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哪里能出去旅游

2023-04-20 20:30 62次浏览 旅游

中国有许多地名都叫孤山,但有二个地方最闻名遐迩,一处在杭州西湖,一处在泰州靖江。杭州有“三大怪”,“孤山不孤,长桥不长,断桥不断”,杭州孤山虽叫孤山却不孤,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讲“孤山不孤” 。靖江孤山位于靖江市区北面五六公里,距市区仅5公里。靖江的孤山却名符其实,孤山与天目山、黄山(江阴)同出一脉,是天目山的余脉,虽然只有海拔五十余米,却是长江北岸、南京至南通之间唯一的一座山丘,也是泰州及靖江境内唯一的山。在广袤平原,一峰突起,故而颇具盛名。据史料记载,靖江孤山原先是长江江面上高耸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陆地不断延伸、扩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孤山全部登陆,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孤山有寺,唐初名正见寺,距今已有千五百年的历史。寺院位于靖江北郊的孤山之巅,孤山既以“孤”取胜,也以小出奇。孤山东、北、西三面陡峭,只有南坡平缓,东西狭,南北长,远看像一只坐南朝北的大石狮子。所以旧靖江县志上称它“形如狻猊”,就是这个意思。过去山上还有两处自然景观。一处是石舫,在孤山西坡,巨石似船,极有妙趣;一处是仙人洞,在孤山东侧峭壁之上,据说可坐数十人,人们可望而不可及,便传说里面有个仙婆,整天摇着金绞车,能把白棉纱纺成金纱线。可惜这两处景观都因山崩或毁损、或闭塞,只给后人留下美丽的想象。

据传,远在孤山还是茫茫长江中的一座孤岛时,即有名曰“大德”的高僧,来此开荒拓土,降妖伏虎,建寺办道。由于靖江至明成化七年(1471年)方才建县,正德元年(1506年)始有史书编纂,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不甚翔实。“孤山诗钞”收录了元朝朱一冯的《游孤山》,诗云:

靖江孤山

翠微百尺涌江头,蹑屐扪萝快此游。石磴陡悬苔缝合,梵钟遥度鸟声幽。

千帆影外群山拱,万里流中一柱浮。薄暮月明天似水,坐来凉气侵高楼。

由此可见,最晚至元代,孤山已有寺庙,而且已具相当规模,陡壁悬崖中有供人攀登的“石磴”、有钟声悠远的寺院“梵钟”、有高处不胜寒的“高楼”,孤山“孤”得神奇,让平原上的人们为之陶醉。从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开始,靖江人就着意修饰它,打扮它,在山上陆续建成以孤山寺为中心的建筑群,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不久前我参加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联合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荔枝FM等网络媒体平台组织的为期四天的“靖江之旅”,这是我第一次来靖江。我们来到了孤山,沿着孤山南坡山路拾级而上,半途有座石坊,题额为“蹑云”,故称“蹑云坊”,意即“脚踏云雾而上”。蹑云坊是靖江现存最早的石坊,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两旁石柱刻有楹联:“对此长江左蠡烟波今宛在,位当绝顶西湖风月定何如。”题额和楹联,都是明代万历42年(1614年)靖江知县赵应 手书。这副楹联气势宏大,写出了孤山峻拔秀逸的特点。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如今两侧对联早已剥蚀殆尽,只有“蹑云”二字依旧熠熠生辉。

蹑云坊下,有一块比蹑云坊历史还要悠久的摩崖石刻,见证了孤山的盛名。明嘉靖丙戌年(1526年)夏天,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曾经在此祈祷上苍,普降甘霖。时人为了纪念这次祈雨,在旁边的巨石上刻下了“嘉靖丙戌年夏湖南三紫道人易子伯贞祷雨于此”的碑文。

在山门迎接我们是孤山寺主持僧值,为我们讲解了孤山寺历史,我们现在看到的孤山寺是1993年重建的,重建的孤山寺占据了整个山顶,与其它寺庙不同的是,这里不但殿内供着许多佛像,殿外还有好多风餐露宿的佛像,有些甚至还没上彩。方丈是净慧长老的弟子、靖江籍明虚法师。净慧长老,俗姓黄,法号妙宗,14岁至武汉三佛寺依止大鑫和尚,18岁到云门寺受具足戒,成为虚云和尚侍者及传法弟子。曾主持柏林寺工作;并当选为中国佛协副会长。明虚法师是净慧长老大弟子,深得佛学真谛,现任靖江孤山寺方丈,20多年来不断修膳己成为靖江的一张名片,有禅师殿暨大圣殿、观音殿、三宝楼暨无量光殿、山门殿、方丈楼、大雄宝殿,以及法堂、斋堂、寮房等。

孤山寺很是灵验,故而香火旺盛,但在您拜佛时不仿留意一下佛像,这就是我在题目讲的孤山观佛,因为在重修孤山寺时,除了观音殿的观音菩萨石像外,其他佛像各不相同,均有出处,如进门的大佛是乐山大佛,大雄宝殿内的四尊如来佛,长相皆不相同。南面的一尊如来佛竟长有胡须,这是南北朝时期的如来造像;而东面的一尊鹿苑大佛,则是印度阿育王时期(前273—前232)的如来造像。将不同时期的一组如来造像融入一座大殿之中。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俗称“四大金刚”。这四大天王或手握宝剑,但有剑无鞘,或手持琵琶,但有琴无弦,或手中缠绕一龙,但有龙无鳞,或手拿一把伞,但有伞无骨,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造像取自山西五台,如此组合全国仅此一处,说明设计者在重建时的匠心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寺内供奉着五尊自然石菩萨,分别由几种不同石料拼凑而成,却巧夺天工,栩栩如生。这种技法是孤山寺首创,独特的佛教造像艺术,是孤山寺佛教文化中的瑰宝。此外孤山寺正见广场上各刻有一百个“佛”字和一百个“善”字,这些字均出自于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和文人之手,僧人有心将它们搜集于此,注明作者及出处,让人们在寺庙游览时,领悟书法中“佛”与“善”的真谛,换一个角度体会中华佛教文化,不由得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愿佛光普照大地,佑我中华。

如今,孤山顶上,寺宇巍峨、钟磬阵阵、香烟缭绕,这座享誉江北的佛教禅院再次得到重生孤山寺重建以后,从宝岛台湾请置了一部《大藏经》,从缅甸请回了一尊缅甸玉释迦菩萨像,另有势至、地藏、大圣、眼光等菩萨像。其汉白玉观音像通高近8米,是目前江苏境内最大的汉白玉像。昔日荒草丛生之地,如今香烟缭绕,晨钟暮鼓,经声不绝,面貌已焕然一新。如今的孤山山色秀美,建筑宏伟,山更青、林更幽,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再度成为人们寻胜探幽、登临极目崇教信仰的旅游胜地。

靖江的文人雅士喜爱孤山,普通百姓更把孤山当作圣土膜拜。靖江民间有名谚语,叫“三月三,上孤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孤山举行庙会,靖江和周邻泰兴、如皋等地的善男信女纷至沓来,朝山进香,人流潮涌,摩肩接踵。有民歌记载了这一盛况:除了进香,顺带还要赶集,山下就是盛大的节场,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除农用器具、日用杂货之外,少不了孤山特产 “泥狗子”。也叫“叫叫鸡”就是用孤山紫色山土捏制烘烧而成,形状有“鸡、狗、鸟、兔”等,上有孔眼两个,一吹就响,还能把玩,是孩子们的最爱。艺人们在烘烤前已钻出孔眼,烘烤后再涂上彩漆,既能吹响,又可把玩,孩子们都爱不释手。至今山脚下的地摊上还有出售,“嘟嘟 ”的哨音,洋溢着孩子们的欢乐,更唤起大人们童年的记忆。如今,流传了数百年的孤山泥狗子制作技艺,也被列入泰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山前我们参观非遗传人制做泥狗子,惊喜不断,感谢组织者谦谦老师还为每人定制一只,下山时大家都回归童年,车上哨声不断,由此想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孤山上人头攒动,孤山下人声鼎沸,遍地泥狗子的哨声,那将是多么震撼。

同时还要感谢靖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历史文化学者高峰一路相陪,介绍靖江风土人情,时间真快,转眼到中午了,按计划安排,下一步去拜访竹编非物质传承人李如海先生,然后品尝老季市的传统风味,在老季市又尝到了什么美食呢,敬请观看老的随园食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