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忘记看到了什么,

突然让我对拉萨有了向往。

然后我就发了一条朋友圈,

说如果点赞的人够多的话我就去西藏。

不一会儿,就收获了超多的赞,

我当下就买了前往西藏的车票。

辞职待业半年之后(点击查看前文《我的摆烂职场经历:从顶级大厂到兼职柜姐》,转眼来到2016年6月,我的旅行开始,这一走就是大半年。从大西北到西藏,从西藏再到云南,再到两广和海南…见到了朝圣的人、看到了树葬、爬过冰川、徒步去了雨崩、骑电动小摩托环洱海一周、在海口老街吃清补凉。

还做过青旅的义工、睡过网吧、住过床下藏人的小宾馆、也住过海边的五星酒店、甚至在广西北海的驴友家住过半个多月、还在医院住过2周,一周是在西藏高反,一周是照顾旅行中的突发急性阑尾炎的小伙伴……

旅行固然很好,但进藏需谨慎!!我自认为个人体质还不错,蒙古族的基因使我自信,所以对进藏的高反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但我还是理性的选择了坐火车进藏,而且是从西宁格尔木一千米海拔的地方适应了一周左右才进藏的。

但是,但是,但是,理性在高反面前显得弱小无比,我还挂了,发烧咳嗽流涕拉肚子放屁,让我原本过百的体重不堪一击,折腾到了九十来斤,最明智的是我选择了住青旅,有小伙伴照顾,如果一个人住酒店,我估计我能瘦到八十斤,或者灵魂常住酒店了。。。高反,减肥的最佳选择!

1

有谁为了省钱在青旅做义工?我!

我的旅行花销原则是“该省省该花花”“能屈能伸”

或住酒店、或住青旅、或连房费都不想付了,就到一个城市的青年旅舍做义工。我曾在西双版纳的一个青旅做了一个月的义工。做义工很好,不但免费住宿,还包三餐。义工的工作内容是接待客人、打扫客房,偶尔搞搞旅游APP的宣传。

工作不累,很轻松,每天花3-4个小时就能完成当天的工作。其余时间,都可以自己支配。

所以,西双版纳的晨光、落日、晚霞,我都有深切的体会过。大大小小的景点和街道,我也走过很多。我最喜欢西双版纳道路两旁大片大片的绿植,让我感觉云南的树叶都好像吃了激素似的,每片叶子都像一个5岁孩子那么大。

晚上,青旅老板在告庄夜市做纹身生意。我有时会跟着去玩儿,逛夜市、吃东西、帮她招揽客人,跟客人唠嗑儿。记得当时有好多客人都是我在夜市里拉过来的,还认识了一对相爱的姐妹,后来我们一起自驾从云南到广西到广州。旅行结束后,我们成了朋友,一起去北极看了极光,在俄罗斯畅饮了一大瓶伏特加。

我大学毕业就进了公司做文职,从来没做过服务行业,所以整个“义工”之旅我都充满了新奇。

做义工这件事,我其实以前完全没有了解过。是在拉萨住青旅,看到其他背包客有这样操作,于是我默默记在了小本本上,想着一定要尝试下。

因为义工至少要做一个月,也意味着能玩儿一个月,于是我选定了西双版纳。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城市生活一个月,对一个东北人来说还是很期待的。于是,我在各大贴吧、微博、微信等渠道找需要义工的青旅。

很幸运,我找了西双版纳市中心的一家青旅。青旅有像宿舍一样的4人间,也有酒店一样的标间,客人主要以青年人为主,大部分都是女生和情侣,都是性格比较外向、爱好旅行的驴友。他们白天出去玩,晚上回来在青旅的公共区域和大家聊天唱歌,真的是很开心呀!

虽然给陌生人换床单有点儿让我难以接受,但劳动人民最光荣!

2

背包客的人生:哪种选择不是流浪呢?

旅行中经常遇到背包客。

以前我对生活的理解就是标准化的“择一座城终老”。这座城要么是我们出生的地方,要么是我们大学毕业的地方。

可在敦煌、拉萨、大理会遇到很多特别的人——背包客,他们选择从自己的出生地或大学毕业的城市,走出去,去亲自感受哪个城市让自己喜欢,或止步,或停留,或是一直在路上,用双脚丈量人生轨迹。

他们以做旅行博主、代购等工作作为生活来源,每天很快乐,是那种我在职场同事眼中从没看到过的快乐,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当时也想过这样度过一生的,可后来慢慢的步入所谓的正轨生活,就没再有过这样的念想了,加之疫情也不太允许了。

现在回想起旅行的那段日子,往事历历在目。

严格来说,我并不是有多热爱旅行。只是在各种可以做的事情中,旅行这件事可以吸引到我。我的旅行没有什么规划,顶多是前一天晚上想第二天去哪里,有时第二天睡到自然醒不想起床,就在酒店里吹空调追剧吃外卖。韩剧《请回答1988》就是我花了3天时间在海南儋州的一个酒店里追完的。

不得不说,小城市的外卖性价比真的很高,又便宜又好吃。南方人在饮食上真的比我们东北人要精致一些。

我喜欢在南方的小镇的街道上或走或停,不像我们东北被沙尘暴裹挟的街道,南方的街道干净又清新,每一口呼吸都是新鲜自由的味道。

我觉得我骨子里是个烂漫的人,本性热情善良,也很有情怀,体现在那呢?我会在旅行中分享我的旅行趣事,还会在朋友圈做慈善,给朋友们邮寄明信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本意我贯穿的比较彻底。

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束了,人生的意义我依旧模棱两可,但我深知一点,钱花完了。哈哈哈哈。。。

3

人到中年没结婚

但一定要和三两个同道中人同居

再说说我回到北京之后的生活。

回北京之后,我和闺蜜、还有曾经的男室友开始了“三剑客”的合租生活。

我们三个分别在不同的公司,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大概只有在周末时才会见到彼此。各自忙碌但互相关心,周末有时我做饭、有时点外卖,我们会坐在一起吃饭,聊些有的没的,过的甚是开心。三个人懒得打扫卫生就会叫保洁阿姨,AA之后很便宜。

男室友和我是2013年认识的,是前前前同事,当成兄弟相处。我当时是和一个姐妹合租的,但她决定和男朋友同居,机缘巧合之下我便和这个男室友开始了合租的生活。

在我离开北京的2年期间,他帮我把我的房间做民宿,日常运营和清理打扫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但民宿的收入却尽数转给了我。我再三推脱,但他说我在外也没上班,还是转给我了。

我的天!我修了什么福气遇到这么好的室友!

其实也不是他喜欢我,只是我俩合租时,我会在家做饭然后和他一起吃。如果有剩余,第二天他带盒饭到公司。

后来,我闺蜜的房子到期要换房子,我建议闺蜜继承我的男室友,因为我再回京的日期还遥遥无期。这样我把我的男室友正式传承给了我的闺蜜。他俩一起合租了2年之后,我再回到北京,两居室变成三居室,两个人变成三个人。

慢慢的三个人变成四个人,男室友找到女朋友搬走了,到现在我和闺蜜一起过着女中年的单身生活。

跟闺蜜一起住,她白天上班,晚上我俩一起吃饭聊天聊八卦,吐槽她“可爱”的同事。白天我们也会聊微信,每天真的有很多话说,不想聊的时候聊天也会戛然而止,完全没有社交负担,也不用担心哪句话哪个情绪表达会不合时宜。

用一句话形容我们的相处模式——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能达到如此默契的相处模式,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我俩是同乡,高中同校不同班,大学同校不同专业,有如此亲密的感情基础,加上互补的性格,让我俩相处非常和谐。

我闺蜜也是个特别的人,曾经比我还瘦,90斤。但我不在北京的两年里,她胡吃海喝,如今体重高达135斤。135斤听起来也算是正常范围内,但她的身高只有158cm,在原本美丽的外貌基础上增加了“肥”的特点,所以我称之她为“肥美”。

减肥是闺蜜的重要议程,但真的很难。对一个爱吃的人来说,我俩一起吃饭,我吃点儿就饱,她吃饱了还能再吃点儿,就是不肯放下筷子。每次都是我把筷子抢过来,这顿饭才能结束。

我们互相陪伴、互相牵挂,生病了有人照顾、饿了有人给喂饭、无聊了有人吵吵架……

如果,选择不结婚的话,一定要和闺蜜同住,生活真的很美好。

4

不是不婚主义,是还没遇到结婚对象

再说说,我33岁了为什么未婚。

其实我从高中时,16岁就开始了初恋。到29岁之前,都对婚姻和爱情很向往。

最后一段恋情是和一个大我4岁的男生在一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常都是“我在闹,他在笑”,过的很开心。大学毕业之后,我们在一起大概4年,期间有过分分合合,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分手是在我觉得找不到人生意义的状态下完成的。

和他在一起很好,继续在一起也会安稳的进入婚姻状态。我们见了双方的家长,都很满意。但我还是选择分手了,因为想到未来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我害怕了。但其实,我也真的说不明白我当时坚持分手的原因,可能我骨子里是个不安稳的人吧,我不懂婚姻。

分手几天后,再跟他聊天,他觉得我跟他分手是因为我翅膀硬了,我从一个刚毕业的小白痴到上市公司的经理,我跟他在一起厌倦了。这时,我才知道体会到我们分手时给他带来的痛苦。

不过,过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现在应该会有点儿理解我了。

虽然没走到最后,我们现在还会偶尔联系,聊彼此的有趣见闻,沮丧的时候也会聊天倾诉。好像没了爱情,还有兄妹间的亲情。

家人陆陆续续也给我介绍了几个相亲对象,但我人在北京,他们资源有限,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其中有一个相亲对象,我们是高中校友,同年级但不同班,在老家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开始他很热衷和我聊天,我也会很热情的回应,但绝对不会主动。因为我看动漫、喜欢拍视频,跟他的兴趣非常相投,他很明显的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但后来无意间聊到了我有类风湿,结果他的态度整个一个大反转,第二天就不再跟我联系了,现实的病情,现实的男人。

我觉得很正常,毕竟人到中年,都是现实的。类风湿是有遗传概率的,谁愿意给自己的下一代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呢。

经过这次梳理,我加深了对自己情绪的认知,也真正变成了一个骨子里悲观的人。我深刻认识到欲望无极限,人生体验多到尝试不完,所以失去了某些东西或者是未曾尝试某些东西也可以坦然面对了,我未来的人生指南就是:无论哪种选择都会有遗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