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旅馆“西塘古镇旅馆…

2023-03-29 02:29 33次浏览 旅游

历史丨关于岳飞,千年愤闷再回眸

文/孙树恒

题记:盛夏七月,有机会到嘉兴开会,散会后,还有半下午的时间,想到附近的江南小镇去看看,询问了宾馆的服务员,去乌镇好,还是西塘好。她含蓄地说,两个地方都一样的距离,都是一小时的车程,风景都很美,只是乌镇商业气息浓了些。说完抿嘴笑了。我知道,谁不说俺家乡好呢。让她给叫了个出租车,我就背起简单的行囊,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江南那么大,我到西塘去看看,也不枉来江南一回。

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曲《忆江南》,不经意间总是把我的思绪牵引到风景如画的江南。

我对江南的小镇,都是在文学巨匠鲁迅、茅盾的作品中了解到的,通过他们笔下的乌篷船、石桥、老街、油纸伞……那些迷人的江南景色,给我留下数不尽的遐想。

正是读了他们的作品,我就对江南小镇充满了向往,可是很多年都未成行,随着时光的推移日益剧增。终于有机会背起简单的行囊,在一个热腾腾、雾蒙蒙的下午亲近西塘。

我是下午四点多到的西塘,环视左右,有两个巍峨高大的门楼,一个写着“西塘”一个写着“吴根越角”。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斜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辕耕录》:“秀之斜塘,有故宋大姓居焉,家富饶,田连阡陌”。网上介绍,形容西塘是“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从写有“西塘”的门楼走进去。到售票处买了票,看着“生活着的千年古镇”票面的景点路线图,一个人独行,不知所踪,还是随性走吧,就这样懵懵撞撞的,像一个喝醉了酒的人。

西塘的空气很闷热,很湿润,仿佛繁华都市的烟尘,也被这充满浓郁清香的空气给荡涤得干干净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想来西塘人生活在这么干净的空气中,会少了好多恼人的欲望,多了些宁静和安逸……我不禁有些想得痴了。

忘了自己是怎么走进古镇的,穿过绿幽幽的小径,整个西塘笼罩在雾蒙蒙之中,眼前的景色都在烟雾中,不知是天气热,还是雾气浓,将我的心打湿了。

从那个不起眼的小街进去,还凸显一片繁华错落的现代气息,渐渐步入小镇深处。尽管这是下午,但游人颇多,大都喜欢停伫在临水边,廊桥处,遥望远边,那流水人家,那桥洞下穿过的船只,看似只是一幅留住这西塘之美的画卷,实际上,我想这些人同我一样,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梦。我禁不住欣喜,欣喜来自于眼前的舟楫、河桥、粉墙黛瓦,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亲近生活着的古镇和生动灵秀的人物。

2

进入西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静静的穿过小镇的河流,岸边的垂柳,弓如月的小桥,灰瓦白墙的古居,廊下延绵的红绸灯笼,给灰蒙蒙的小镇增添几许梦幻,在烟雾中穿行,人也随之梦游一般,轻飘飘的,在青石板上行走。

街道行人三五一群,多是结伴而行,像我这孤身一人很少。街道显得很静谧,虽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沧桑,却依然矗立在那里,笑迎来访的宾客,站在石桥上迎面飘来湿湿的凉风,偶有三三两两游客,手持油纸伞的姑娘,从身边经过,绿水映照红伞,靓影衬托古桥,恍惚中仿佛走入戴望舒的《雨巷》……

在临街小河的石阶上,不时有情侣用自拍器在河边照相,双手掬着清清的水波洗涤衣衫,而在河沿上,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在凳子上,围着小方桌品茶下棋,有一个戴着草帽的女清洁工在临河的街道擦拭地板上污秽,最是那些小商小贩,悠悠地站坐在店里柜台前或门口的椅子上,也不在乎身边的小卖铺是否有生意,怡然自得地东张西望。

时间慢慢的过去,河水缓缓地流淌着,碧柳丝丝诉说着旧事。我见一个女子,在河岸边,正在照古装像,红色的衣裳,古典精致,很是妩媚端庄。还有一个女子,支着画架正在画小桥流水人家,那般宁静,人景合一,更显得面色如花,明艳动人。

几只渔船在河湾里行驶,有的船头,几个大木盆里满是鲜蹦活跳的鱼虾,船篷上晾着挂满水珠的渔网,头顶竹笠的船夫盘膝坐在甲板上,也是悠悠地对着蓝天白云打着哈欠。

有几个乌篷船坐着游客嘻嘻哈哈的叫着,船夫站起身,用健壮的胳膊,撑篙点波。轻舟如梭,柔橹如梦。

3

从水阳楼走进廊棚,像一架钢琴。沿河望去,那河边的廊棚则如一支长长的琴架,石砌的河埠头就是琴键,在河的两侧次第排开,弹奏出一河清音,在古镇回响。

对于廊棚有个故事,据说西塘有个开烟纸店的老板,一天小店打烊时,见一叫花子在店前的屋檐下避雨,就让他进屋来。叫花子执意不肯,老板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花子躲雨。第二天叫花子在店门板上留下一行字:“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此后烟纸店果然生意兴隆。店主为感谢叫花子的恩德,索性在店面前的屋檐下搭了个有砖有瓦有木架的廊街,且跨过小街直至河埠。

这样河边的人家将门前那条小小的石板路盖上了顶棚,由一根根圆木柱支撑着倾斜向河的方向,倘若有雨,雨水便会顺着斜斜的屋顶落到河里,俗称“一落水”。烟雨长廊真是别有味道,长长的廊棚沿着长长的河岸蜿蜒向前,成了西塘独特的风景。相隔数百年,历史将其变迁展露到极致,长廊似乎真的很长,一如我的思绪,没有尽头似的。家家户户,门前是街,门后是河,河埠头就建在自家的后门口,有的人家干脆将河埠头搬进了家中。

临河而建的商铺,尽管是门面不大,但琳琅满目的物品总能吸引游人不忍再前进一步。充满古韵的民居,但正因为旧,些许的窄,墙上残留的炊烟,那股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在这些商铺里意犹未尽,令人不禁感到些许的温馨,让西塘散发着久远的味道。更是接近过去,而靠近我是那店铺的招牌,有文化底蕴,历史气息。

卖酒的,有女儿红、玫瑰酒、黄酒、老酒、桃花酒、美人醉……我不喝也醉了。卖小吃的,天下第一蹄、天下第一锤、天下第一面、管老太臭豆腐、最古老的糖、老冰棍、纯真猪、孝母酥饼……一听名字都流口水。

那客栈的名字让你不请自来,楚河汉界、彩虹、猫小馆、小遇西塘、缘分小屋、遇见爱……不由得想浪漫一回。

就是商店,也是很耐人寻味的,那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成长先锋、三生有信、慢右击概念书店、时尚空间、花开半朵、慈母身上衣、童年……便有了想象的空间。

那酒吧名字更是韵味十足,马帮、白时光、等时光、小镇姑娘……奇思淡想的慢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西塘印象。店门开着,有老者拿着蒲扇坐在躺椅上,客人自顾选择,愿买则买,从不讨价。也有婀娜少女迎候,吴侬软语,说话间生意蹁跹,有一小伙子说“你把我迷得直不起腰”。

我走进彩虹堂原创记事本的商店,除了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胆举手发言,苦练杀敌本领”一类旧记事本外,顾客可以在店里留言,不是到此一游的话,都是对来西塘的印象和对亲人祝福的语言,挂在书本架子上。还有一个蜡像馆,郭德纲的塑像伫立在店门口,店主人看我照相,用手遮挡,可是我还是照了。还有一个姓名题诗的店,有一对情侣正在小小柜台候着。一个要转让的小店,女老板坐在门口静静的扶颏而息,一只小黄猫在她的脚跟前玩耍,一点也没有困意……

“长廊隐住廊桥梦,晓听软语满檐飞。”商业街,没有喧嚣,寂静的如一河清流;没有铜臭,纯粹的似千年沉淀的一粒尘。奔来的人潮,融进了古街里,琴也奏箫也鸣,莫不入曲。

西塘的人们不太会招徕生意,但决不是不会做生意,他们在店里静静的等着,这种闲适的态度反而让人很放心地想走进去。在西塘走路,也绝不会受到店家的袭扰,这是个大度和有古风的地方。

长廊像一条长长的带子,弯弯地缠绕在小镇的河边,漫步在长廊里,大妈在平底锅上炸着臭豆腐;有一对情侣在一个尺八宽的门脸学射箭,一切都是那么悠闲,那么随意,河面上小船荡来荡去,形成了一副动静交织的图画。

4

西塘河道纵横,仿佛是在给它注入源源生命力。河水很静,显得温润。打破平静水面的只有船只,还有岸边民居飞檐钩角的倒影。正是因为她的含蓄,她的旧韵。

这里是水乡,有水就该有桥的,而且不在少数。桥,有高高的石阶拱桥,也有长长的廊桥,横跨着纵横交错的水道,将整个西塘镇连在一起。“人踏彩虹过,船自碧玉出”,真是再贴切不过了。站在桥上,居然可以看得到附近的好大一片风景。

路过卧龙桥、狮子桥、然后是安境桥,一路走走停停,一会儿上桥,一会儿下桥,没多久便已过了数十座桥,仿佛这些桥一直蔓延到天尽头。每一座桥就是一本古老的书,印象最深的有环秀桥,它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我是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桥上有当地戏迷在桥上自娱自乐吹拉弹唱,将江南水乡的休闲暇意体现得淋漓尽致。再一个是送子来凤桥,相传当初造桥时,适有一鸟飞来,市人以为祥瑞,遂取名“送子来凤桥”。据称凡新婚情侣过此桥,男左女右,可卜贵子。又为此桥取名“滴水晴雨桥”’谐名“情侣桥”。我也跟着人们一起走了走,不是为自己,也是为女儿求个心愿。过了桥,有一个大的白色影壁墙,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允许人们涂鸦的墙壁。那上面,写满了来旅游的人们的心愿。写得密密麻麻,我已无处可写。只见人们照相留念的居多。

对于卧龙桥,我停留时间长些,据史料记载,卧龙桥最初建于明代,但当时仅是一座小木桥。相传清康熙年间,桥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过桥时的困难,心里很不好受。他亲眼看见一位孕妇过桥时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桥。他削发为僧去化缘,取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终于募得白银三千余两,开始动工建造石桥。他因化缘积劳成疾,未曾完工就得病而死。广缘和尚死后十日,石商运来了一批据说是广缘五天前订购的石料,镇上工匠个个惊诧,说广缘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无论此事是虚是实,但不久便传遍了整个西塘镇,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有多少时间就将卧龙桥建成了。桥上有对联写道: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将这一事迹告诉后人,并表达人们对广缘和尚的崇敬之情。

我端详着脚下的石阶,那是造桥的工匠怕桥滑特意在每级台阶上刻条纹,增加摩擦力度,这些条纹真的像龙身上的鳞纹呢,那更是工匠爱的心痕。我在桥上碰到来自内蒙古的一个石匠,我的老乡。他说,家是山区的,经常发洪水,夏秋季节,孩子们上下学不安全,经常被洪水冲走。最近,村里进行小康建设,搞“十个全覆盖”,要利用山区的石头,修一座小桥。正好领着孩子出来玩玩,顺路看看江南的石桥,这比请设计师要划算得多。他用手指点着台阶,古代的工匠真精细,也很人性化呢。人间处处都有爱啊。

桥下不时有乌篷船船家摇着橹经过,惊飞了栖息在岸边的鸟儿,鸟儿“扑愣愣”地拍打着翅膀,转了个几个圈,朝古镇深处飞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古镇小桥倒影中,在这炎热的下午,虽然我身心疲惫,但是看着古镇的风景,心中那万千的纠结,此时此刻,都会放下,那份燥热的心情,也沉浸在这水乡的梦里。

【作者简介】孙树恒,通辽市奈曼旗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在线签约作家。出版个人诗歌集《长夜当歌》、散文集《父亲的草原》等书2部,《跑街的女人》荣获第二届金融文学二等奖。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琴泉》微信号stzx123456789

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作家洪与》微信号:hongyupt

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顾问:朱鹰、邹开岐

编辑:姚小红、洪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