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哪里适合打卡旅游

2023-04-20 21:44 55次浏览 旅游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黔西县,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是毕节市的东大门。

国庆前夕,记者探访了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村。乘动车经成贵高铁至黔西站,再换乘汽车前往大海子村,沿贵黔高速行驶14公里,十几分钟后便到达了目的地。

踏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澈见底的淡水湖,这就是黔西县第一大天然湖泊——大海子,大海子村也由此得名。村子周边山峦翠绿,片片绿色背后显露出浓浓的生机和希望。

“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山边边,石旮旯里刨苞谷,哄饱肚皮也难说。”这曾经是黔西县绿化乡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开通,加上当地党委、政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基础设施、实施农村产业革命,昔日的遍地石漠山,早已变成漫山致富林。

“交通线”连上“风景线”

“收稻谷时一定要保持田地干净整洁。”在大海子村的田坎上,才忙完脆红李采摘季没多久的村长张灿正忙着查看环境卫生,不时捡拾起地里的杂物。他皮肤黝黑,身材瘦小,却透着十足的干劲。

“今年大海子村主要种植高粱与水稻,总收入已达到114余万元,这几天正是收割高粱与水稻最忙碌的时候。”讲起今年的收成,张灿笑得格外灿烂。他告诉记者,大海子村现在是集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和生态文化于一体的观光景点,被列为黔西县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并在2019年荣获“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称号。

以往,大海子村只是个“藏”在深山的贫困山村。

张灿在1995年被村民选为村长,一路看着大海子村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长大”。

“在上世纪80年代,村里有人生病,只能用马车拉到县城的医院去看病,要颠簸两个小时才能到。”张灿说,那时,村子里基本都是土房,村民去县城赶场,来回要步行六个多小时。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村里开始有人买了拖拉机,到县城需要40分钟,有的村民还骑着“洋马儿”(单车)去县城,路上也要花一两个小时。

2000年以后,大海子村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小轿车、摩托车、中巴车都有了,跑一趟县城只需要半个小时。2016年,随着贵黔高速的开通,开车去县城只需要十几分钟。到了去年,成贵高铁黔西站投用后,大海子村更与远方的世界连上了线。

“这是我第二次来大海子村了,这里是我见过的最美村庄。”来自成都的殷俊与大海子村有着不小的缘分。2017年4月中旬,殷俊到黔西出差,在行至贵黔高速大海子站路段时,被这里金黄花海与碧绿湖泊互相映衬的景色所吸引,停下车拍摄了许多照片。

“家里的人看了照片,都吵着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随手拍下的景色就这样成了一家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是由于路程较远,这件事就一直搁置。后来成贵高铁开通运行后,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里,于是在休息日带家人从成都南站乘动车,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到达黔西站,再从县城的公交车站坐上直达大海子村的公交车,一会儿就到达了。”在殷俊看来,这样原生态的美丽乡村在现在已经很难寻觅。他说,明年他不仅要带家人,还要带更多的同事朋友一起来大海子村踏春赏花摘果子。

今年8月,绿化乡举办了脆红李采摘节,大海子村种植的1300余亩富硒脆红李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张灿说,脆红李种植已经成为乡里产业发展的支柱,富硒脆红李成了当地农产品主打品牌。

果林不仅给村里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带来了人气。张灿说,今年4月份,村里的李花、油菜花遍山开放,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司乘人员停车游玩,后来还有人专门驱车来拍照打卡。以后,村里还将准备举办李花节、油菜花节,让更多游客来欣赏美景。

绿色生态绘就小康底色

在大海子村,除了汉族外,还居住着白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且都保留着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绿化乡党委书记廖毅说,为了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绿化乡着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2012年新建改造了477户“黔西北民居”,修建了1200平方米的同心广场,以及环湖民族文化观光长廊、凉亭等,人居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山水风光越发秀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大海子湖不仅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还是整个绿化乡群众及毗邻乡镇部分居民的饮用水源。”张灿说,前几年村里曾兴办了五六家农家乐,但即使村民们很细心地进行管理,还是难以避免污染水源,于是便关门了。

因此,村里还拟订了一份“环境卫生保护村规民约”,安排20名村里的贫困群众组建大海子村保洁队与护林队,专门负责全村公路的清洁与山林水源的维护,每人每月有800元至1200元的收入。

“现在,村里人人都是保洁员,我们一得闲都要去大海子周边逛一逛,帮着捡捡垃圾、清理环境。”对张灿与当地村民而言,大海子不仅仅是生命的源泉,更是家乡最骄傲的“生态名片”,长期以来,自发守护湖泊和周边环境已成为大家的习惯了。从2005年开始,张灿每个月要巡湖五六次,走一圈下来要花四个多小时。

今年,大海子周边安装了4000米的防护网,还建设了260个四格净化池,供周边村民排放污水,防止污染水源。

家门口的“水缸”得到了有效保护,全村又要着手发展生态产业了。张灿说,今年开始,村里牵线龙头公司在海子周边种植茶叶、茭白等对水资源无污染的绿色生态产物,目前已经种植茶叶300亩,预计年底提升到500亩以上。村里还打算打造农旅观光园,进一步发展旅游业。

“高铁的开通,为黔西旅游业带来良机,但我们会守住‘生态’底线,在充分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旅游项目。”黔西县旅发中心负责人表示,成贵高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川黔两地的交流,更为黔西县发展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黔西县着力打造大海子村、柳岸水乡、丘林村等一批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精品景点,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绿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既美了乡村,又富了农家。据统计,2019年,黔西县累计接待游客1364.12万人次,增幅达37.50%;实现旅游收入123.05亿元,增幅达35.8%。

产业调整引领村民增收

9月28日,天空透出一丝阳光,眼看田里的韭菜葱葱郁郁,41岁的大海子村村民文志强赶紧和妻子一起下田采收。目前,他家种植有5亩韭菜。从春到秋,约15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一次。文志强算了笔账,他家一年凭借种植韭菜,可以收入13000元左右。

在文志强收韭菜期间,记者听到了他家稻田里不时发出“扑通”声,原来,这是稻田鱼在“伸懒腰”。去年春天,村委会工作人员在文志强家2亩稻田里投放了347斤鱼苗。鱼儿在生长过程中,既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其排泄物又可增加土地肥力,促进稻谷生长,此外,鱼儿还能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每天早上,文志强起床都要到稻田里看看,听听鱼儿们奏响的“田间交响乐”。他说,现在稻田鱼平均每条重一斤左右,等天气放晴,他就去收水稻、捉稻田鱼。“等它们长几天,有的可以长到两斤多。”

文志强说,从高铁开通以来,有很多外地人会到县城赶集,他们喜欢买腌制好的稻田鱼。所以,文志强准备今年好好加工自家的稻田鱼,搭乘去年开通的公交车上县城寻个好买家,卖个好价钱。“听说稻田鱼可以卖到20元一斤,我相信借助稻田鱼,我家今年的收入肯定翻番。”说到这里,他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同样开心的,还有村民谭旭东,一周以前,他家7亩地里的高粱丰收,采割的鲜穗按照每斤1.35元卖给了马坎村黔西县醇粮源红高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一下能赚10000余元。

在这个合作社的库房内,近万个50斤装的编织袋被整齐堆放着,这些高粱都已过筛、烘干,适宜用来制酒。

“我们主要是出售烘干的精制高粱,每斤价格为3元。”该合作社负责人说,借助高铁和高速公路形成的便利交通条件,这些高粱已销往贵州仁怀和四川等地。2020年来,该合作社在马坎村设厂,带动附近约60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至少3000元,干得多的一个月能拿近万元。

绿化乡政府项目负责人陈奔说,近年来,随着贵黔高速和成贵高铁的开通,还引来一些果酒厂在乡里设立生产基地。

为实现大海子村以及周边村落的产业调整,目前绿化乡因地制宜,规划在5年内将全乡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打造“花海果香田园综合体建设区”“黔西现代化产业园建设区”“山水田园运动小镇建设区”,发展产业项目,让农民“变股东、变老板、变工人”。同时,以良好的生态性、观光性、娱乐性吸引各方游客,进一步带动全乡群众增收。

来源丨贵阳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贵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