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要练好“内功”

等待春天的到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旅游业遭受重创,上万家旅游企业注销,倒下的知名旅企、景区不在少数。然而经此疫情,也让旅游从业者看到了新的生机,催生出旅游直播、云看展、云旅游等新业态,推动“互联网+旅游”的发展。

伴随2021年的到来,后疫情时代,旅游业该如何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停摆、倒闭、破产

2020年1月24日,受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部紧急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旅游业至此陷入停摆。在此情况下,携程、飞猪、去哪儿等在线旅游平台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票退款”危机,而线下旅游企业更是陷入“寒冬”,无数旅游相关企业倒闭、破产。

根据公开数据,截至3月27日,我国总计有6456家涉旅企业注销,包括1670家旅行社,46家景区相关企业,1890家酒店以及274家航空类企业,北上广三地占了全部注销企业总数的19.8%,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旅企和景区。

2020年2月,“中国出境旅游O2O第一股”百程旅行网宣布关闭并启动清算准备;4月,途家民宿叫停20城直营业务,北京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宣布停工、停产;更有一些国家级5A、4A景区宣布重整破产,如河北的野三坡、河南洛阳的养子沟等等。

停摆大半年,随着跨省团队旅游的恢复,旅游业迎来曙光。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同时调整旅游景区限量措施,最大承载量由30%调至50%。

不过短期内旅游业并未迎来较大的恢复,一是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理性,二是虽然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人们对出行游玩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

在此情况下,上市旅游企业几乎交出了史上最难看的财报。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2020年前三季度除西安旅游外,众信旅游、桂林旅游等13家上市旅企净利润同比均呈下降趋势,而西安旅游净利润同比增长,原因在于出售了全资子公司获得了投资收益。

且前三季度,除了丽江股份、西安旅游、宋城演艺等3家旅企净利润为正,其余11家旅企业绩均为净亏损,其中众信旅游亏损幅度最大,净利润同比下降近四成约为-3.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虽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迎来小高峰,但总体来看,我国旅游行业仍未完全恢复。

复苏仍需时间

在12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一级巡视员侯振刚表示,2020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游行业经受住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压力考验,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且旅游收入恢复到同期的近七成,有利提振了旅游行业的信心。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十一假期首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0.97亿人次,同比恢复73.8%;实现旅游收入766.5亿元,同比恢复68.9%。而文旅部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显示,在八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

但同时他也强调,由于疫情仍未过去,境外仍然肆虐蔓延,境内多处散发,还有局部聚集,这些都对旅游行业的恢复有较大影响。目前出入境旅游仍然暂停,旅游行业仍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有不少差距。

因此,上市旅企业绩“回血”还有待观察。

此前西藏旅游在三季报中表示,因疫情影响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下滑明显,而四季度为西藏旅游行业的传统淡季,预计2020年全年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同比发生重大变动。

2020年12月29日,众信旅游也在股吧回复投资者称:“今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公司主营业务受到较大冲击,暂时还未恢复。”

旅游业复苏还面临疫情的挑战。在当前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的背景下,侯振刚指出,“将继续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景区、剧院、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游艺娱乐场等地将继续执行“75%”限流政策。”

对此,神舟国旅市场部总监史涛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双节期间减少不必要出行、减少或取消聚集性活动对国内游还是有一定影响,不过冬季相比其他季节是旅游淡季,因此影响有限。

凯撒旅游CEO金鹰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得益于国内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近期出现的零星疫情并不会大幅影响整体旅游市场。

同时他谈到,在2021年,随着新的文旅融合业态,新技术对文旅业的赋能,新的营销形态的不断涌现,将持续丰富中国文旅市场,“根据2021年全球态势及疫苗接种情况,境外疫情防控较好的国家可能与中国开放旅游互动,旅游企业也将在主管部门的指示下,推进中国海内外旅游的复苏及发展。”

数字化转型仍要练好“内功”

对旅游业来说,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境外游完全“冰冻”,境内游“艰难求生”。但疫情之下,旅游业也衍生了一些新业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受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旅游业在旅游方式、消费需求及营销方式上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旅游方式上,小型私家团、定制游、自驾游、自由行等非群聚类旅游方式更受欢迎,预约旅游成为标配;消费需求层面,国人对健康、安全的诉求陡增,在旅游各环节中也更加重视健康类旅游产品及服务;此外,直播、短视频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崛起,丰富了旅游营销方式。”金鹰表示。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去年,当线下旅游陷入停摆、旅游相关产业受损严重之时,三亚、桂林、杭州等多地的文旅局局长、旅游企业和景区负责人在在线旅游平台上开启直播,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美食美景,甚至直播带货。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更是在携程因疫情没有收入、面临大量退款的至暗时刻,成立了携程直播带货项目组,并且亲自出镜参与直播带货。

除了直播带货,各大旅行社还纷纷开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账号,在上面分享景区文化知识、实景拍摄图片以及实地讲解等等,通过“云旅游”的方式,激发人们的旅游需求。

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和发展,“云看展”、“云旅游”、“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旅游”碰撞出来的火花,不仅为游客带来了全新体验——足不出户看遍万水千山,也推动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旅游直播、“云看展”等旅游新业态并非只适用于疫情等特殊时期,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5G广覆盖,“云看展”、旅游直播等体验效果会越来越好,这种数字化的展示也会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营销。

然而就目前看来,“互联网+旅游”仍面临一些瓶颈,根据中国联通与腾讯此前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文旅5G应用白皮书》,在推进5G与文旅产业快速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为:高频、可消费类数字文旅产品不足,在生产、管理、服务中引入新的风险,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与智慧旅游建设标准不够完善,5G基建及智慧化改造成本高,旅游企业改造意愿不强等。

史涛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肯定是一个大趋势,但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旅游本就是要身临其境才会体会到乐趣和魅力,而“云旅游”、“旅游直播”等始终隔着屏幕,相较线下旅游缺乏真实性,因此对线上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文化底蕴要深厚、讲解要有趣、准备要充分,这样才能吸引用户观看。

此外他也谈到,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确保个人隐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5G的发展,它在文旅产业上应该如何体现,即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有没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文旅产业数字化的良性发展,这都是目前努力和探索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5G、数字化虽能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但也只是外在的工具。旅游业要想长远向好发展,核心还是要修炼好“内功”——作为服务业,一定要给游客提供好的旅游产品、好的旅游服务和好的旅游体验。

“游客旅游体验的提升,需要旅游环境与旅游服务的持续改善,需要旅游业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真正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文旅创新智库专家李萌此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