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北部佤邦地区附近,是个很神秘原始的地方
缅甸北部总是给人很神秘的感觉,关于这里的传言和故事很多。最近网络上有很多丑化东南亚邻国的内容,如此集中出现攻击东南亚邻国的网络内容,本身就很不寻常,东盟国家对中国还都是非常的友好,当地人其实相当淳朴和友善,这些地方拥有很多美丽原始的景色。
在中缅边境上,缅甸北部佤邦地区周边,依旧保留了非常多的当地民族文化的习俗,多民族村寨在这里交织共存,颇为友善亲和。让我来说一说,我亲眼见到的真实中缅边境佤邦地区村寨的真实样子。
缅甸北部的佤邦地区,是个中国云南省以外,国人很难到达的地方。你可以拿着中国护照,获得缅甸旅游签证到达缅甸北部城市腊戌,但无法继续从腊戌北行到达佤邦地区。云南边民以外的中国人,也很难用中国护照获得佤邦的进入资格,一般只有云南边民可以办理边境证件,用于在缅甸北部国境口岸合法往返。
佤邦和缅甸北部的一些区域,看起来距离中国很近,其实到达的“距离”比你想的要远得多,所以这里很神秘,也相对国内“原始”很多,犹如当代“秘境”一样,很少有图片和文字说明这里真实的样子。
对于佤邦的真实情况,其实多数人不了解,佤邦城市里那一撮外来人员做的恶事,不代表佤邦本地居民也是同样的,这需要区分判断对待。我对于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就非常的感兴趣,去过之后,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内容和知识。
- 中缅边境地区,发生过少数民族抗击英军的故事,英雄们守卫了祖国的边境
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在云南沧源地区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进行了一次中缅边境线上的旅行,边境线紧临佤邦,这里是佤族的主要居住区。佤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村寨多借山势而建。
中国境内的佤族和缅甸境内的佤族同源,生活习惯和习俗基本相同,所以边民之间有很多民俗方面的交流,包括一些共同的节日和祭祀活动等等,中国和缅甸口岸之间的一些区域,往往会成为交流活动的举办地点,这些口岸也建设的非常美丽,很有民族特色。
中缅边境上有很多古寨,村寨拥有悠久的历史,除了佤族村寨,这里还分布着一些傣族傣寨,傣寨中的民居一般是蓝色琉璃瓦,屋顶上还装饰有金孔雀,十分好分辨。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大树,常可以见到巨大榕树,独木成林的景观,当地的巨型古树众多。
沿着边境公路,来到沧源班洪乡,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班洪抗英”事件,目前当地还保留有一座“班洪抗英”纪念碑,“班洪抗英”纪念碑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886年,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国殖民政府多次派遣武装人员进入阿佤山侦察、挑衅,并不承认中缅部分边界。1934年初,英方武装侵占了中国云南沧源境内的茂隆银矿,打响了占领阿佤山的第一枪。
随即,以班洪、班老佤族为首的17个佤族部落,在班洪镖牛盟誓,联合署名发布了《致中英勘界委员会伊斯兰先生的公开信》和《佧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并很快组成1000多人的民族武装,分三路抗击入侵的侵略者,“班洪抗英”事件爆发了。
盐商李希哲等人召集景谷、双江、澜沧、岩帅、勐角董等地群众1000余人组成"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与佤族武装并肩战斗,共同抗击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取得了胜利。“班洪抗英”斗争历时4个月,近百位佤族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边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大量历史事实面前,英方承认班洪地区是中国领土。为了保卫中国的主权领土,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却非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我在这里访问当地人,又知道了很多1960年中缅签订《中缅边界条约》时候的故事。1960年班老乡和班洪乡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它们是目前云南最后一批归回祖国的乡镇。班老乡内居住着佤、傣、汉各民族,佤族占总人口的97%。1941年,英国乘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以关闭滇缅公路作为压力,同国民党政府用换文方式,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它片面有利的边界,将班洪和班老辖区的一块土地划入英国领地,这就是所谓“1941年线”。
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正式缔结《中缅边界条约》,根据该条约,缅甸把片马、古浪、岗房等地划归中国,中国同意把勐卯三角地移交给缅甸,同时,班洪、班老部落在“1941年线”以西的辖区划归中国。
关于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签订的情况极为复杂,涉及新中国政府、缅甸政府、国民党残余部队势力、缅共、民族地方势力等等,协议签订对于中国来说,少了很多纷扰,但也直接影响了缅北地区后来的发展。《中缅边界条约》将炉房山脊下的金、银、铅等矿区划归了缅甸,我国班老乡距矿区只有一河之隔,但班老乡境内却少有矿藏,而大片的橡胶林地区被划在中国境内,矿产资源虽然少了,但中国这段国境线反而安宁了。
- 这里拥有大片原始丛林保护区,自然环境未受任何干扰,还有野象出没
目前中缅边境这一段,原来山坡开出的农田被退耕还林了,以减少水土流失。中国帮助建设了很多小水电项目,提供地区电力供应。缅甸境内原来的毒花已经被禁绝,代替种植的是各类经济作物,目前当地的茶叶优良培育进行得很好。
当地已经有了各种茶叶品种,包括“金针、金曲、金秋、花蕊金、金茅、金丝、银芽、虞美人”等茶品,当地白茶、绿茶、煮饭茶、红茶、普洱茶等都有生产,不少茶叶在缅甸北部生产,然后进口到中国,中国在提供农业技术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来支持,帮助了缅甸北部经济摆脱毒花。
佤邦地区通向缅甸南部的道路基础设施并不发达,当地多丛林和山地河流,在这里的丛林里可见到硕大的董棕树,以及大量树冠上垂下来的藤蔓。沿着山谷小溪前进,沿途地形起伏,需不时攀扶树木和藤蔓前行,沿途尽是野趣自然的生态美景。
附近的南滚河国家自然保护区里,植物种类繁多,有桫椤,董棕、见血封喉树、铁杉、铁力木、四数木等百余种。保护区内有亚洲象、孟加拉虎、云豹、金钱豹、长臂猿、灰叶猴、金丝猴、蜂猴、羚羊、白鹿、水獭、香猫、大蟒、巨蜥和绿孔雀、犀鸟、悲胸鹦鹉、原鸡、白鹇、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等数十种野生珍稀动物,还是白掌长臂猿的惟一分布区。
- 沿着中缅边境的边防公路旅行,发现很多有趣的民族村寨
沿着中缅边境一路探寻,沿路看到一些原始小村寨,造访了几个村寨,其中一个叫“芒黑”的佤族村寨。
芒黑村寨被建在一个向南面突出的山坡上,山坡采光极佳,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被日光照到。寨子的上部有一个小的简易缅寺,村里共有50~60间民居。
来到村寨里中心广场,看到了一个很小的寨桩,寨桩上面盖有凉亭,寨桩的样子可以反映村子规模和地位,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宗教民俗的含义。
寨中有座简易小缅寺,脱鞋后可进入缅寺参观。小缅寺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竹篾编的墙孔中透过的条条光线,让火塘中升起翻腾的烟雾具化了,有种恍若时间慢流的感觉。
虽然说是寺庙,但屋子里的格局就是常规的佤族布局,中间是一个火塘,火塘上烧着水,屋子里飘着木材燃烧的香气,一点都不呛人,房子四周摆放着经卷、经书木架、盘坐的地垫,还有很多竹凳、茶杯、点心和生活器物,这些内容元素组合在一起,给人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
寺庙中师傅不在,小和尚在窗边,借着竹篾墙孔中透过的光线,在抄写经文。小和尚累了,在竹墙前休息,光线将他的手掌照透得通红,犹如佛心外显,看得我不禁痴了。
在这里村寨里,我看见有大捆的粗藤蔓,听说是附近采集,用来做藤椅和其他工艺品的。仔细观察这座房子建筑的木料,木柱木板都不是用刨子工具做出来的,而是用斧子,一斧一斧给劈出来的。
而竹墙和木门等,很多都是老式工艺手工做成的,这些精致工艺,现在新的村寨中已经很少见到了。村寨的屋顶虽然换为了新的,但房子的其他部位还都是老物件,寨子整体也是非常民俗古朴。
之后又驱车前往边境上的嘎多月亮古寨,这座村寨算是边境上较大的一座。见到当地佤族妇女在抽烟斗,她们不管是在劳动中或在空余休闲时,都会拿出烟斗抽上几口,尤其是老年妇女,几乎是烟斗不离身。佤族的妇女非常勤劳,在村寨里时常可以见到晒谷劳作、用头顶背搬运饲料,用传统腰机织锦的妇女。
嘎多村寨东南和西南都有大片的民居,西南面有河流和水田,附近山上旱田面积更大,很多较陡的坡地已经退耕。嘎多山顶有学校,学校里竟然有学生有200多人,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本来村子就不大。询问得知,原来是周边缅甸的孩子很多也来这里读书,所以学校的学生众多。
可能附近的害兽较多,所以村子里有各种紧密的篱笆和石砌墙,村寨依山坡而建,道路蜿蜒曲折。在这里我看到了佤族的牛头仓门,一个横着的牛角造型,非常有地方特色。漫步寨子,看到在石墙上正晒有染色纺线,用这些彩色棉线,就可以纺成漂亮的织锦了。
到一户居民家里拜访,看到屋子格局多是传统佤族样式,屋子中间有火塘,火塘上面挂有烟熏肉等,如此美丽自然淳朴的村寨,确实给人印象深刻,也让我对于中缅边境地区,当地人的生活和习俗,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1.文章《[缅甸旅游签证去哪里]缅甸到中国旅游签证可以签多久!》援引自互联网,为网友投稿收集整理,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点击页脚联系方式。
2.文章《[缅甸旅游签证去哪里]缅甸到中国旅游签证可以签多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相关推荐
- . 现代买票为什么带上携程保险
- . 潮阳怎么去广州南站
- . 湖南马拉河怎么样
- . 烧纸为什么到三岔路口
- . 百色为什么这么热
- . 神州租车怎么样
- . 芜湖方特哪个适合儿童
- . 护肤品保养液是什么类目
- . 早晚的护肤保养有哪些项目
- . 女孩护肤品怎么保养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