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天阊阖开宫殿(长安唐宫)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 唐·王维《早朝大明宫》

九天阊阖开宫殿

头戴红巾的卫士不停报说寒夜欲晓,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进辉煌的宫殿,同万国使节向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日光晃动着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动的香烟飘向了皇上的衮龙袍绣。

罢朝后把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紫服玉佩的中书文官此刻纷忙不休。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2、九天开出一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诗》

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千门像画图一样美丽。

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

诗仙李白以他特具的豪情、激情、真情写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老天爷偏爱我们,帮助我们开辟出来这么一个成都,一个大美的环境。“万户千门”意思是家家户户,都像一幅幅画一样。在古代,就连比较贫穷的成都人,都要在门前种花、种树,有庭院的,都要把庭院打扮得漂漂亮亮,再加上外环境的烘托,真的是“万户千门入画图”啊。

“草对云山如锦绣,”这是诗仙李白神思飘逸于九天,俯瞰天府之国,以大写意的笔法描绘了全域成都的山川之壮美、秀美、奇美。美到何等境界,李白以“锦绣”二字高度概括 。我看成都名片定位,就应该是“锦绣成都”,这张名片是诗仙为成都设计定制的,只有名号锦城的成都才当得起。接着,李白就来了一点比较:我们成都的美与秦川相比如何?大家知道,唐代的首都在哪里?在三秦地区的长安,现在叫西安的那块地方。他说“秦川得及此间无!

”李白随着又写了一首诗,再次跟首都长安比一比。他写成都的空气质量、周围的环境,你们听一听,“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一点尘埃都没有。我们气候也好,夏天不太热、冬天又不太冷,真的是胜过长安三秦那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