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者 杜一用

春节长假清零,厦门旅游数据还没发布,由界面新闻去年发布的一份“2021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却在朋友圈广为流传。这份榜单显示,厦门排名第34位,排在很多三线城市之后。事实上,多年来,厦门在中国旅游城市中的排名已经是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01

中国游游城市厦门排名第34位

界面新闻“2021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其实去年年底就已经发布了,今年春节长假厦门旅游业体现出来的热度,显然已让关心这座城市的人忧心忡忡。

界面新闻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各地市统计局、各地市旅游局以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开的数据,按照中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业比重、交通便利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等五个维度,综合衡量各城市旅游业的发达程度,编制了这份榜单。

在“2021中国旅游城市”榜单中,厦门排在第34位,排在前三名的是北京、重庆、上海。排在厦门前面的除了一大批一、二线城市外,还有一众三线城市,比如上饶排在第10位,九江排在第13位,温州排在第21位,台州排在第24位,金华排在第25位,湖州排在第26位,嘉兴排在第29位,遵义排在第32位,连绍兴都能踩厦门一脚,排在第33位。

这是界面新闻第五年发布这样的榜单。

厦门在界面新闻这份榜单中的排名其实也有过较为高光的时刻。2017年首届排名第24位,但隔年起便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排名第30位,2019年排名第33位,2020年排名第39位。

厦门在2021年的排名虽然有所进步,但这种进步的瑜仍然难掩排名不断下滑的瑕。

在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城市吸引力排行榜”中,厦门排名第23位,与在界面新闻榜单中的排名差不多。

更早之前,在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中,厦门在榜单中的排名曾呈现不断进步之势。2012年排名第21位,2013年排名第19位,2014年排名第18位。

有相当一段时间,厦门作为旅游城市获得的各种荣誉拿到手软。199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年、2012年蝉联“国内最佳旅游目的地”,2012年获评“中国最佳休闲城市”,2013年获评“中国特色休闲城市”,并获得“浪漫休闲之都”称号。

2017年入围全国首批“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似乎成了厦门这座旅游城市的天花板,此后至今,不仅收获的与旅游城市有关的荣誉越来越少,在各种旅游城市榜单中的排名也是每况愈下。

02

旅游收入增速放缓排名下降

习惯性思维很容易把厦门旅游业的下滑与新冠疫情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厦门受到的影响确实非同一般。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开的数据也证明了这种影响:

2020年1-3月,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92.91万人次,同比下降67.87%,旅游总收入113.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93%。2020年全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89.59万人次,同比下降35.19%;旅游总收入94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15%。

从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年初起,厦门共经历了三波疫情大考,大考之下厦门旅游业的回暖有可以肯定之处。2021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4.69%;旅游总收入130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54%。

但两年的数据也说明,厦门2021年的旅游业还没恢复到2020年的水平。不可否认,2020年的两波疫情严重影响了游客来厦门的信心。

如果把厦门旅游数据的时间轴拉长开来,会发现,把厦门旅游业下滑的锅都甩给新冠,新冠也不愿意背。

根据同样的出处,2017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0.52万人次,同比增长15.66%,旅游总收入1168.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8%。2018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00.3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6%;旅游总收入140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99%。2019年1-9月,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99.11万人次,同比增长12.23%;旅游总收入118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7%。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虽然只是公布了2019年前9个月的数据,但趋势可见,厦门旅游业收入增速与在界面新闻“中国旅游城市”历史榜单中的位置大致相称,从第一份榜单起,伴随着旅游收入增速的放缓,厦门在“中国旅游城市”中的排名也在不断下降。

新冠疫情可不是爆发在2018年。

03

层层加码的防控措施阻断人流

厦门在界面新闻发布“中国旅游城市”榜单的这几年里,却发生了不少事。对厦门旅游业来说,震动最大的当数轮渡旅游码头迁往东渡和鼓浪屿限流了。

2014年10月20日起,厦门市轮渡公司对厦鼓轮渡航线进行调整,把市民公共交通和旅游客运分离,鹭江道轮渡码头只保留居民专线,游客上鼓浪屿要从东渡邮轮码头和海沧嵩屿码头乘船。

鼓浪屿素来是游客光顾厦门的标配,有没到过鼓浪屿就不算来过厦门的说法。鼓浪屿尝试限流始于2016年,受到超强台风莫兰蒂的袭击后,出于景区修复需要,鼓浪屿对游客启动阶段性限流。然而,从2017年6月30日起,鼓浪屿阶段性限流变成长期约定,明确日最大承载量为5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3.5万人次,本地游客1.5万人次。

两项事关鼓浪屿登岛计划的政策叠加后,让岛上经营者感触最深的,游客随之出现断崖式的减少,鼓浪屿上的家庭旅馆面对游客减少叠加疫情的影响,接连关闭。不少商家耐不住寂寞,也纷纷卷铺盖走人。

景观有其负荷极限,制定科学承载量以保护景观,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政策的毫厘偏差有时会出现并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外地游客从东渡邮轮码头乘船的一刀切,决定了无论是自由行还是跟团游,从外地来厦门的游客都只能从邮轮或嵩屿码头乘船。承载量的限制降低了景点的负荷,物以稀为贵,却也由此让倒卖鼓浪屿船票有了生存的土壤。

外地游客在网上预订不到上鼓浪屿的船票,自然对光顾厦门的兴致大减。即便已身在厦门的游客,慕名赶到鼓浪屿对面的轮渡,当登岛船票还要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购买,也会顿觉兴趣索然。

把外地游客一刀切往邮轮码头安置有其不合理之处。跟团游在轮渡下客影响鹭江道交通,转移到邮轮码头可以起到疏堵的作用,但自由行与本地游客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把自由行强制要求往邮轮码头买票,必然让自由行多走弯路,扭曲了游客体验。

跟团游多数是经济出行,自由行有比跟团游更高的购买力,而跟团游却有比自由行更加强大的购票体系,抢票的结果,谁能给厦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

新冠疫情对鼓浪屿乃至厦门的影响似乎更多体现在人为因素。

2021年厦门迎击两波疫情。解封后,厦门全境对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的要求陆续放开,但鼓浪屿直至今日仍然要求登岛的外地游客必须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省内未交社医保的外地人也没有例外。

可以想见,这种人为设置的障碍拉高了登岛门槛,只能是扫了游客的兴。

去年年底,当奥密克戎疫情在很多城市扩散时,厦门收紧防控,把铁路乘客统一到北站一个出入口,并增加了自动检测设备。站在疫情防控角度,厦门收紧出入口的政策值得肯定。

但也应该看到,出入口后辖区内层层加码的防控政策,把一些游客挡在了厦门之外。很好理解,既然把紧了对外的出入口,那么,辖区之内就是安全的,既然是安全的,辖区之内的所有亮码和核检要求就都是多余的。

拉动内需首先必须把人流激活起来,人为设置障碍的结果必然是减少了流动,降低了消费。

厦门一位文旅行业的从业者在朋友圈急呼:在鼓浪屿们的“努力”下,厦门早已消逝在之最的名列。厦门文旅,不要借疫情的名义病死在温馨而又干净的软床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