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世界知识局」(ID:sjzhishiju)

现在的雪糕真是太贵了。可是,被高价雪糕毒打了好几年,却怎么都戒不了这一口。我早就被雪糕乱涨价的歪风邪气,弄得身心俱疲又无力还击……

看到局长吃雪糕,只敢溜边儿拿的惨样,朋友直接给出了建议:不如尝尝东北雪糕。

本着听人劝吃饱饭的态度,编辑部立马买来了一兜子东三省雪糕浅尝。

美美吃完并揭晓价格谜底,“10支以上八毛”后,每个人都直呼:这也太便宜了吧!

没有一个雪糕刺客,能走进东北

就像东北人闹不清南方的青菜是什么一样,外地人永远搞不懂东三省有多少种雪糕。

在这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关东平原上,主打平价雪糕的“冰之使者”们,各自扎根一方,坐拥无数拥趸。

对东三省的吃货们来讲,只有本地“土”雪糕才是最好吃的。

提到东北雪糕,怎么都绕不过里程碑品牌,沈阳中街冰点。

抛去冰棍届5毛钱的“大善人”老冰棍不提,一块钱起步的中街大果,不仅价格捅破同行的地下室,质量还丝毫不缩水。

奶味儿之浓,甜度之恰到好处,身高之长,甚至比某些网红品牌的命还长。

光吃雪糕就能让人半饱的糯米糍,皮又黏,馅又甜。

原地不动炫完一整盒,也就三块钱,真真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听名字就让社畜倍感快乐的沈阳礼拜天,旗下万年不动C位的方糕,秉承了东北万物都能“冻”着的兼容性。

用糯米红豆裹上脆皮的方式,硬是搞出一个雪糕三明治的超前理论,彻底终结东三省,三明治吃甜吃咸的争端。

最低一块钱起,就能吃到的礼拜天大头脆,更是东三省甜筒江湖中,多年屹立不倒的当家花魁。

别看它每个出品都形状各异,却拥有着脆皮浓郁,奶油又清爽不腻的口感。

加上多年不涨价的模样,哪还有脸挑人家的颜值?

守护全国雪糕底线的大庆红宝石,虽然把东北大板铺遍全城便利店的冰柜,但价格从未涉及过红线。

油纸包裹着的素朴外表内,浓郁的奶油口感,吊打景点文创,不让轻奢品牌。

另一个包装朴实无华,走老实人路线的德华雪糕,不论是酸奶、鲜奶,还是红豆、绿豆,一块钱出头的糕体却能做到口感丝滑,味道浓郁。

一举以平平无奇的外表,彻底颠覆了“接地气的雪糕更诛心”的资本论。

同样是德华出品的“一个鸡蛋”“冲麦片雪糕”,以及每个打开都像是表情包盲盒的小雪人。

至今也依然活跃在街边的小卖部里,抚慰每一个被雪糕刺客奇袭过的大冤种。

雪糕界藏龙卧虎的四平市,杀出一条血路的宏宝莱,凭借着沙皇枣给多少90后的暑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细腻的豆沙、流心的枣泥,再加上冰爽的牛奶冰沙外壳,让环环相扣的层次感,比季节限定的网红内心还要丰富。

而四平本地土著连锁店“冰雪冷饮店”里,散装上称卖的鲜奶雪糕,吃得就是一个痛快敞亮,酒池肉林。

六块钱一斤的价格 ,十块钱㧟(kuǎi)满两大饭盒还抹得高高的,拿回家去慢慢用勺刮着吃,简单粗暴但酣畅淋漓。

号称“多加一倍牛奶”的德氏鲜奶糕,奶香十足的糕体,一口下去只见牙印不见冰渣,吃得出用料良心,童叟无欺。

除了以上这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平价雪糕外,东三省的冰柜从来不缺一夫当关,敢叫雪糕刺客莫开颜的本土品牌。

像是未见其糕,先闻其声的沈阳皇姑雪糕,入口浓到糊嘴的百家得奶糕,一斤一袋的老鼎丰冰糕,八分钱起家的伊士劳奶油冰棍…….

望着这些满坑满谷的平价雪糕,被高价轻奢PUA久了的吃糕人,总会产生一种拥有整座冷库的小确幸。

宇宙的尽头是不是东北,尚未有所定论,但平价雪糕的宇宙一定在东北。

没办法,在一块起步,三块封底的东北雪糕圣地,哪怕掏空整个冰柜,结账时都花不了两张大票。

更让人胆战心惊的是,在这片雪糕刺客走不出的东三省结界里,反季节卖的雪糕价格更低!

冬天的东北雪糕,是谁的超人?

被东北雪糕的德艺双馨所感动的局长,本打算趁着现在正值旺季,把囤菜时买的冰柜填满。

结果仔细打听后才得知,原应是俏货的雪糕,在冬天的价格更低。

没来过东北的人,可能会被东北人反季节反常理的习性而大为震惊。

每年国庆小长假一过,东三省的供暖季就拉开了帷幕。

躲在室温超过28°的暖气房里猫冬,出门是棉袄加貂儿,进屋就是冻柿子奶糕。

小孩嘴馋了,来一根;心里有火了,来一根;嘴里没味了,来一根。

总之,被暖气偏爱的东北人,想在数九寒天的天气里给自己找个吃雪糕的理由,那可太简单了!

被养成冬夏两季吃雪糕的东北人,容不下价格虚高的花架子。

夏天按根卖的低价雪糕,到了冬天恨不得论堆搓。

满地露天摆放的各色雪糕,不论包装多么花哨,通通买十送二。

拿着塑料筐随便挑,但凡结账时超过50块,大姨就还能再饶你一个大脚板。

大冬天点开外卖,基本能享受0.45、0.8、0.9元一支的馈赠,动不动还给你来个优质客户大满赠。

便宜到小卖部老板碰上个两块钱雪糕,都得主动跟买家解释下,它比旁边雪糕贵一块钱,是因为“毕竟是大牌,要贵一点儿”。

至于东北雪糕为什么能卖出超低的反垄断价?

还得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说起。

和俄罗斯接壤,从小冻不怕的东北人,口重好吃甜的习惯刻在骨子里。

北大仓黑土地上的油亮的牧草,饲养了几十万头优种奶牛。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挂杯好牛奶,也让东北雪糕的乳脂含量这块从没输过阵。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三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程度高,也让一些大型国企工厂早早拥有了自持的压缩机和冷库系统。

夏季防暑降温的福利雪糕,更是留下不少真材实料的配方。

到了90年代的国企转型期间,自谋生路,重头再来的工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直接变换赛道,因地制宜将工厂改成雪糕冷饮厂。

〓90年代诞生的沈阳本哈根达斯——碰碰凉

一大批如雨后春笋般新生的雪糕品牌们,站在时代的快车道上做出了东北人引以自豪的冰棍儿。

像是现在东北人90后吃到大的红宝石、宏宝莱和礼拜天,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一些手艺好,人气高的东北老牌饭店,本就有夏季营业的冷饮厅出售雪糕雪球。在放开自由经济后,也开始建厂批量生产自己的品牌雪糕。

〓老鼎丰前身的三八饭店

除了大时代遗留下的优势外,东北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也让雪糕冬季的冷链成本近乎为零。

走战损风的简约包装,更是可以简约到从一张纸甚至散装“光屁溜”。

〓散装马迭尔雪糕

加之,储存和售卖场所的随心所欲。

处处开源节流的低成本模式,让东三省的雪糕彻底卷起来了!

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好品质,又或是实得惠的好价钱,拿什么和雪糕刺客们干一仗呢?

平心而论,这些平价的东北雪糕侠,能否代替“轻奢品牌”给人带来幸福感。

这点,咱也不知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扎根在这片土壤上的雪糕冷饮厂们,从未忘了初心。

用吃到嘴的好滋味,留住一批批老铁们的心。

无论外面的野糕有多香,弱水三千也只取这一瓢。

换句话说,那些在外披荆斩棘的雪糕,如果连老家人都不爱吃,是否要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把“资本”都投错了地方呢?

-END-

本文转载自有趣、有料、有深度的的微信公众号【世界知识局】,点击以下链接,观看更多

中国体育界,为什么阴盛阳衰

职业运动员有多恐怖?超出你的想象

关注世界知识局,一起涨姿势

本文经授权转载发布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