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刘虎 姚茂强

5月6日下午,阳光洒满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十年看巨变 全国都市媒体总编辑四川行”来到了这里。

离“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日还有几天,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里面游客众多。如今,这里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纪念日临近 遗址游客很多

停车场已有些拥挤,几辆重庆牌照的大巴正在排队驶离,车上的100多名游客全部来自重庆一家企业。而更多的人还在陆续到来,停好车后步行进入老县城遗址区参观。停车场与遗址只隔着一条马路,但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边是喧嚣和热闹,一边是肃穆与安静。

沿当年的街道一路前行,满眼俱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10年来,它们仍保留着震后的模样。与当初不同的是,起伏撕裂的路旁,建好了步行的游道,一些倾斜严重的楼房,安装了支撑加固的钢柱,或是用钢丝网拉起了防护墙……每一座建筑前,都树立着展示牌,默默述说着当年的事。

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已经长了青苔、冒出青草的残垣中缓缓走过,在一面面展示牌前驻足观看。不时也有人数较多的团队出现,除了边走边看,也边听讲解。这几天,也是老县城遗址的讲解员们最忙的时候。26岁的讲解员景科凤,讲完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又接到了新的讲解任务。

经历:从北川出去 又回到北川来

景科凤是土生土长的北川人,老家在距老县城约60公里的白什乡。地震的时候,16岁的景科凤在上初三。“当时在上化学课。”虽然已经过去10年,但那一幕她至今能清晰回忆。幸运的是,整个学校无人遇难,在家的父母和弟弟也安然无恙。

因为地震,景科凤那一届初三免考,直接进入了异地复课的北川中学。去报到那天,凌晨4点她就出发了,先坐车到唐家山堰塞湖,然后乘快艇过了河,又步行翻了5座山,才到达公路边,再坐车辗转到绵阳,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而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因为道路中断,她没有离开过家。

2014年,景科凤大专毕业,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做了一名讲解员。“我终于敢面对了。”地震8年后,参加岗前培训的她,第一次走进了老县城。在此之前,因为有在老县城上职中的同学遇难,加上印象中美丽、繁华的县城被夷为平地,心里总觉得难以接受,尽管曾多次经过附近,却始终没有走进来过。

收获:更珍惜当下 也更面向未来

那是一个早晨,老县城遗址人不多,景科凤静静穿梭期间,没走多远就开始泪流满面。“现在给游客讲,一大半时候还是会哭。”但与当初的伤心相比,现在更多是因为感动,“通过讲解培训,了解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以及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很多正能量的东西。”

最让景科凤感动的,是贺川妈妈的故事。10年前,北川中学新区16岁男孩贺川与老师、同学们遇难。此后每年,贺川妈妈都会带着儿子生前爱吃的食物,来那个只剩一根旗杆、一个篮球架的遗址拉一个横幅,上面是写给儿子的信。“今年她还会来。”让景科凤高兴的是,这些年贺川妈妈每次来,情况都比上一次要好,“听说她创业做生意了,而且势头还不错,还认识了新朋友。”

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景科凤认为,这是自己这些年,也是游客们来过这里后普遍的收获。“贺川妈妈也是这样,我爸妈、弟弟也是,以前会为小事怄气,现在看得开多了。”至于她自己,除了学会直面过去,也学会了面对将来,“我正在考本科文凭,已经考过两科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推荐