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梗概:以上山下乡为主线,写50年回望,重点、重心仍在“上山下乡”,其他环节偶有穿插述及。

祭什么?青春、岁月、希望、亲情、爱情、苦痛、贫困、甘甜、懵懂、糊涂也。

本文没有鲜明的观点,没有强烈的思想,用的是当时的“思维”,没点“思维”也不行,没了灵魂,文章就是白开水嘛。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经历与感受,识见固然浅陋,但它是作者自己的角度,不考虑向任何名人、名家的同类题材“看齐”(知青类文学也鲜有公认的领军人物,没有公认的作品)。

本文体裁更接近大散文(或大随笔)一些,类似“无虚构写作”。

生动的细节描写,有趣的情节设计和丰富、形象的对话,这些元素,是小说那边的要求,本文不是小说。

却有类似小说的生动故事,关键它还是真实的。

例如“讲故事”、“听说书”、“偷西瓜”、“降教头”、“砸毒蛇”、“观月食”、“战宏图”等,哪一个都未必没趣。

综观本文20余小“环节”,沉重、唏嘘少,轻松、快乐多;愤世嫉俗少,积极心态多。

考虑到读者在手机上的阅读习惯,大块文章懒得读(我亦然),我决定今日始将这20余小节文稿分20余次发出,题目统在《上山下乡五十年祭》下面设小题目,同时,本文作为《今日头条》专稿,暂不考虑发其他平台(以后再说)。

《上山下乡五十年祭》之一

有希望支撑就好

《西江月.回故园》

问讯梁湖春色

烟波故地缠绵

五十冬夏有于阗

风雨依稀路远

乡里乡亲几个

难将旧貌串连

纵然忆起昔时颜

烧脑烧了一片

这个月的24日,是下乡50周年的日子,早就蓄心去看看,一大早就开车带老婆出发了。

她是想“搭顺风车”去梁子岛上“旅游”的,但疫情未了,到处是卡口。凭绿码往前走,走到距离码头只有2公里的地方仍被卡住,卡口说封岛了,只能作罢。

——岛上看湖如看海,环顾四周能看到水天相接的地平线,风景美极。不过,看来也只好等以后疫情过去再来了,我不无遗憾地对她说……

但这并不影响我自己的目标:旧地重游,寻觅往日的足迹。多少年来耽于生计,飘蓬江海,没有工夫来看看它,它只好长期蛰伏在记忆里,今天我要唤醒它。

我们行走的沿途是涂家垴、涂镇、公友、牛石岭、莲花贺、太和、东井、畈雄、王家铺、沼山、李铁铺等一大串地名,50年前的今日,我们这一届知青是被一个看不见头尾的车队,沿着梁子湖畔这一长串地名撒下去的。

这一长串地名,邻近还有舒安(纸坊),保安(大冶),金牛(大冶),它们有一个特色,辖区交叉,互为邻里。这里属于鄂城,那里属于大冶,那边刚出大冶,又进鄂城,这边出了鄂城,又临江夏,名字却是“武昌县”(纸坊)。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说你是真武昌,真武昌始在鄂城,你说你是真鄂城,鄂王城却在大冶(金牛),到底是江夏覆盖武昌,还是武昌统领江夏,把人给绕糊涂了。

鄂城今日改成鄂州了,鄂州才是原名,看宋史,岳元帅岳家军常常驻军或频繁进出鄂州。鄂州(资历)是要多老有多老,湖北的简称也是它。

我今天的打算,就是往这“一带一路”走走,当年我甚至曾经打着赤脚走过它们呢。

梁子湖彼岸,稍一上溯能溯至武汉市(辖江夏),梁子湖此岸,稍一上溯能溯至黄石市(辖大冶)。九十里长港把湖与江牵连,当年每天有汽船跑两班,在船上看两岸的景色,真是要多美有多美。

走一走熟悉又陌生的道路,看一看永远慈祥亲切的山峦,捋一捋翻腾澎湃的思绪,打开记忆闸门看到了生动的昨天……一路上我说得眉飞色舞,象孩子一样,老婆却象听天书似的。从她的眼神可知,她很难确定我说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事儿,是真的。

嗯,因生活经历不同,每个人对同一样事情的体会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只是知道生命中曾有这么个过往,具体的情形早就淡如云烟,忘得差不多了。毕竟时间太久远了点,50年,半个世纪过去了。

或因为我这一生,太平凡,太底层,太无成就,太无野心(用老婆的话说就是太没出息)的缘故,却能静心观察和思量走过的路途。

50年不算短,乡下的3年多(40个月)时光,比较起来微不足道,很多人早都把它翻篇了。但由于它是青春岁月,于我算是“浓抹重彩”,“刻骨铭心”,故我依然“耿耿于怀”,撰文纪念。

亦因为这辈子,尽管毫无建树,却多次“大难不死”,为期“必有后福”,才傻乎乎活到现在,还在梦想天上掉饼子下来。

人生,有希望支撑,就是美好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