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16日电(记者孙丽萍、许晓青)“没想到几千年前,中国人就能创造出以动物为主题、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实在是太可爱了!”在上海博物馆“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展厅里,上海交通大学的英国留学生鹿可不断举起手机拍照。

8月15日,包括鹿可在内的数十名中外学生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此次展览于7月29日揭幕,汇聚河南20家文博单位的314件重磅文物,用实物“解说”中国的源起,致敬中国考古百年成就。展览开幕以来大受欢迎,一票难求。

鹿可正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博士学位。不久前,他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与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22年度“我在上海过春节”短视频征集公益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由此受邀参观上博举办的考古文物大展。

众多精美的中国古代文物中,鹿可对一只西周晚期制作的白色玉鹿格外“钟情”。

“我的英文名字叫LUKE,发音在中文里对应‘鹿’。我特别喜欢鹿这种动物。”鹿可俏皮地告诉新华社记者,他考虑用这件文物作为自己新的微信头像。

8月15日,学生们在观看展览。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宅兹中国’这个展览名称,来源于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当时的‘中国’,更多的是一个地理与方位的概念……”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王樾担任特别讲解员,向中外学生逐一解读二里头遗址、甲骨文、商代的青铜器与占卜仪式,将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时间长河中的发展交融娓娓道来。

站在一件春秋晚期的镶嵌绿松石青铜神兽前,复旦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金宣亨赞叹不已。

“这个青铜神兽造型好精美呀,而且还吐着舌头,比迪士尼动画片里的小怪兽更萌!”金宣亨说,参观“宅兹中国”展,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无比深厚的热爱与自豪。

8月15日,一名学生在拍摄展品。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库巴在上海师范大学就读旅游专业。库巴说,他从小喜欢历史,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十分着迷,“我特别喜欢中国古代的玉文化。中国古人用玉来象征品德修养,充满了智慧”。

库巴感叹说,展览中的几乎每一件文物都让人惊叹,“我在这次参观中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的丰富与包容。中国文化是如此多元,像许多的河流汇聚到一起……无论东方和西方,人类总能在其中找到和谐相通的主题”。

来源: 新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