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山打根在哪?

2023-03-29 06:32 75次浏览 旅游

新媒体编辑|李雨欣 撰文、摄影杨海冬

世界上有这样一处神奇的地方,它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众多热带风暴发起之地,然而却在造物主的眷顾之下,常年不受风灾的影响。

美国女作家艾格尼斯·凯斯在作品《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中,描绘了马来西亚沙巴州的独特风光。从此,“风下之乡”的名号不胫而走,成为沙巴州最知名的别号。

△风平浪静的山打根。

而我们前往的沙巴州第二大城市山打根市,坐落在世界第三大岛屿加里曼丹岛上,也正是艾格尼斯·凯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吃货的福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山打根伐木业兴盛时期,许多华裔富商纷纷在此落脚,盛况空前,一时无两,山打根因此被冠以“小香港”之称。后来伐木业在环保人士的声讨中日渐凋敝,取而代之的是水产业。

△山打根的天然良港。

山打根的渔获,除了供应本地市场,也出口到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沙巴砂拉越海域蕴藏着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作为一个天然良港,山打根理所当然地成了海鲜的集散地,也由此得到了“海鲜天堂”的美誉。

大名鼎鼎的森森海鲜美食城坐落在海滩边,与独具特色的吊脚楼混在一起。美食城里贴着一排关于山打根城市的老照片,过去它曾经是沙巴的首府,二战时期是日军在东南亚的一个重要据点,后来被美军炸成废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在城市终于恢复了昔日的繁华。这些老照片就像一幅历史画卷,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讲述着这段历史。

△渔民直接将渔获送上海鲜酒楼。

大约只有最市井、最接地气的地方,才能反映这个地方的本色。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便会去逛当地的菜市场。在有“海鲜天堂”之称的山打根,我怎能错过这里的海鲜市场呢!这里的海鲜非常便宜,且不说如龙虾这样“昂贵”的海鲜也不过50马来西亚令吉(约合人民币100元)一公斤,用来做生鱼片的金枪鱼,在这里只要5马来西亚令吉一公斤。

“燕屋地产”

由于山打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0%,为栖居的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食物链,所以哥曼洞至今仍旧保持着金丝燕和蝙蝠同居一穴的奇观。为了不骚扰这些“原住民”,景区现在只开放了不到十分之一洞穴供参观,每天参观游览的人数则限制在300人以内。

△哥曼洞里保留着蝙蝠和燕子同居的奇观。

哥曼洞的金丝燕不仅是一道自然奇观,在当地还是原住民养家糊口的“金饭碗”。金丝燕在天然洞穴里筑下的燕窝,经过岩壁矿物质的渗透,其中铁元素占多数的时候便会呈现出部分不规则的晕染状的铁锈红色,这种极富营养的燕窝就是极品“血燕”了。

△巨大的哥曼洞。

当地原住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600多年前,大航海家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被迫停泊在马来群岛的一个荒岛避风。由于食物紧缺,他们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郑和就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个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回国时,郑和带了一些燕窝献给明成祖。从此,燕窝就成了珍贵的贡品。虽然是传说,但在马来西亚最有名的燕窝品牌就叫“郑和贡燕”。

同时,我们还在红树林丛生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些整齐划一的吊脚楼,这些小楼和普通的民居很不一样,都没有安装门窗。其实这些吊脚楼是建给燕子居住的,在宽敞的屋内,能看到已经有金丝燕开始筑巢。

△靠采集燕窝为生的原住民。

在马来西亚流传着“你养燕三年,燕子养你一辈子”这句话。投资者只需投入100万元人民币,便能拥有产权期限为60年的海岛燕屋。一座成功引燕的“燕屋”,经过3~5年的培育,可以吸引2万~8万只金丝燕,年产燕窝80公斤以上,幸运的投资者四五年就可收回成本。

攀岩壁采燕窝本就是险而又险的劳作。在悬崖峭壁之间,采燕窝的人一旦失足,就会坠入深壑,即刻粉身碎骨。而当地华商不同凡响之处就是想了这样一个万全之策,他们搭起燕屋,招引金丝燕来这个更舒适的环境筑巢孵化,而待孵化后再采摘燕窝—对生态、对靠燕窝维持生计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巧妙的应对。

探访“原住民”

离开海岛燕屋,我们接着又去探访了山打根的另一个“原住民”长鼻猴。长鼻猴与我们常见的猴类最大的区别,是成年雄性的鼻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大,最终能达到七八厘米。由于颜色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脸上的一只茄子状的红气球。这条大鼻子一直悬垂到嘴的前面,晃晃荡荡,长鼻猴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不得不先将它歪到一边,十分可爱。

其实,在雄性长鼻猴可爱的面孔下,却藏着一颗极其“冷酷”的心。长鼻猴是群居动物,年轻的雄兽长大后,会向群体中的首领挑战,经过激烈的搏斗,新领主将接管原来族群。有时为了除掉原来首领的后代,甚至要杀死这个社群中的所有幼仔。

在加里曼丹岛上,由于土壤贫瘠,适合体型较大长鼻猴的食物并不丰富,很多植物的树叶也都很粗糙,根本无法消化,因此在树上的果实尚未成熟的季节里,要找到可吃的食物是很困难的。于是长鼻猴每天都要走几公里的路才能寻找到足够的食物,有时甚至涉险要向居住在岛上的居民和游客讨吃的。

望乡之茔

看过日本电影《望乡》的人,应该都会对“阿崎婆”这一电影角色都有着深刻的印象。

△电影《望乡》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为了积累资金发展资本主义,曾把贩卖妓女到海外作为谋取外汇的一个手段。一些贫苦人家的女儿,为了替家里还债,被迫去南洋卖身。她们为国家赚取了外汇,命运留给她们的却是精神和肉体上无法愈合的创伤。《望乡》反映的正是这段历史,而电影中的“阿崎婆”正是被卖到了山打根。

△电影《望乡》中的阿崎婆。

到了“阿崎婆”坟场的大门口,绕过一个小山丘,墓园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整整一个山坳里,排满了逝者的坟茔,约有数千人安葬于此,他们的墓碑大多为荒草遮蔽,只在起风时,影影绰绰看到些轮廓,我们扒开齐腰深的荒草,看了几座坟碑。

这里的墓碑统统面朝北方,而他们的故土正好就在那个方向。野外的荒冢已经多年无人祭扫,这些客死他乡的游子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还在惦记着家乡,而他们的国家日本,似乎早已经将他们遗忘。

| 好文精选 |

●●●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1716156429@qq.com.

文章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