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的糊涂爹有没有让人上演关公战秦琼,这事儿很难说得清楚,因为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听侯宝林先生在相声里说的。韩复榘虽然很混蛋,但却很有文化,还写得一笔好字,他爹也不是大字不识,所以在他家很难出现关公战秦琼的荒唐事。不过在正史中,却出现过狄仁杰讨伐项羽的真事儿,狄仁杰不但一本正经地写了讨楚檄文,在一场艰苦的战斗中拆了项羽的庙。现在即使在荆楚大地上,也很难看到楚霸王项羽的祀庙,这事儿归根结底还要归功于狄仁杰,因为事情的始末缘由,只有他最清楚。

传说中的神探狄仁杰其实最不信鬼神,而且看见装神弄鬼的就来气——估计被后世总督巡抚知府道台顶礼膜拜的大师们,在狄仁杰面前都难逃一死。当然,那些大师们后来也没人相信的,道台知府不信,富商大贾们不信,戏子名伶也不信,更不会拜大师们为干爹,明清之前之后道台知府知县建造衙门的时候也不会看风水……对不起,我好像撒谎了。

多言贾祸,咱们还是言归正传说狄仁杰和项羽,说他们不会惹祸。狄仁杰跟武则天关系很好,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即使武则天外出游玩,也得带着狄阁老,如果狄阁老不在,武则天就会觉得“朝堂空矣”。而且狄仁杰对武则天也真不错,虽然狄公一心恢复李唐天下,但他只是想在武则天驾崩之后才干这件事,只是狄公没有熬过武则天(630年出生的狄仁杰比624年出生的武则天小多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神龙政变,政变的主谋,都是狄仁杰埋下的暗子。

话说有一天武则天要去汾阳宫休假,狄仁杰去打前站。并州长史李元冲就敬告狄仁杰:“皇帝陛下来的路上有个妒女祠,谁要穿漂亮衣服路过,她就羡慕嫉妒恨,她一羡慕嫉妒恨就会打雷下雨。”狄仁杰嗤之以鼻:“要按你这么说,天子行幸,还有风伯清尘雨师洒道呢,一个妒女弄作什么妖?不用鸟她!”结果武则天休假愉快,啥事也没发生,于是武则天高兴地夸奖狄仁杰:“可谓真丈夫也!”这是武则天原话,读者诸君不要想歪了。

不信邪的狄仁杰有时候也代替武则天出巡,有一次出巡就跟项羽“发生了冲突”。那是狄仁杰以冬官(工部)侍郎的身份“充江南安抚使”来到了项羽的老家。当时吴楚之地的老百姓都比较迷信,村村有庙处处烧香,是个人就能称大师,大鬼小鬼都建庙,不管是三姓家奴还是前朝兵部尚书后世辫子侍郎,都有人当做家乡名人旅游名片建庙祭祀(不知道收不收门票),大庙小庙居然达到了一千七百余处之多,狄仁杰一看大小官员不信皇帝却信鬼神,禁不住勃然大怒:“既然你们只信鬼神,还当什么大唐(周)的官?把这些破庙通通给我烧了!”

但是狄仁杰烧庙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一个是因为那些庙养活了很多富和尚,很多大师也利用那些庙宇结交上层人物,勾引得很多戏子名伶拜倒在地——其实大师们也知道那些知府县令名伶拜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朋友圈。狄仁杰烧庙,就等于砸了这些人的饭碗。于是这些人开始做狄仁杰的思想工作,但是他们抬出来的不是孔子也不是老子和如来,而是楚地名人霸王项羽,“有项羽神号为楚王庙,所祷至多,为吴人所惮。”本来狄仁杰跟项羽无冤无仇,但是一看这楚霸王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也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亲笔写了一篇“讨楚檄文”,痛斥项羽丧失八千子弟,应该无颜见江东父老,还有什么脸在这里享受香火供奉?

当地既得利益者阻止狄仁杰拆庙,但是他们忘了狄仁杰可不仅仅是个文官神探,此公也做过很多武职,也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于是“你有钱,但老子有兵”,狄仁杰令旗一挥,威武文明的唐朝大军一拥而上,千百座寺庙,包括项羽祠,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片残砖断瓦烂木头,那些方丈大师不是转行就是转入了地下,反正是行骗的场所没了。

只是项羽无端遭了池鱼之殃。如果项羽泉下有知,也会感到很委屈:“我这是招谁惹谁了?他们用我的名头赚钱,关我鸟事?我要真有法力,又怎么会被刘邦那无赖逼得自刎乌江?”

于是正史就留下了狄仁杰做檄文讨伐项羽的记录,很多人都把这件事当关公战秦琼一样的笑话来看,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好笑,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果唐宋明清代代都有狄仁杰,估计很多大师都会后悔自己入错了行,那些道台知府县令也不会因为沉迷膜拜大师而丢了乌纱,那些昏官丢了乌纱不打紧,他们一心拜鬼而耽误了正事儿,吃苦遭罪的还是老百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