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陪家人游了一趟桂林,感慨颇多,引起了想写点东西的冲动。不是想写一篇旅游攻略,而是想从一个普通大连人的角度,谈谈对桂林旅游的感想,因为大连曾经也是一个可以和桂林齐名的旅游城市,只是今天已少了许多自豪感了。

桂林中心广场(百度网页)

大连最早的广场——中山广场(视频截屏)

这次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八十岁的老母亲看一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愿望,同大连的旅行社联系了一下,对方非常热情,专程探望了一下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套旅行计划,一,选择一套团体旅游的项目,不漏掉任何主要景点和内容,全程6天,除去往返行程,纯玩4天。

旅行社提供的酒店

二,专门为我们一家组团,由桂林当地的一名持证导游兼司机,配备别克公务车全程接待。对部分消耗体力的项目可自由控制游玩时间。

导游兼司机帮助老人家上车

除早餐(由酒店提供)外,其余餐饮自理。后经协商,旅行社提供了在漓江上的一顿船餐和桂林市内的一顿自助午餐。总的来说这套方案兼顾了“跟团游”和“自由行”两者的体验和优点,贴切我们的需求,让我感到在网络时代,旅行社真滴做到了与时俱进,服务也更加周到、精致了。

第一天, 旅途

由于3月28日之前没有从大连直达桂林的飞机,我们一早就赶往机场,乘坐10点50飞往上海的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转乘飞往桂林的飞机,抵达桂林时已经是晚上7点了,

晚8点30进入桂林市区

导游到机场把我们接到市内、安排好住宿,我们就早早休息了,因此,在桂林旅游的第一天,其实是抵达桂林的第二天。

第二天, 龙脊梯田

第二天一早,导游来接我们去往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离桂林市区约2个多小时车程,不过路过的村镇据说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一路上搜寻着地方民族特色,路途并不乏味。只是原汁原味的旧建筑并不多,新建的特色建筑也很少见,大体上给人一种回到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梯田下的建筑给人一种回到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进入景区前的村落

前往龙脊梯田的途中

在距离梯田很远的地方就修建了景点服务区,提供售票、餐饮、购物、休息等服务,实际上是景区的一个总入口,据说这样的入口有三个,可见景区的规模非常大。

景区入口

进入景区后,少数民族特色的建筑多了起来,据说这段公路实际上是该地区各村寨之间的乡间公路,只是成为景区后才对游人和外来车辆收取门票。

古朴的村寨

壮族风情的建筑

车子在狭小的盘山公路上行驶了很久,由于一路都是连续的左右急转弯,令人眩晕,老母亲深感不适,好在车上只有我们一家人,司机放慢车速、打开车窗,将不适感降至最低,抵达时并未影响大家的兴致。

车子在狭窄的山路连续的左右急转弯

龙脊梯田不能说不壮观,

龙脊梯田

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农业学大寨”“上山下乡”“开门办学”的人来讲,把梯田当成旅游资源不能不说是“脑洞大开”。但实际上并不唐突,首先对于我们这些来自丘陵地带(梯田随处可见)的人来讲,之所以能接受跑到桂林来看梯田,除了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桂林”这个金字招牌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常能够在不经意间从电视上看到这里的景色,在潜意识中就产生了要身临其境的愿望。

梯田入口处的牌楼

从山顶俯瞰全景

从缆车上眺望山顶

细雨中的山顶观景台

尽管实际景观与期望值有差距,特别是初春这个季节,田间少了一份色彩,

初春季节,田间少了一份色彩,

但是我们并没有失落感,因为母亲真正的愿望,是近距离地感受少数民族气息,“看梯田”仅仅是个载体。当地人在山顶的观景区建了一片极具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从业人员也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在母亲选择的发往朋友圈的照片中,要么是与山顶瑶族妇女的合影、要么是身穿瑶族盛装徜徉在仿古建筑中,梯田仅仅是背景中的一个衬托。

山顶上的仿古建筑和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老妈妈与山顶瑶族妇女合影

观景台长廊

在归途中,我们在一位壮族人家品尝了当地的竹筒鸡和竹筒饭,虽然价格有点小贵,但是很兴奋,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驻足在壮族山寨、登上了普通壮族人的吊脚楼,领略了不一样的山光水色和田间美食。

壮族人家的农家乐

这座桥据说是清朝留下的

总的来说龙脊梯田给我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桂林人在挖掘旅游景观资源方面即细心又大胆。历史上留下这么多梯田,本身就意味着这里是贫瘠之地,不通过挖掘很难形成新兴产业,而旅游产业是唯一即保持原有生态环节,又能使原住民全员参与、收益的产业。桂林人另一个特点就是一旦决定了,投入就是大手笔。比如登山缆车的建成,不仅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能够让我母亲这样的老人来此一游的保证。

登山缆车

龙脊梯田真正的意义,是让一个偏僻贫瘠的山区成为了热点。而我们大连呢,却能将已有热点变成偏僻的死城。昔日有小王府井之称的大连天津街已经凋零了许多年,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吸取教训。在大连的东海头原本有一座海之韵广场,是大连市区内唯一一座解放后建成的可以观海亲海的公园,

昔日的大连海之韵广场

其他市内的著名海滨景区如老虎滩、付家庄、星海公园等,都始建于日伪时期,虽然几经翻建,但各自基本风格已经固定成形。大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来过大连的朋友对这几个公园熟悉得太多了。因此,海之韵广场建成初期,许多外地的朋友特意慕名而来。但是正当大连人盼望着它能够进一步发展,吸引更多游客的时候,突然间被拆除了,建起来的居然是一片商品房!其实这里新建的商品房已经沿着海岸线绵延数公里,形成了气势恢宏的东港商务区。如果保留这座公园,公园周边的商品房不香吗?如果让海之韵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带动周边商业和其他产业,岂不是这里的房地产业的亮点和热点吗?如今公园拆除了,东海头成为了大连东部真正的尽头,谁又会对大连尽头的商品房产生刚需呢?东海头的商业网点成熟、繁荣的动力又在哪里呢?

昔日大连海之韵广场的大海龟

今日海之韵广场旧址上的大海龟,海龟前的大海填成了陆地,山体变成平地,这里建起了十几、二十几层的楼群。

傍晚,我们回到了桂林市内,观赏了一台《山水间》演出,仍住宿桂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