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唱歌好像很久没传过好消息了。

“暴跌,退出”围绕着鲜为人知的豪华品牌。

近日,根据最新上险量显示,今年8月,讴歌终端累计销量为418辆,创下年内新低;且1-8月份的终端累计销量仅为4756辆,同比下滑了33.28%,不及雷克萨斯同期销量的3%。

而惨淡的销量只是一个缩影,被边缘化的讴歌在中国市场俨然岌岌可危:随着进口车业务,轿车业务相继退出,如今的讴歌在国内仅保留着两个国产SUV车型RDX和CDX进行销售。至此,“败走中国”的话术,在业界从未间断。

讴歌之于本田,是英菲尼迪之于日产,雷克萨斯之于丰田。

作为本田的高端子品牌,讴歌成立于1985年的北美,2006年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是较早一批在中国市场开始布局的豪华品牌。

那时的讴歌是自信的,自诩BBA的强劲对手,对于中国市场有着美好憧憬。

2014年,讴歌公布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2020计划”,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田中国)前总经理仓石诚司还放出豪言,称“到2020年,讴歌的年销量目标将达10万辆”。

然而,之后的数年成了大型打脸现场,在华十年期间,讴歌一直不温不火,2015年,其在华销量仅维持在5000辆左右,一度连豪车销量前十的“江湖”地位都不保。

对此,官方给出的解释称,“讴歌在华销售车辆主要是进口,缺欠最合理的价格,所以在产品以及价格竞争力方面显得比较薄弱。”

根据扉旅汽车查阅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国产之前,讴歌在华销售的全部车型均由北美研究所开发,并以进口的形式在华销售。引入的车型也相当有限,仅有ILX、TLX、RLX三款轿车以及RDX、MDX和ZDX三款SUV。与之对比,雷克萨斯在中国销售的车型有11款之多,英菲尼迪也有10款(其中两款已国产)。

于是,2016年,讴歌与广汽携手,共同成立了广汽讴歌,正式开始生产国产车型,并在国内市场建立独立的销售网络。

尽管国产初期曾迎来短暂的销量反弹,但始终没有出现预想中的高光时刻。数据显示,2017年,讴歌在华销量为16348辆,2018年,大幅下滑到9424辆,2019年,销量有所回升,但也只有14786辆。

“讴歌在华的定位及营销战略都不够准确,找不到合适的目标客户群,定位没有特色,其很难在中国市场存活。”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强韧的本田大法,讴歌始终学不到精髓:车型少、排量大、价格高,几乎成为了业界对于讴歌品牌的唯一认知。

事实上,在汽车圈中,对于讴歌“长安王”的称号并不陌生。而一句调侃背后,却折射着讴歌品牌力的孱弱。

除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太低,国产讴歌的另一大硬伤是产品定位和终端售价不匹配。

据扉旅汽车了解,讴歌的所有车型刚上市时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定加颇高,以期打造高端形象,但最终却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后期,为了提升销量又不得不进行大幅度降价促销,动辄10万元以上的“打骨折”优惠,不仅使其二手车保值率快速下降、伤害老车主,其所谓的豪华人设也大打折扣;

此外,为了销量,讴歌车型甚至还一度被经销商放入了本田4S店内同场销售,与本田车型“同台竞技”,这也加剧了讴歌所剩不多的豪华感进一步流失。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产品的“卖不动”:国产四年后,讴歌仅有三款车型,但槽点满满。

为了迎合中国市场消费者对SUV的钟爱,讴歌将第一款国产车型定为紧凑型SUV—讴歌CDX。不过,源自本田飞度(缤智)平台的扭力梁的后悬挂,让其看似只不过是一款“高级本田车”,对此市场并不买单。

于是,在CDX上市的第二年,讴歌便将北美非常热门的B级轿车—TLX带来了国内,并且将车身和轴距拉长,配置提升,试图利用轿车在豪华品牌领域圈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不过,其27.98万-37.98万元的价格却难以“服众”,甚至超过了奥迪A4L和宝马3系的终端售价。最终,TLX-L因惨淡的销量提前走向了停产的命运。

两个不同市场上的相继“折戟”,也让讴歌曾经的Flag沦为一场笑话。2020年,讴歌交出了最终答卷:销量不到1.2万辆,同比下跌超20%,仅完成当初销售目标的一成。

由于惨淡的销量,近年来“下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呼声,从未间断。但任谁也不愿意轻易地离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只是讴歌,还有机会吗?

答案,或许很难。

在这个燃油车时代,讴歌俨然千疮百孔。更为迫切的是,在国内的豪华车市场中,仍有新的竞争者不断加入,如红旗、蔚来等。换言之,威胁因素还在不断徒增。

而在新一轮的电动化时代,讴歌明显有些掉队。

根据其规划显示,讴歌在2024年才会推出首款纯电产品,将是一辆中型纯电动SUV。新车将采用通用汽车BEV3电气化平台,以及通用Ultium电池系统。时间上的滞后,让讴歌慢人一步;此外,这种“受制于人”的发展,也让其电气化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

谁能拯救讴歌?这是市场之问,亦是广汽之惑。而答案,向来在于“本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