备。对汽车来说,出门带备胎同样重要。

现在的汽车大都有备胎,但你知道吗,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备胎。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汽车备胎的故事。

最早在100多年以前,大街上大多都是马车,汽车的保有量还很低,大街上是马车和汽车混行的场景。

那时候的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为了能够保护马匹,就会用钉子把马蹄铁钉在马蹄上,能够减少马掌的磨损。因为马车的数量非常多,而马蹄铁几乎是每一匹马儿的标配。

但是随着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固定马蹄铁的钉子会经常掉落、脱落,所以在马车经常过的地方一不小心人就会被钉子给扎了。

对于马车的实心木质轮胎还好,但是对于行驶在路面的汽车来说就是最大的麻烦。开在路上轻则扎漏气,重则就是爆胎。

而在当时汽车发明之初,由于工艺复杂、造价昂贵、维修不便,因此被人称为有钱人的“玩具”。但是如果行驶中轮胎漏气了,面子也挂不住。

在1904年英国的汤姆·戴维斯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个备胎。

上图就是当时他做的备胎。但这只是一条充气橡胶圈,如果轮胎被扎了更换就会很麻烦,需要车主先把轮子拆下来。再把被扎坏的橡胶圈从轮子上扒下来,最后再把新的橡胶圈装上去。这个就有点像咱们更换自行车轮胎一样。在一百多年前如果不懂点技术还真是没法开车了。但这也是开创性地发明了备胎,而在那个时期就可以看到很多车上都有这样的橡胶圈。

这是北京汽车博物馆馆藏的一辆1925年生产的雪铁龙5HP鱼雷敞篷车,那个时候的车上开始装备的多条备胎都只有一个橡胶圈。

1927年生产的福特T型车在车尾部装备了一个单独的橡胶圈作为备胎使用。这个时期的车辆都开始装备备胎,车主们不再担心车辆因为轮胎的问题而不能行驶。

各大汽车厂商看到了商机:既然备胎这么抢手为啥我们自己卖的车不装备胎?为啥我们自己不拿来挣钱呢?于是各大厂商就在卖车的时候顺便卖上了备胎。

但是这样的一套换胎流程实在是太麻烦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备胎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当时的备胎不像现在是一个完整的标配轮胎。第一个有完整备胎的品牌就是美国的“漫步者”,虽然这个品牌早已破产,但它的产品不仅仅是配备橡胶圈的备胎,而是把备胎升级成为了完整的轮胎,也就是说爆胎之后更换可以继续使用。因此也成为现代备胎的雏形。

可以发现后来的福特A型车就采用的是完整的备胎。而其他厂商看到之后也觉得可行,就纷纷效仿给每一辆车都装上备胎,后来备胎也就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了。

这时的很多车辆备胎放置的位置都不太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美观。那个时候的大多数车都会把备胎放在车门侧面,有的是单侧,有的则是两侧。

而后随着车型的发展备胎的放置位置也发生了改变,咱们来看一看备胎都放在什么位置了。

有这种常规家用轿车的放在后备箱底部的轮胎:

还有这种底挂备胎,一般是城市SUV或者越野车采用:

当然底挂轮胎还有这样的:

还有这种采用后门背挂的备胎:

随着路况的好转,加上轮胎质量的提升,发生轮胎漏气爆胎的现象减少了,备胎派上用场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这样的备胎比较占地方,一些厂家就想把备胎尺寸做小一点,既节省了空间也节省了成本。之前的备胎和汽车上的四条原装轮胎是完全一样的叫全尺寸备胎。

而后来发明的小一号的备胎就是比其他四个轮子规格都要小一些的叫非全尺寸备胎。

非全尺寸备胎比原装胎要小很多,换上之后只是为了应急使用,对车辆的操控性能都有影响。正确的使用方式在非全尺寸轮胎上都有标识,要求行驶车速不要超过80KM/H,行驶距离也不能超过100公里。

因为非全尺寸备胎就是在轮胎出现问题的时候应急使用,所以在换上以后需要赶紧去到修轮胎的地方,及时补胎。

说了这么多,广大车主有兴趣的话不妨去找一找自己爱车上的备胎,并经常检查,做到有“备”无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