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景区,也是南京市著名的湖泊,这里在明朝时期是官方办公之地,所以保护相当完好,而且周边建立起了巨大的城墙,堪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面给大家分享玄武湖一日游详细攻略。

历代文人骚客,登临古迹时总不免感慨万千,怀古诗篇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古人已逝,古时建筑多化入尘土,即使是巨石堆叠的城墙,也仅残存数段。

相比于人造之物,自然景观似乎寿命更长:南京地图上最显眼的一片蓝色,在数百年前的地图上仍然有它的位置。

玄武湖就像是南京城的一颗明珠,给我们提供了一处回到过去的参考坐标。

明太祖所建南京皇都城垣与外郭形势略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四象之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玄武湖位于南京城区北面,因此叫这个名字也是十分贴切。

明朝时的玄武湖成为了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的“黄册库”所在,禁止民众入内。

同时明城墙延伸到了南岸与西岸,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可以说明朝的一系列决策奠定了玄武湖如今的地位。

如今的玄武湖畔,东起太平门,于台城段转而向北直至神策门这段城墙是南京明城墙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登临其上,玄武美景、主城繁华一览无余。

玄武湖一景

两次登上台城段的城墙,但每次都是阴天,想想登临此处的文人们咏叹台城,也多是这种阴郁的心情。

一边是金陵形胜,帝王之都的豪迈,另一边却是六朝破灭,荒凉萧瑟的悲情。强烈的反差促成了这种复杂的情绪。譬如唐代诗人韦庄这首《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又或是诗仙李白的《金陵三首.其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江洲。

拾阶而上,远处的鸡鸣古寺还保留着几分古韵,古朴的黄色墙面在一片绿荫中格外显眼,远处的现代建筑恰逢多云天气若隐若现,若不是不时过去的几辆车,眼前这幅景象仿佛让我回到了那个时代。

鸡鸣古寺

如果在平时,不远处的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这种穿越时空的错乱感,但今天,老天爷直接用云层遮盖住了紫峰大厦的上半部分,颇为有趣。

云雾中的紫峰大厦

烟雨中的玄武湖,城墙下的台菱桥直通菱洲。

玄武湖一景

沿着玄武湖的南岸前行,不远处忽闻汩汩水声,近观为武庙古闸遗迹,建于太祖朱元璋时期,是玄武湖的主要出水口也是南京最早的水关。

再往前走有一处古阅武台。古代的玄武湖“北至红山,西限卢龙”,“周回四十里”,且毗连六朝宫殿,是水军操练和阅武的绝佳场所。如今复原的阅武台上有对联:“三百年方策犹存,剩凫渚鸥汀,时有云烟入画图;四十里昆明依旧,听菱歌渔唱,不须鼓角演楼船。”细细品味,多有些对时过境迁,风云变幻的感慨。

古阅武台

作为一个完全免费的开放式公园,玄武湖如今不仅是向外地游客宣传南京的一张名片,也同样成为了南京市民茶余饭后散步锻炼的绝佳场所。对比古代的习武阅兵之地,颇有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意味。在南京五年来已经不知去了多少次玄武湖,但每次的感觉都不甚相同,一年四季,阴晴雨雪,白昼夜晚,各是不同的景象。仅仅是这玄武门一处,白天和夜晚也是大不相同。

玄武门

夜晚的玄武门

玄武湖上有樱菱梁翠环五洲,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全程走完这五洲是2014年的盛夏,接近40度的高温让机器也有些吃不消,限于当时手上只有一台早就成了板砖的手机,翻找出来的老照片多数因为刺眼的阳光而过曝。不过原始的图片会展示出当时最真实的场景,甚至雾化的水气还制造出了一种薄雾弥漫的奇特观感。

老照片 玄武湖一景

夜晚的玄武湖又是另一番景象,沿岸建筑缤纷绚烂的灯光使玄武湖少了几分复古的厚重,增添了不少现代的时尚与繁华,高耸入云的紫峰大厦终于显露出了原本的样貌,有一种鹤立鸡群,俯瞰众生的姿态。

夜晚的玄武湖

来这里的次数越多,一种感觉就越强烈:想要了解南京的过去,只需踏上古老的城墙,抚摸历史在上面留下的痕迹;想要了解南京的现在,只需走近玄武湖的深处,看看普通市民的生活。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时,从玄武门起步,尽头是菱洲。

即使是盛夏,仍然有打羽毛球的父女、练习交际舞的老夫妇。

我仿佛是未经允许闯入了他们的后花园,而我的出现,也丝毫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种浓浓的生活气息,让一直抱怨景区人多的我第一次希望我的画面里出现他们——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就是生活本身。

这次前来也不例外。回程途中,一位老者悠然自得的写着苏轼的《水调歌头》,虽已白发,但笔触稳稳当当,信手拈来,博得众人阵阵叫好声。

与历史上的那些文人们一样,登临台城,纵览玄武,总不免发思古之幽情。然而不同于他们对六朝衰败,繁华不再的嗟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