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头条上看到一文。写了很多的佛理佛法,引经据典。大加赞赏“净土境中净境心”这一下句。说这是49条中最好的一条云云。其实俺也无意褒贬谁,只就联论联。她说净土是专有名词,净土境是应了观音山这佛教圣地。我就纳闷了,怎么净土就是专有名词?有佛陀的地方,清净修禅的地方。普陀山,海南三亚南山,其他地方的观音山,西方极乐世界,都可称为净土。那么就不能是专有名词。她说专指东莞观音山。可能因为这样迎合了评委的口味。净土再与境组合成“净土境”,我说净土的土字,含义了土地、境地的意思。你还加上“境字”成为“净土境”,变成多余的重复,语法病句。人们说一方净土,没有人说一方净土境。其他联语二种解读通与不通暂不去深究。因为有佛教用语,与佛有关而得到青睐(其实是评委的偏见)。有“净土境界”的佛教语。但净土境三字不能解释成净土境界,词不达意,又是语病。我说我不是出资方,是征联评委的水平成就了你的得奖,应该可喜可贺!不知联友作何评价?

纵观历次征联,他们都是评析些与神佛有关的句子。这次49条也是,非神佛不取。那你从一开始就要明文规定:一律以神佛仙名字应对,其他人名不可取。但你又偏说是专有名词,是神是人都可对。但对了又无视。就是要推介神佛,用人名对得再好,就是推介观音山的景点也不要。始知征联目的是要推介神佛。

一条用人名对的下联确实不错,我已分析了多次,现在就简再分析几句。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博古树中博树龄。

联意为:(游客)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风光,更可以到展览古树之馆中博取树龄。下联更文雅的解读:在陈列展示古树之馆中辨识古树了解树龄。它推介了观音山古树博物馆的景点。联语相得益彰,升华意境,深化内涵。确实是条好联。融入景点的下联遭排斥,而融不进景点的神佛名被大量吸收,这又是什么神逻辑?百思不得其解。真做到“四个对得起”吗?

昨天有一个仁兄用鄙夷的口气在网上对我的下联发出提问,也可以说要挑战一下。说:“树中博”、“博树龄”是什么意思。因为口气轻蔑,并不友好。我说什么“树中博”,你先把联语读通,连联语都读不通就来反问。“博树龄”是什么意思,我说你见识(其实是知识)有限,你先弄通“博眼球”、“博同情”是什么意思。没有给他正面回答。秉持友好态度,欢迎切磋,真理越辩越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