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女兵去哪里旅游好

2023-04-22 16:51 58次浏览 旅游

让我们从两个名词开始。

喀喇昆仑山位于喀什地区西南,中国与克什米尔地区之间,是一条自西向东南走向的山脉。它西起阿富汗的瓦罕走廓南侧,与兴都库尔山脉交接,南止于中国与印度间的空喀山口。长约800公里,宽约240公里。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在喀什地区境内长约280公里。自印度河上游以北,叶尔羌河上游的热斯喀木河以南,为这一山系的实际范围。

219国道即新藏公路,起点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城零公里石碑处,爬上高3000米的昆仑山,穿越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间4000-5000米的高原,进入后藏阿里高原至日喀则市拉孜县查务乡2140公里石碑,在此交318国道的中尼公路段,又称叶拉公路。

然而,在这个穿越生活禁区、被称为天路的公路上,为什么会有一个被称为“三十里营房”的地名?说出来则是从心间升腾而起的敬仰和感动,以及落入心底的无限柔情与温暖。

01,地名背后

正如很多人所说,新藏公路是一条国防线,从新疆到西藏,由北至南,在我国西部绕了半圈,如同一条“千里长城”,维护着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它是一条生命线,是新疆连接西藏阿里地区乃至整个后藏地区的唯一通道,没有它,阿里地区的物资供应将无从谈起;它又是一条发展线,有了它,沿线各族人民群众就有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资本,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这条天路上行走,不可能不听说“麻扎”一词。麻扎是维吾尔语,坟墓之意,也是新藏公路上的一个地名,是新藏公路和乔戈里峰的边防公路分叉口,因原有两座维吾尔人的坟墓而得名。麻扎区域上下几十里,不尽的△型山寸草不生,敷满褐色砾石。麻扎兵站位于山口以南,前面就是湍急的叶尔羌河。山口海拔为4950米。

麻扎达坂,位于新藏公路240公里处,也叫赛力克达坂,是第二个高山口,也是新藏线最长的达坂。常年行走于此的人们都说:“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与库地达坂相比,麻扎达坂凶险更胜一筹。上下各近40公里,是连续的坡道。麻扎达坂高山陡峭,直入云天,路边的嶙峋而狰狞的巨大山体,相互扭结交错,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它们彼此间永恒的没完没了的较量。通过这里,人们都会因为高山反应晕吐不止。

在麻扎的行走已经很可怕了,但更可怕的事情还有前面,有个叫死人沟的地方。

死人沟是一道峡谷,有数几十公里长,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危险性非常大。最高海拔5150米。是新藏公路上最容易让人高山反应的地方,再健壮的人,可以躲得过麻扎、躲得过黑卡、躲得过康西瓦,却无法躲过在死人沟一带的高山反应的滋味,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生。所以,新藏线上就有了这么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语,用来给大家壮胆:班公湖里洗过澡,界山达坂撒过尿,死人沟里睡过觉。所以,死人沟就成了新藏线恐怖和死亡的代名词。

据说,死人沟充满“邪气”,也让它更加名副其实。有车队曾在此一夜之间因高反而全军覆没。所以,在走新藏线之前一定会有很多有经验的人一定会向你提起这个地名。从康西瓦到这里记录是108公里,在新藏线540公里处左右。这里的含氧量只有沿海平原的四分之一,有时会出现过路者意外猝死,人车失事。下地行走会摇摇晃晃,意识模糊。两边险峻的高山上,羚羊、野驴远远地奔跑,野兔、旱獭在朝路上行走的人和车好奇地张望。

也许是地名实在可怕,后来,人们便将这里称为泉水沟。但有人说这里不是,死人沟实际上在甜水海一带。然而究竟如何,却没有人过多深究,原因是与死人沟的名符其实相比,甜水海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概念,这里并没有甜水,是苦水海,饮用水要到几十公里的地方拉运。据说,1994年的甜水海有狼、野驴和野牦牛。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甜水海还有一个兵站——甜水海兵站。总而言之,来到这里,一定要经过大红柳滩,新藏线上一个海拔4000米的补给点,没有红柳的大荒滩。

三十里营房就在麻扎达坂和死人沟之间。在新藏线363公里处,海拔3700多米。这个地方其实叫赛图拉。赛图拉是维吾尔语,意思是殉道者,因附近平坦山顶有一座古墓,据说这位殉道者是唐代玄奘到印度取经的陪伴者,苦行僧,是一位殉道的宗教人士,赛图拉地名由此而来。

营房怎么会是三十里?1950年,解放军接管这一带的边防后,驻守在这里的国军大约有一个班的士兵,当时国军哨所在喀拉喀什河转弯处之西,比较大,1928年人数达100人。后来,为了改善驻守条件,解放军将哨所东移30里至河边一个无名的新地方。新地方没有名字不行,老地方又很知名,后勤保障的人又容易把供给物品送到老地方,怎么办?驻守新地方的人便对后勤保障的人说,沿老地方东去30里便是新驻地的所在。三十里营房就此成为一个地名,但当时还没有公路,30里是按骡马便道计算出来的,实际里程也就25里左右。

三十里营房这个无意中得来的地名会让人想到什么呢?在过去很多内地的城郊,都有着二十里铺、二十里铺这样的地名,这个铺实际上就是马车店,或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旅店,人们在住宿的同时也计算着里程。三十里营房名称的出现,让人极易联想到城市车水马龙的街景和生气,喀喇昆仑山太需要这个了。事实上,前面说到的红柳滩、泉水沟、甜水海等等地名都在无人区展示着这种“生气”,甚至阿里的狮泉河、象泉河在更早的时候,都不叫这个名字,有狮有象的高原就会有生气,生命的气象,背后是人们对于生命禁区的美好企盼和渴望。

现在,三十里营房是新疆皮山县赛图拉镇的政府驻地,从这里沿着喀拉喀什河西行一个半小时,就是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神仙湾哨所(地处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山口)。地名背后的生气,通过赛图拉、神仙湾与三十里营房的比较就能体现出来。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今天行走和驻守在新藏线一带的人们,仍然习惯将赛图拉镇称为三十里营房,属高原边境镇,赛图拉镇拥有行政面积8250平方公里,距皮山县城434公里,为皮山县范围最大的乡镇,新藏线南部广大的高寒边境区域都是它的辖区。而从叶城至三十里营房的360多公里新藏公路,长期危险,长期修建,至今仍是新藏公路最困难的路段,仍有泥石流、塌方等问题。

赛图拉哨所遗址距三十里营房不足15公里。原为左宗棠设置,曾被国军利用,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它是祖国的军人代代守卫边疆的历史见证,去三十里营房的路上就能看见。

02,男兵女兵

在写这段文字时,先讲一个故事。我以前也在新疆当过兵,部队在一个大山沟里,一年四季见不到女生。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年连队来了一名家属,远远地,这个消息就被哨兵传到了连队,如此,这位家属就受到了大伙的“围观”。而我们有时请假出山,去附近的乡镇买些日用品什么的,在街上看到女孩子,便不能自已地使劲看人家,觉得人家是天底下最漂亮的,怎么也看不够,就差人家“骂”我们“流氓”了。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种需要,人在那种环境里是需要看异性的,想法其实非常单纯,是纯洁的,与“流氓”没有半毛钱关系。

摄影|向文军 (与文无实质性关联)

喀喇昆仑山的生命禁区也是这个样子。三十里营房是新藏线上最大的食宿服务站。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是新藏线上最大的部队医疗站,担负着防区内44万平方公里所有边防官兵的医疗救护任务,被边防官兵称作“心情绿洲”和“生命疗养站”。一方面边防哨卡处在雪域高原,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常年驻守在这里的一些官兵在山上患了疾病,因得不到及时全面的体检而耽误了治疗,离不开医疗保障;另一方面,官兵们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确实需要和异性说说话,谈谈心。

《昆仑女神》是一部以被“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称号的新疆军区第十八医院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模范事迹为题材创作的电视剧。医疗站站长薛莲是烈士之女,父亲当年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被高原病击倒,她继承父亲的遗愿,来到喀喇昆仑山上,立志攻克高原病。谁知却传出了医疗站要撤销的消息,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随着剧情的展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催人泪下。

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在众多的“昆仑女神”原型中,姜云燕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她曾任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扎根高原,累计为7000多名病人进行了护理,出色完成各种任务。先后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获第三十九届“南丁格尔奖”。传奇经历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生命禁区的“保护神”。

《解放军报》对姜云燕的报道里,有过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一次,姜云燕到海拔4300多米的水上中队巡诊时,听指导员说战士王学林病了:“他一天到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精打采的。”一检查,小王身体也没啥大问题。姜云燕找来小王一交心才知道,小王从小在单亲家庭中随母亲长大,参军入伍到中队后,觉得这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姜云燕

摄影|向文军 (与文无实质性关联)

姜云燕耐心地开导小王,很快便没事了。离开连队时,姜云燕把小王轻轻地揽在怀里说:“这里的条件很苦,离家也很远,但只要想想家中母亲的期望,就会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相信你一定会尽快振作起来。更何况这里还有咱这么多的战友呢!”

一次深情的拥抱,让小王感到了战友的关爱与柔情,换来的是边防战士责任感、使命感的增强。3个月后,当姜云燕再次来到水上中队,小王高兴地告诉她,他上个月刚被评为连队的执勤模范、学条令标兵……(李萍 魏春 黄昆仑 刘明学《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姜云燕和兵弟弟们谱写感人故事》,解放军报2004年05月14日)

这背后是边防连队和哨所官兵渴望与外界交流的表达,为此,姜云燕总能收到他们的来信,姜大姐,我是前天晚上你守护了一夜的那个战士,虽然我还不能下床走路,但已经能拿笔写字了……姜大姐,每当记起那熟悉的《当兵走阿里》,我就会想到我们的连队,就会想到你在电话里给我们唱歌的那个夜晚……姜大姐,谢谢你和医疗站的战友记得我的生日,你们为我举办的生日聚会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你们使我懂得了美好人生不是拥有什么,而是要学会珍惜和付出……读着这样的来信,姜云燕和医疗站的女兵们都深感幸福,是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战友情,就像是高原上圣洁的蓝天白云。

也正是这个原因,医疗站的女兵们深入哨所看诊时,都要准备一些节目,哪怕是一支歌,像天使一样把快乐带到了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十多年前,我也曾到过这一带,当时,医疗站的一个女兵对我讲过一段她的亲身经历:她和同事们去哨所看诊时,认识了那里的一位战士。后来,这位战士每过一个星期就会给她写来一封长长的信,讲着哨所里各种各样的事情,她读着那些文字分明能感到生命的某种意味,不仅是哨所里战士们的快乐与柔情,更有他们的心跳和体温。有时,甚至是好几个战士把写好的信一起装进信封,寄给她,她因为这种的分享而感到幸福。

有一天,写信给她的战士在训练中受了伤,被送到了医疗站,送进来的时候满身是血,她看着他的样子吓得发抖,感觉像是自己家里的某个亲人受伤了一样。后来,在医疗站精心料理下,受伤的战士康复了,临回哨所里,忽然就折过身来拥抱了她。之后,眼含泪花地说:“也许,我们再也见不着了……我很快就要复员回老家南方了,再见你们和昆仑山就难了!”不知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她觉得这种拥抱让她非常难忘,甚至刻骨铭心。

摄影|向文军 (与文无实质性关联)

她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人和人擦肩而过的也很多,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但在昆仑山一切都变得不寻常了起来。不管是谁,能够在这里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更别说是有着共同目标与信仰的战友了。所以,这里的擦肩而过就会变得很难忘,而大家告别或相见时所需的表达,也便不是简单地握下手或者点点头,就能满足了的。”

喀喇昆仑山严酷的生存环境,改变了人们告别或相见时的表达方式,这里的表达已不再是一种礼节,更有生命间相互的关爱、信任,甚至托付和祝福。这一点,用姜云燕的话说就是——我们这些在昆仑山上的人,都是被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厚感情牢牢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超越爱情、亲情的至真至纯的友情。这种友情就是喀喇昆仑山儿女扎根高原、热爱边防的巨大精神动力。

03,历史追寻

昆仑山与古代的夏、周、羌几个民族的活动都有联系,在古代神话中的地位,类似于希腊神话的奥林匹斯山。昆仑神话是世界两大神话的主体神话,与希腊神话齐名。昆仑神话主要记载了人类从诞生到发展的重要历程,距今已有360万年的历史,其产生、流传过程与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同步的。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不可分割的部分。据《海内西经》记载,昆仑山是西王母所居。昆仑有西王母是中国西部地域扩大之后,西王母作为中国西方的神灵,按其居西的方位,在中国西部万山之最的昆仑山应有其庙堂。

尽管有人说,古人把中国西部的高山、大山都称为昆仑山,西王母的庙堂具体在今日中国西部哪儿,到现在还有着争议,但面对帕米尔高原、面对构筑了帕米尔高原的喀喇昆仑山,人们应该知道,早在中国汉朝就以“葱岭”相称帕米尔高原,并因多野葱或山崖葱翠而得名。

帕米尔,古代传说中的不周山。《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离骚》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同期成书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对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 ,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据王逸注《离骚》,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训》均考不周山在昆仑山西北。这个不周山即今日昆仑山西北部的帕米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喀喇昆仑山。

所以,我想要说的是,那些所谓“西王母的庙堂具体在哪儿”的争议,不过是些单纯为了地方旅游文化而做出的没格局也不必要存在的说法,面对喀喇昆仑山,西王母在中国人的心中如同“老祖母”一样的亲切形象是无容置疑,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种信仰。

2000多年前,汉武帝打通中国西域,也打通了中华文化的脉络,让西王母的神话落地,西王母也由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一个身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的怪物形象,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使得源自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更加完善而丰满起来。

随着西王母的形象由老变少、由野变文,其信仰也被道教汲取,成为道教中“女仙之首”、最受尊奉的女神仙,于天上掌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唐宋之后,西王母开始成为杂剧、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戏曲中的西王母形象,延续人形化吉神的概念,成为母仪天下的天界女神形象,因此常驻中国人心中。

历史,可以让人们追寻。在神话落地之后,人们的女神除了心中的,还会在哪里?我的回答依旧是昆仑山,昆仑山上的那些女兵。在生命的禁区里,她们戍守着祖国的边疆,美得动人,一样可以永驻我们的心中。不是神话却又创造着神话,历史在这一刻,成了文化与心灵的相通相融、相辅相成。没有什么比她们更绵长、深情和丰满了,昆仑山上的女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