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吃吃地方的美食,到庐山自然照旧。我们从观云亭下来,按照小红书和人气测评的指点,去寻找排名第一的餐厅“望庐说”。

沿着已熟悉的牯岭街由东向西的径直往前走,灯火辉煌中,正值晚餐的高峰时段,食客早已是纷纷上座。

似乎已走到整条街的尽头,还没发现目标,我判断的标准是灯火欄栅。孩子打开手机导航,又柳暗花明,眼前下坡处,再往偏左方向一拐便是。

转眼便看到了霓红灯闪灼中的望庐说,可能这灯光有漫漶的效应,店家的招牌我拍了一次又一次,望庐说三字就是拍不清楚。

处处都可显示网络的威力。这不,排名一靠前,就招来食客蜂拥,餐馆外这些密集坐着玩手机的人,都是领了号在排队等待翻台的食客。

我们也领了号,推算一下前面的座次,还有三十四席。

站着干等翻台也不是办法,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几年前在深圳有过这方面的经历,在海底捞等了两个小时,仍然没排上,只好放弃。

萌仔又一个劲在喊饿,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到排名第二的“瓦的”去看看。

好在这第一和第二几乎是邻居,走不几步就到。瓦的是一家音乐餐厅。

排名先后区别很大,在瓦的可以直接入座,无须等待。

瓦的是一家有情趣,多少有点文艺范的餐厅,你看它门前就有这样自取自拍,自娱自乐的项目安排。

条椅上摆放着两摞自嗨式道具,食客可依个人兴趣各取所需。

这招数我已记不起是在太原还是在其它什么地方见过。

老伴欣然同意作个示范。

餐厅里还漫撒着追光投影,投出的都是警句、佳句、搞笑句,一句话,小秃晒太阳——俏皮呗。

这个也不是首创,晚上在深圳街头散步,随时可见。

餐厅的一楼有个乐池,两个男驻唱歌手有精无神,应付差事般的边弹边唱,一首又一首。

二楼唯一的一个独立包间正好处于他们上方,可边吃边听边看。

可惜的是,这音乐缺乏魅力。

我们点的菜上来了,速度稍嫌慢一点。先上的这两道菜从左到右是,烹调方法与水煮肉片大同小异的大片牛肉锅,和黄小丫遇到豆腐。

后面这道菜名似乎有点暧昧。

菜品如何,一般都从色、香、味、形方面考量,讲究点的还看盛装的器物,说实话,从这几方面来说,我都不敢恭维。

前文我已说过,庐山上的地方特色菜就是石鸡、石笋、豆腐、小土豆等几种,用各种不同的烹调方法制作出来,再冠以或响亮,或奇特,或惊艳的名称。

就以石鸡而言,其实就是牛蛙,可能是受到青蛙又名田鸡的启发,忽然来了灵感,把牛蛙称为石鸡。

它这么一叫,很容易误导人,以为是禽鸟类那种石鸡。我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入口后才得知是牛蛙。

图片上这种才是真石鸡。

在我国,牛蛙可说是无处不在,何来特色可言?如果是从烹调方法上来说,基本上就是烧和炖。我在这儿已吃过不同档次不同叫法的石鸡,从红烧石鸡,到一品石鸡和冠绝石鸡,一律配洋葱烧制,其它则配料则各自出招,配有石笋、香菇等,口味和质感吃不出多大区别。

而石鸡的价格,在路边摊是68元,在快活大排档是108元,在瓦的是168元,可谓是芝麻开花步步高。我初步估计,在望庐说至少应在198元以上。

我在这里说的也不叫吐糟,对于一个著名的旅游区来说 ,这些个做法也无可厚非。

还有就是,赣菜本就列于八大菜系的门墙之外,你又能要求他做出个什么样来呢?餐馆的老板们已经很努力了。

无论怎么说,我大致把这儿的特色菜过了一遍,了解了庐山的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