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梁山泊水库凉风习习,波映朝霞,水天一色。8月14日早晨5点,健康达人王渊成和小伙伴们迎着日出开始了晨练。跑上一圈多,正好5公里,每天雷打不动地锻炼,他们已经坚持了半年多。

“现在城市中随处可见休闲娱乐的公园、广场。在这样的环境中跑上一圈,一天感觉神清气爽。”在王渊成的印象中,近3年来,梁山县的城市建设就像梁山好汉一样拉开了架式,紧接着招招生风,各种公园、广场相继建成,梁山县城立马令人刮目。

梁山县住建局局长赵锦民说:“3年来,我们围绕打造‘不一样’的城市,坚持一个规划理念,一张图纸绘到底,推进主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正在把梁山建成城在景区、景在城中,山水景城融为一体的宜居宜业精品城市。无限风光在梁山,梁山风景在山下!”

原来山上拍景,现在山下拍城

王渊成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摄影爱好者,一辆单车、一台单反,每逢周末他就穿行在县城各地,寻找最美的镜头。头几年,城区路不平、灯不亮、水不畅,全县可供市民休息游憩的公园和景观少之又少,他的镜头主要是集中在梁山风景区。这几年,山下的景色多了起来,往山上跑的次数越来越少。

“你看,这张是我1个月前在梁山泊水库拍到的震旦鸦雀,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王渊成翻着手机上的图片库,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梁山泊平原水库建成后,周边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他和影友们近年来拍到的震旦鸦雀、翠鸟、天鹅等对环境要求高的珍稀鸟类不下于100种。尤其是近3年来,王渊成镜头里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环城水系中绿树掩映、流水潺潺,森林公园里树木珍奇、百鸟争鸣,凤凰公园内健身成风、热闹非凡……梁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闫征介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梁山县将北部龟山河、西部西环城河、南部流畅河、东部梁济运河四条河首尾相接,形成30公里的环城水系,将县城置于碧水环绕之中。沿河打造特色景观,栽植各种树木,实现“水通、路通、景通、林带通”的“四通”目标。已经建成的森林公园,树木达到69种、25000棵,北方所有传统树种都能在森林公园里面找到。公园为非经营性公益项目,项目内的道路、绿化及附属设施均为公益性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春园依龟山而建,园中亭廊楼台、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惬意自然。它是梁山县为市民建造的又一处休闲娱乐公园,去年11月份启动建设以来,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16个古建筑框架结构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劳动节期间对市民开放。

行走在梁山城区,无论是公园还是广场,无论是办公楼还是学校,新建建筑多为粉墙黛瓦的偏江南风格,城景交融、自然协调。“从开始制定《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到现在正在进行的建设,都是请了一位设计师作为全县的建设顾问,一个设计理念贯穿始终。”闫征告诉记者,这对保持城市外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重要意义。 “梁山城市风貌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只要我们用心规划、精心建设、细心管理、耐心等待成长,倾注心血去打造,一定能够把梁山建成一个有灵魂、有特色的城市,一个有品位、不一样的城市。”赵锦民说,建设过程中,一材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精挑细选,按照“建成文物,建成传世作品”的标准来推进。梁山县以建设基础设施为牵动,全面提高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拉开城区100平方公里框架,建成66公里环城绿色健身走廊。近3年规划实施以来,城中公园增加4处,人均绿地面积从46.77平方米增加为54.5平方米。

住进三居室,有了当市民的感觉

7月22日,梁山市民张良喜迁新居。新房子位于城区翰林苑小区的新房,123平方米,三室两厅。他感叹:“从小在县城生活,直到今天才真正有了当市民的感觉。”原来,张良从小就跟着在教育系统工作的父母住在县教育局西家属院的平房里,只有40平方米;后来他虽然住进了只有80平方米的4层楼房,但没有燃气、没有车库、没有绿化,况且小区里每逢雨季容易积水,一踩一脚泥。

为了让市民住得体面舒适,梁山县推进包括城中村在内的棚户区改造,力争5年全面完成。当地连续两年拆迁已达15000多户,今年达到7000余户。翰林苑、石棉厂安置小区已交付使用,慧馨苑、幸福街安置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之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县城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有城市的样子。 梁山县住建局副局长杨伟建介绍,梁山县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环境为目标,推进主城区改造提升。坚持“地上地下”统筹、“里子面子”并重,改造提升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天网入地;改造提升交通设施,实现停车有场、行车有序、安全畅通。棚户区改造腾出来土地,当地并没有再次进行房产开发,而是“见缝插针”式地建设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居民休闲娱乐场地。距离张良所住的翰林苑小区仅750米,就建有凤凰公园。张良每天下班后都会跟着小区的徒步队到公园健身跑步,一个小时转上七八圈,全身充满正能量。

以前,梁山城区由于受城中山体的影响,南北方向的水泊中路、水泊新路、水泊东路不直,况且其中两条是断头路,东西方向的文化路、人民路、青年路、工人路等主干道不通,号称“东西不通,南北不直”。市民刘静家住老城区,上班地点在东部新城区,原来上下班只有水泊南路这一条路可走,因途径县医院和汽车站,几乎每天早上都堵车,短短5公里路开车需要20多分钟。

2017年1月,梁山县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次中心城市和鲁西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内畅外联的公路网。近3年来,全县交通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66公里的梁山新二环已经建成通车;老城区水泊大街(北环路—迎宾路)、公明大道(东环路—寿翔路)等6条共11.42公里道路改造升级,县城新增加道路为5.7公里。路通了,刘静的上班路不再烦忧,如今,她改道走水泊大道,10分钟左右就能到单位。

农民变市民,孩子上了城里小学

这个暑假,梁山县水泊街道杏花村社区居民杨琳非常轻松,女儿不仅能够自觉学习,按时完成暑假作业,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增长了见识。“女儿上了城里的小学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光大方得体、爱表现自己,还能自觉读书和做家务,各种行为习惯和农村亲戚家的孩子明显不一样。”杨琳说,城市扩建后,她家所在的农村升级为社区,原本应该在农村小学上一年级的女儿,直接升入由齐鲁名校长作为校长的梁山县第四实验小学。

“学校定期邀请家长来观摩教学,很多新鲜课程我都没听说过。”杨琳非常欣慰。去年,女儿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海外青少年寻根之旅活动,非常长见识。她每天送孩子上学,都会见到校长在校园执勤;接孩子放学,都有两位老师将学生护送到门外。 “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女儿就要开学上三年级了,把她交给这样的学校我们非常放心、非常满意!”杨琳说,她常常暗自庆幸:女儿赶上了好时候。

杨琳的幸运并非偶然。按照规划,梁山县建设东部新城的过程中,以文教商业办公中心为定位,推进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全县以解决教育大班额为契机,建设了新一中、4处初中和6处小学,成立包括8所小学、3所幼儿园在内的教育集团,并将城区周边的村小学纳入教育集团。杨琳等很大一批农民变市民,他们的孩子也自然而然享受到了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梁山城市建设释放的红利中,教育占了很大一部分。”梁山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孙明庆说,“学校和城市完美融合,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梁山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幸福的人群是学生。”

几乎和学校同步,新城区还完成了中医院、地下管廊、新水厂等配套建设。建成“四纵七横”的路网,公交、网络全城覆盖,充电、WiFi科学布局,燃气、暖气全部到户。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梁山剧院、青少年宫、智慧儿童乐园也在一一落成,建成梁山文化广场、大型超市和星级酒店,新城区正在向配套完善、设施一流的生态宜居智慧之城迈进。随着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北部生物食品科技园的建设推进,城区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布局越发合理,城市框架的拉开有效稀释了城区人口密度。杨伟建介绍,近年来,梁山城区面积扩大了4倍多,大大缓解了城区压力。

(大众日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通讯员 刘继华 李声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