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到惠源自驾游费用多少

2023-04-07 08:17 36次浏览 旅游

在范罗山脚下,有一条不太长的街巷,它没有辉煌的历史,也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却有一个很奇特的名字——冰冻街。它有怎么的过往,又为何以冰冻为名……

冰冻街本是一条无名的街巷,成街的时间应该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距今应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这条街为南北走向,北起北京路,南至青山街,全长326米,宽约10米,是一条从东北转向西南的斜形街道。

上世纪30年代,在这条路的西边建起一家精精制冰厂,盖起一大片冰冻房。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这条路边先后新开办两家冰厂。民国三十五年(1946),先是有人开办了一家丽华冰厂,但是,不久就停产了。民国三十六年(1947),又有多人集资办起一家惠源冰厂,生产白冰和冰棒。于是,人们便把这条路称为“冰冻街”。

1949年以后,冰冻街进行过多次拓宽改造。上世纪70年代,原来的弹石路面被改造为水泥路面,到了90年代又被改造为沥青路面,同时,又对原来只有四五米宽的朱家巷进行拓宽改造,使之与冰冻街贯通为一体。2000年,将这段路也命名为“冰冻街”,使得冰冻街全长达500米左右。如今,冰冻街北从北京西路起,至青山街交界处,又转为东北走向,西至长江中路(原吉和街)止,路幅宽度20多米。冰冻街北端,跨过北京西路,又与2006年前年后开通的申元街相贯通,与北京西路形成十字交叉,交通十分便捷。

两家冰厂 缕缕清凉幽然生

说起冰冻街,真的没有辜负这个街名,这里可以说是我市冷饮业的主要发祥地。我市最初的两家制冰厂都先后坐落于此。

冰冻街上的精精制冰厂,是李鸿章家族后裔李慧龙的产业。李慧龙是李鸿章四弟李蕴章的曾孙,是人称“三大人”李经钰的长孙,居住在陶塘边景春花园三大人公馆里(遗址在原芜湖八中校园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李慧龙在陶塘通往二街的路口(原市总工会机关所在地)开设一家保险公司,还开设有慧记洋行,专门经营外国的五洋商品,并开设精精公司,下设精精制冰厂,还开办有滑冰场、弹子房等小型游艺场所,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冰冻街上还有一家制冰工厂——惠源冰厂,1947年由当时芜湖的21家鱼贩集资开办的,负责人名叫程良和,前后独自经营十二、三年。惠源冰厂不仅生产白冰,还能制作可口的冰棒。上世纪50年代初,我市的食品企业仍然是以私营手工业为主体。据1994年《芜湖市志》记载,1954年全市私营食品企业中,资产达1亿元(旧币)以上的仅有10家,惠源冰厂资产为1.94亿元(旧币)排第四名。当时惠源冰厂的厂址位于冰冻街19号,职工只有8个人。1956年11月,上海蓓蓓饼干厂、大成糖果厂和工利面包场内迁至芜湖,合并成立公私合营芜湖市食品厂。这一年,私营惠源冰厂也转为公私合营。1959年,芜湖市食品厂改名为芜湖市永康食品厂。1959年,惠源冰厂并入永康食品厂,迁移出冰冻街。

一座公馆 几许往事谁人知

昔日冰冻街上最显赫的豪门当属崔公馆,主人是崔国因和崔由桢父子。

崔国因(1831-1909),字惠人,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甘棠人。他出身贫寒,在族人资助下始得入学读书。崔国因好学不倦,道光末年考中县学生员(秀才)。后经人举荐,到安庆李鸿章府上任塾师,因学识渊博,书法苍劲,见识独到,深得李鸿章赏识。同治十年(1871),考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侍读。同治十三年(1874),授翰林院编修,曾经给光绪皇帝讲过学。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被赏二品顶戴,先后出使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和秘鲁三国。他在担任驻外公使期间,积极维护华侨利益,深受华侨拥戴。光绪十八年(1893)十二月任满回国,和大多数驻外使节一样,崔回国后也末能得到重用,不久便辞去官职。他辞职后,并没有回太平老家,而是来到芜湖寓居经商。他相中县治西门外的青山。青山虽然不高,但是站在青山之上,西望长江,历历在目。于是在青山盖起一座公馆。今天的芜湖军分区机关驻地,都是当时崔公馆的旧址。军分区大门口的小山坡上有一幢小洋楼,便是当年崔公馆的建筑之一。这幢楼房建于何时,不得而知。但笔者的一位好友曾经在军分区机关工作过,据他介绍,30多年前,他们在这幢楼房地下室打扫卫生时,曾捡到过一块铜牌,上面镌刻着“1911年维修”等字样。据此推断,此楼最晚也当建于1911年之前,应该是崔国因来芜湖后不久建起来的。

崔国因到芜湖后,还在芜湖周边买田置地。同时,他还在沿河路开设“汇丰”砻坊,据《安徽省六十县经济调查简表》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汇丰砻坊拥有5万两固定资财,流动资金达6万两,雇工140人,每年交易量都在3.5万石以上,这让崔国因成为当时芜湖砻坊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他还经营当铺等,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崔国因还在上海、南京广置房产,在黄山北海盖有“狮子精舍”,供家人避暑用。

值得一提的是,崔国因在出使外国的三年多时间里,将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回国后把这些日记整理汇编成《出使美日秘日记》一书,共16卷,40多万字,对美国、日斯巴尼亚(今西班牙)和秘鲁等三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及华侨生活和人民友好往来等都作了客观记叙,在日记中,崔国因还对中外贸易、中国边疆危机以及经济建设经验等问题发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部日记成为当时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宝贵资料。戊戌变法时期,这本书被梁启超列入《西学书目表》,成为一部传世之作。

一所学校 毓秀之地书声朗

在冰冻街南端,曾经有一所毓秀小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加拿大籍传教士毕竟成,接受美国波士顿基督教来复会的派遣,漂洋过海,来芜湖创办来复会,最初只是在红墙院里租用几间民房开堂传教。上世纪初,便在范罗山下购置土地,建造大教堂。他来到芜湖不久,便在冰冻街南头开办一所毓秀小学和萃华男子小学。到芜湖解放之初的1949年5月,毓秀小学开设有一至六年级课程,在校学生有250人,教职工15人,是当时芜湖一所中等规模的小学校。1949年后更名为范罗山小学。2014年前后,范罗山小学整体拆迁,在原址上重新建设起一所颇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小学,并将创办于光绪五年(1879)的育红小学迁来冰冻街,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今天的冰冻街,虽然早已脱胎换骨,很难寻见曾经的旧模样,但因了“冰冻”二字,让它与“清凉”二字结缘终生。关于它的往事,至今仍在市民中广为流传。

(来自芜湖传媒集团·大江晚报,作者 刘传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