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易逝,岁月携带着轻殇,用历史的画笔勾勒出一道道模糊不堪的痕迹。沉睡在寂静时空的回忆,响应世人的缅怀,渲染了整个空白沧桑的季节。那是1941年的秋天,五勇士为掩护身后的大部队撤退,纵身跳入狼牙山棋盘陀的大深谷……

跟随车队来到狼牙山脚下,忍不住朝五勇士跳崖的方向望去,轻盈飘逸的云彩躲在棋盘陀的背后,忍不住回想起那部《狼牙山五壮士》的老电影,身处绝境的五勇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该是怎样的坚定信念让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牺牲自我呢?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坐落于保定市易县狼牙山脚下,这里曾经是晋察冀边区的北大门,也曾是罗元发、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生活战斗的地方。

一百多年前,我国正经历着民族大融合以来最羸弱不堪的时期,正是无数革命老前辈用自己宽厚的肩膀,扛起民族解放的重任。纪念馆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那些惨遭杀害的村民,那些战火硝烟的村庄……犹如千斤巨石压在胸口,沉闷到难以呼吸,滚烫的热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本以为会就此沉沦的中国,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用小米加步枪一次次搅碎敌人攻占冀中平原的阴谋,用野菜和稀粥一次次喂养饥寒交迫的日子,用黄土和茅草度过一个个食不果腹的夜晚,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困境中挺身而出。

1939年,在贫瘠的冀中平原传来了一次有一次的捷报。在黄土岭战斗中,用“口袋战术”击毙了日本中将阿部规秀,朝野震动的日本,哀叹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击毙日军将领中官衔最高的一位,这一举动无疑奠定了我军重要的战略地位。

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最好的解药,唯有民族之痛,纵使经历无数沉浮巨变的波涛,也不会减轻分毫。

从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忽然明白了生命之于死别的悲怆,内心沉重无比。当看到五勇士生前所使用的物品时,仿佛这些革命前辈面对敌人视死如归的情景再度浮现眼前。葛振林班长向纪念馆捐献的灰布制服,表面已经陈旧不看,缝缝补补的痕迹依然很明显。

乍一看这个木制架子就像轰隆隆转动的织布机,实际上是用于手榴弹制造的车床。

1941年9月24日,日军采用“远程迂回,铁壁合围”的战术企图消灭在狼牙山地区的八路军主力,3500多名日伪军包围了狼牙山,游击支队、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和附近的老百姓共两万多人被围困在山上。

为掩护主力部队撤出狼牙山,7连的二班和机枪班全国壮烈牺牲,六班除了伤员以外只剩下五位战士。他们凭几人之力将日军引至相反的方向,子弹用光之后便用石头砸,山顶的石头用光后,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们深知这枚手榴弹的作用,最后一次拉响手榴弹扔向山下的日军。

不愿做日军俘虏的五勇士选择跳崖,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他们毫无保留地选择了背后的民族百姓,国破山河在,不做亡国奴。

狼牙山五壮士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雄浑壮阔的乐章。1958年,一部《狼牙山五壮士》电影将五位勇士的英雄壮举拍成电影,在黑白胶片的交叠放映中,他们的英雄气概将永远地流传后世。

五勇士中较为年轻的三位烈士生前并没有留下任何照片,葛振林、宋学义老前辈则因被树枝挂住而幸免于难,伤愈归队后二人拍下了极为珍贵的一张合影,也是唯一的一张合影。

在保定还有许多像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这样的红色旅游景点,“跟着老电影去旅行”也是我国十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从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出征,重走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保定军校纪念馆,在历史与现实的蒙太奇中,感受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6年,在狼牙山第三次建塔剪彩时,葛振林老人重返狼牙山与当地的年轻人一起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鼓舞了下一代实现民族振兴的决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