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不断!

日前,

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拟认定名单出炉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永嘉苍坡古村

这两个地方上榜了

现进入公示阶段

2017年

浙江省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公示名单

杭州:杭州宋城景区、杭州小营江南红巷;

宁波:梁祝文化公园、鄞州非遗馆、中国防空博物园;

温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永嘉苍坡古村;

湖州:钱山漾(世界丝绸之源)文化交流中心、长兴陈武帝故宫、南浔游子钢琴艺术馆、湖州古木博物馆、吴昌硕故居

嘉兴:桐乡市丰子恺纪念馆;

绍兴:柯桥区安昌古镇绍兴师爷馆;

金华:江南第一家、武义璟园古民居博物馆;

衢州:柯城区沟溪乡余东画村、江山市保安乡戴笠密宅;

舟山:普陀区干施岙五匠馆;

台州: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仙居县皤滩古镇、台州市博物馆;

丽水:景宁畲族博物馆、松阳县平田村

厉害了我的大温州!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传承瓯越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

作为东瓯名镇的温州,

一座有着5000年渔耕文明史,

2200年城市发展史的悠悠古城。

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

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厚重的历史瓯越文化,

传承千年,生机盎然。

温州拥有有“百工之乡”的美誉

34个国家级非遗

144个省级非遗(保护单位154个)

747个市级非遗(保护单位918个)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3位

省级传承人169位

市级传承人733位

“文化是积淀,文化是品位,文化是力量”,而这种积淀、品味和力量,需要我们共同去继承和发扬,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惊叹宝贵遗产的同时更增添了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设有县(市、区)分展厅、专题馆、百工一条街、互动区等展览展示与互动区块。

其中“永嘉昆曲”和“乐清细纹刻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泰顺廊桥营造技艺”和“木活字印刷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温州众多散落于民间的“宝藏”、承载着瓯越土地千年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匠精神的活态传承

每逢周末,都有十多位传承人在“百工一条街”创作室现场创作,每月都会将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轮换,每年都有100多位传承人进馆展示。观众可以知道精美的工艺品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还可以和传承人聊天,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除了“百工一条街”,非遗馆还开设了“非遗学堂”,既面向青少年也面向成人,设有剪纸、米塑、泥塑、瓯窑、瓯绣等课程,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经过一个半天,大家就能做出简单的成品。

部分非遗展示

黄杨木雕

浙江地区的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

瓯剧

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温州乱弹"。 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的古老剧种。

温州鼓词

流行于浙江省温州及其毗邻地区的一个汉族曲艺品种,俗称"唱词"。它用温州方言表演,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期已见流传。

蓝夹缬

中国传统的印染技艺之一。蓝夹缬的染料来自植物,夹缬图案,蓝底白花,色彩调和、对比强烈。夹缬在浙南地区多用于新婚被面、门帘床沿、头巾服饰等。

木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印刷术,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主要用于族谱印制,取上好棠梨木,经日晒雨淋自然干燥后制作字模,刻老宋体,制成一个个木活字。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

瓯塑

瓯塑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宋代温州漆艺号称“中国第一”。如今以纯天然原料、纯手工制作的瓯塑还将绘画、浮雕和泥塑融为一体,人物、山水、风景、花卉、兽禽等兼可融入,与黄杨木雕、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一塑”。

瓯绣

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

瓯窑

古代汉族瓷窑。分布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早在新石器时期,本土先民就掌握了制陶技术,晚商至西周时期又有了很大提高,到东汉晚期烧制技术已完全成熟。

首饰龙

乐清首饰龙被誉为中国灯彩中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品之一,异彩纷呈,其精湛技艺令人叫好。“首饰龙”分四层楼阁设计,并由若干个小戏台组成的大戏台,里面“住满”了好几百号形态各异的人物,这也是“首饰龙”与其他龙灯最大的区别。

自驾路线:温州市区—温州大道—文昌路—兴区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永嘉苍坡古村

[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

在楠溪江畔的苍坡古村里,乌瓦白墙,斗拱飞檐。足踏鹅卵碎石路,入村便遇青石板桥,面前两泓清水铺将开,远处青山隐隐呼欲出。村里的一砖一瓦一石,都带着古朴幽雅的气息扑鼻而来

但,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历经千余年的沧桑,苍坡旧颜未改,保护完好,是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日前也被选入浙江省首批3A景区村庄。

苍坡古村地处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位于岩头镇以北永仙公路西侧,岩头村北2.5公里处,背依笔架山,面临楠溪江,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苍坡的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

唐风宋韵的建筑

苍坡村正门历来称"车门",是一座规整的礼制建筑。车门前有块石铺设的"进士坛",从道路到进士坛有3级台阶,叫"三试阶",从进士坛到车门有七级台阶,车门下有四块花岗岩拼成的"太师帽"图案。

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重大族事庆典的地方。

这是大戏台,平时是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每到祭祀先祖、重大节日之时,这里热闹非凡,经常连夜演戏,台下人头攒动。这面大鼓叫祠堂鼓,是重要的礼器,是不可轻易敲响的,一敲则全村集合。

耕读传家,千年文脉

苍坡村,始建于公元955年,原名苍墩。李氏先祖李岑为逃避战乱由福建长溪迁居于此,南宋(1178年)时,九世祖李嵩邀请当时的国师李时日以“文房四宝”的理念来设计苍坡。

@ping/摄

文房四宝,即是笔、墨、纸、砚。村中正对笔架山的主街,形如长笔;笔街上三根长石条,喻为墨锭;村口东西两侧的蓄水池,是为砚;而纸,便是全村为四方形的地块,从空中俯瞰宛如一张大纸。“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

它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读以荣身,耕以致富。苍坡人努力于耕读,很多人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取得秀才、举人、进士功名的人在不少数,有楠溪江流域最早的文进士、武进士。那千年来印刻在这里的时光印记,厚重古朴。

站在亭子里往村外东南方向眺望,对面就是苍坡的“同胞村”方巷村。方港村头也有一座造型和“望兄亭”一摸一样的亭子,名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

古村里遗存下来的老寨门、寨墙、水系、街巷、民居、宗祠、戏台等建筑,无不显现出浓郁的南宋遗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先人已逝,留下的却是永恒的智慧风俗和言传家教。这里的山水草木、人文景观都侵染着古人的气息和风华,变得独一无二。

美食

在楠溪江驻足,古村里一杯乌牛早茶,一道温暖的阳光,一桌楠溪江的美食,足够洗去一路颠簸的疲乏。

楠溪麦饼最初诞生于永嘉沙头。沙头历来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此地麦饼别有风味,成为来往的旅人常备的干粮。漫步在楠溪江景区,路边的小摊或者小店便能轻易买到。

金粉饺,又叫山粉饺,锦粉饺,是永嘉岩头的特产。金粉饺是将芋仔煮熟后剥皮,拌山粉(番薯粉)掺揉均匀。以盘菜、碎肉、冬笋、豆腐等作馅,包成三角形(或半月形),蒸熟存放,吃时再煮热加作料,为冬至、春节或平时待客食品。

楠溪素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细,颜色白净,有韧劲儿,成品经常被摆放成“8”字形,因此也经常被称为“8”字面。因其在做的时候就放入了盐,所以在煮制的过程中不需要放盐,素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久煮不烂,非常劲道,吃起来又鲜又咸,很有弹性。

自驾路线:温州市区—瓯越大桥—S26诸永高速永嘉方向—枫林出口下—沿线按路牌指示—楠溪江景区—苍坡古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